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 璟
【摘 要】 經濟法是經濟管理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但是經管專業(yè)學生有著不同于法學專業(yè)學生的特點,因此在經濟法教學方式上應該有所差別。本文就當前經管專業(yè)經濟法教學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探討, 并結合自己淺薄的教學經驗,對改進經濟法教學效果提出建議。
【關鍵詞】經濟法 經濟管理專業(yè) 教學方法
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法在高等院校教育體系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yè)必修的專業(yè)基礎課,經濟法提供的普法教學將有利于創(chuàng)建法制社會,而且對于學生未來從事的經濟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礎。然而,與其重要性相比,目前經濟管理類本科生開設的經濟法的課堂教學效果還不能令人滿意。學生對于法學課程容易產生學習興趣不強,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法律方法等問題。同時,教師教學缺少學生配合,教學科研均難以深入。本文旨在對以上現(xiàn)象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經濟管理專業(yè)經濟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科邊界不清,教材內容混亂
迄今為止我國學界對于經濟法基本范疇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該學科仍然處于體系未定型、和相鄰學科界限不清的狀況。這也導致市面上的經濟法教材內容混亂,哪些法律部門應該屬于經濟法范疇,哪些不屬于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作為教師,在選取教材和安排教學內容方面,往往憑借個人喜好來選擇教學內容,主觀隨意性過大,整個經濟法的教學存在不規(guī)范性。
2、學科內容繁多,課時不足
在不存在爭議的經濟法范疇中,該學科涉及到的基本法就有五十多部,如果加上部門規(guī)章、地方性條例更是不計其數(shù)。在如此龐大的體系中,有的法律可以提綱挈領的講述,也有的就必須用充足的時間進行課堂講授。但是在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學科設置中,一般課時為32,少量的有48課時,其中還有包括練習課、復習課等學生實踐型課程。因此,真正留給教師課堂教授的時間不充足,任務又過于繁重。教師在完成教學進度的壓力下,不得不犧牲部分教學內容,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3、課程要求高,學生基礎薄弱
除了上述內容繁多的特點,經濟法作為法學體系中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在難度方面要求也是較高的。要掌握好經濟法,需要具備民法學、商法學、行政法學、民事訴訟法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即便對于法學專業(yè)的學生而言,該課程也是安排在高年級才能開設。而對于經濟管理專業(yè)的學生,在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過法律或法律基礎薄弱的前提下學習這門課程就顯得更加困難。比如不了解民事法律關系、法人、物權、債權等重要概念就難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經濟法律法規(guī)的內容。
4、教學方法枯燥,學生興趣不足
我國傳統(tǒng)法學教學主要采取填鴨式教授方式,教師以理論講述為主,配以少量案例。整個教學過程缺乏師生互動,學生普遍認為法律課枯燥,不好學。雖然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嘗試案例教學,但是如何適度使用案例教學仍須不斷探索。大量使用案例教學一開始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是對學生的吸引力會不斷減弱。而且缺乏理論,不能讓學生了解完整的學科體系,對知識的掌握也不能深入。
二、經濟管理專業(yè)學生經濟法教學的改進
1、選好教材,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好的教材對課堂教學和學生自習都會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對經濟管理專業(yè)學生最好選擇專門為非法學專業(yè)學生編纂的教材。這種教材難度適中,而且對于學生缺乏的法學基礎知識會有適當?shù)难a充。另外,還要注意教材的講解是否很好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最好配合貼近生活的案例來講解理論。
在選好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對于教學內容要做合理的安排。針對課時少這一問題,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上要詳略得當,把重點放在一些實踐性強的法律部門,如合同法、知識產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另外,針對經濟管理所轄各學科學生知識結構不同的特點,因材施教。如金融專業(yè)的同學希望多學習銀行法、票據(jù)法等與金融相關的法律,而市場營銷的同學希望能夠對規(guī)范市場秩序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有更多的了解。
2、注意教法,綜合多種教學方式
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要努力嘗試多種教學方式以改善教學效果。首先,要善用案例教學法。法學案例教學通常采用課前啟發(fā)型、課中詮釋型、課后縱深型三種教學方式。課前啟發(fā)型案例往往是教師在課前布置給學生的開放式的問題,目的是引起學生對將要學習問題的興趣和思考;課中詮釋型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簡單、有趣的案例,對理論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課后縱深型案例是教師在課后給學生布置的更加真實、復雜的案例,可以幫助學生靈活運用課堂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靈活運用不同的案例教學法。
為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教師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除了用PPT進行課堂演示外,課堂教學還可輔以放映相關視頻、安排學生進行辯論、組織模擬法庭等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
3、加強學習,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我國日新月異的經濟發(fā)展決定了經濟法所轄法律的頻繁修改。近幾年,物權法、勞動合同法、反壟斷法等一批重要法律相繼頒布;一些重要的法律,如合伙企業(yè)法、保險法等也進行了較大的修訂。面對這種密集的法律修訂,教師在教學中要緊跟法律變革,不僅要準確把握新頒布的法律,而且還應向學生介紹最近的法律動向。
為了更好的教授經濟管理專業(yè)學生,教師除了關注法律的發(fā)展動向,還要不斷擴大知識面,對經濟管理相關學科有一定了解。比如可以借助學生的國際貿易的基礎,用發(fā)盤、接受來解釋合同成立中的要約、承諾。
綜上,對于經濟管理專業(yè)進行經濟法教學不同于法學專業(yè)經濟法教學的特點,教師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斷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興趣,改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紫煊,經濟法[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顧博,淺談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經濟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1).
[3]鄭莉,曹向蘭,談高校非法律專業(yè)《經濟法》教學的側重點[J]. 中國成人教育,2007(12).
[4]陳秋蓮,教師在經濟法案例教學法中的任務與作用[J]. 法制與經濟,2009(3).
[5]劉敏,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經濟法教學方法探析[J].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