趙永輝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陽光體育運動”在校園越走越紅,體育教育凸顯其特定的地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就是體育課程的教學與訓練。
【關鍵詞】初中體育 體育教學 體育訓練
體育教學與訓練是統(tǒng)一和有機聯系著的,但也有區(qū)別。教學、訓練的區(qū)別在于兩者的具體任務和方法不同。教學的主要任務是使青少年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技術、戰(zhàn)術等;而訓練的主要任務是提高技能、技術、戰(zhàn)術等身體訓練水平。由于任務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教學和訓練是在統(tǒng)一的教育過程中進行的。因此,兩者不能截然分開,而只是各有所側重而已。下面就我多年來在體育教學工作中積累的一些經驗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一、良好的體育課堂訓練,促進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初一的學生剛剛踏進初中校園,對體育的知識的了解還只是很片面,加上他們身體的發(fā)育還不是很健全,為了他們在不久的將來中考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和使他們身體能更健康的成長,開學時就為他們量身制定了計劃,每節(jié)體育課都對他們的耐力及體能進行訓練,讓他們在了解人體生理機能變化規(guī)律并運用這個規(guī)律可以減少傷害事故的發(fā)生的同時,增加他們的訓練度,這樣,學生盡快學好了技術,形成技能,在考試中部分學生也取得了比較優(yōu)秀的成績。
“快樂體育,健康第一”的觀念已深入全校每一位老師和學生的心中,所以本學期還開展了幾次別開生面的各種小型體育活動,在各項體育活動中全體師生所表現出來的團結協作,拼搏向上的精神也十分令人難忘,校園文化建設又朝前推進了一大步,實施素質教育也成為了我們全校師生的實際行動。
二、良好的體育課堂訓練,培養(yǎng)了青少年的綜合素質
進行教學時雖然是以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和技術、戰(zhàn)術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訓練的因素;進行訓練時雖然是以提高技能、技術、戰(zhàn)術和身體訓練水平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教學的因素。無論是進行教學或是訓練,都應貫穿一定的思想教育,體育教師、教練員應經常注意在教學與訓練工作中加強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使之滲透到知識、技能、技術、戰(zhàn)術教學和身體訓練的各個方面。那么怎樣才能在體育課堂中訓練學生的綜合素質呢?
1、利用游戲比賽形式培養(yǎng)健康心態(tài)
游戲比賽在小學體育教材中占有相當的份量,通過游戲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等優(yōu)良品質。而這些優(yōu)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tài)的集中體現。游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為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機。例如,在游戲比賽中一些個性較強的學生因不服輸而與對方發(fā)生爭執(zhí),甚至“動武”;也有失利組的學生互相埋怨,導致受指責的學生產生層場心理而退出比賽。這樣一來,不僅影響了游戲教學的正常進行,而且還傷了同學之間的和氣。這時,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耐心地教導學生特別是有偏游傾向的學生認識游戲比賽的意義,正確看待比賽的成敗,批評有礙團結的不良傾向。同時還要與學生一道分析造成失敗的原因,找出制勝的有利因素,最終使學生化“沮喪”為“振奮”,以積極的心態(tài)迎接新的挑戰(zhàn)。
2、培養(yǎng)善于接受意外事實的能力
任何人從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同樣,學生在體育學習中,也難免會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場班際拔河比賽中,因教師發(fā)現一名外班的學生參與了某班的比賽,故大聲斥責,結果使該班的學生轉移了注意力而導致失敗。這種由于決心書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學生難于接受,情緒非常惡劣。對于這種意外事情的發(fā)生,教師要主動地向學生說明真相,講清道理,充分肯定他們的實力,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賽的機會。同時還可以通過我國運動員參加世界大賽出師不利的典型事便來教育學生,使學生了解任何比賽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養(yǎng)學生接受意外事實的能力,從而增強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jié)力。
3、利用小組活動形式,培養(yǎng)樂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個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對于學習具有重要影響,而人的性可知與際關系和心理健康有著密切聯系。小學階段是性格形成期,我們應當通過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性格,使他們樂于交往,興趣廣泛,與人和諧相處和積極進取。如在體育分組活動中,常會發(fā)現個別學生不愿參與活動,只是坐在一旁觀看或四處走走,詢句為何?大都強調客觀原因。經深入調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導致不合群。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親自出馬,帶領不合群的學生一起參加小組活動,指導小組活動方法,并在巡視中不時地過問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活動情況,及時表揚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群的學生增添信心、融入群體。此外,還可創(chuàng)設兩人合作的游戲比賽,讓這類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與同伴打成一片。這樣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就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起良好的性格。
4、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衡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為一項創(chuàng)新活動的完成,必須具有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情緒。為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多種手段培養(yǎng)學生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及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體現健身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以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獲得成功和愉快的體驗,使他們能熱愛體育,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還可通過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以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和完善人格,培養(yǎng)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并給學生營造合作學習 的氛圍,同時為學生提供機會,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競爭力。
在教學與訓練過程中,對于自動化的動作,仍然是要注意反復練習和經常運用,以便不斷提高動作自動化程度和機體的能力。因為練習長期中斷會使自動化的動作逐漸消退。在運動訓練中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如利用電化及各種科學儀器進行教學)更深入細致地分析和改進技術某些細節(jié)問題,以便不斷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創(chuàng)造優(yōu)異成績。技能、技術的形成和提高的三個階段是有機聯系著的,也是相對而言的。教學與訓練工作,應從實際出發(fā),靈活地運用這個規(guī)律,以加速掌握和提高技能、技術。
參考文獻:
[1] 《走進新課程》北師大出版社, 2008.7
[2] 《中小學教育》中國人民大學雜志社, 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