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紅
(江蘇省江都市人民醫(yī)院,江蘇江都,225200)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其患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60~70歲達高峰[1]。近年來,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普遍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我國糖尿病患病率約1%~2%,且以每年0.1%的速度遞增[2]。全面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并非單純用藥可以達到,其治療效果有賴于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掌握基本的糖尿病知識是患者進行有效的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基礎。而糖尿病患者不可能長期住院治療,因此在社區(qū)開展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作者對本社區(qū)11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2009年6月~2009年12月,本社區(qū)已確診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病程均>1年,均采用降糖藥物治療,治療時間1~9年。其中男68例,女44例,年齡 59~78歲,平均 67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學歷32例,初中及以下學歷73例,文盲7例。糖尿病并發(fā)高血壓52例,冠心病32例,腦血管病15例,腎臟病4例,周圍神經病變5例,視網膜病變4例,部分患者多種并發(fā)癥共存。
避免使用醫(yī)學術語:語言表達力求口語化,盡可能使用老人熟悉的語言講解宣教。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為了有效地進行宣教和干預,護士應掌握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點,熱情而耐心,與他們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關系,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
健康教育目的要明確:在講解常見疾病及家庭護理時要有的放矢,避免引起老年患者的焦慮。
注意條理性:老年患者記憶力、聽力等功能下降,護士應判斷老年患者聽及記的能力,注意重點突出,語速適中,以老年患者能接受、不感到吃力為標準。
采用靈活的方法:糖尿病健康教育涉及面較廣,要根據(jù)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知識層次、文化程度等因素,因人施教,使其易于理解便于接受。
針對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方法以取得最佳效果。專題講座、文字教育、隨機教育和現(xiàn)身教育等方法對社區(qū)新診斷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效果很好[3]。也可采用單個教育、集體教育、綜合教育、患者相互交流教育、家屬教育、墻壁掛科普教育圖、操作指導等方法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對于聽力尚好、視力欠佳的患者可采取語言教育,如專題講座、小組講座、口頭教育、聽錄音、聽廣播等;對于聽力下降、視力尚可的患者采取書面教育、形象教育方式,如發(fā)放健康教育宣傳冊、看錄像示范、充分利用櫥窗宣傳等。對于一些理解能力差的患者可讓患者家屬一起參加學習、互相交流,以便及時幫助和處理有關問題。老年糖尿病的教育應強調隨機、反復、面對面的方式以達到良好的宣教效果。另外,定期請專家集中講座、社區(qū)提供咨詢電話等,也有便于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問題得到咨詢、解決。
講解糖尿病基本知識:講解病因、臨床表現(xiàn)、治療方法及血糖控制不良所致的急慢性并發(fā)癥,如心腦腎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眼部病變、糖尿病足、急性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感染等并發(fā)癥。
飲食指導:飲食控制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特別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作為主要治療方法。食品交換是目前最合適的飲食療法[4]。讓患者了解飲食療法的目的和必要性。指導他們合理膳食。應多進食高纖維食物,飲食結構應低脂、低鹽,控制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人,多食糙米、麥面、魚類、蛋類、新鮮水果及蔬菜,禁食動物肝、腎、心、魚卵等食品。每天少食多餐,保證營養(yǎng),維持血糖相對穩(wěn)定。
運動指導:適量運動能提高肌肉利用糖的能力,降低血糖、減少胰島素的需要;還可使老年人動脈管壁中的膽固醇移出增多而沉積減少,有效地防止或減緩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的發(fā)展[5]。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易出現(xiàn)兩個極端,一是不愿意運動,二是活動過度。應讓患者明白適度的運動可以維持適當?shù)捏w重,促進糖的利用,減輕胰島負擔從而使血糖降低。正確指導患者進行有氧運動很有必要??山虝颊邤?shù)心率的方法。運動時心率在(220一年齡)×(60%~80%)范圍內合適。運動的方式因人而異,應根據(jù)患者的年齡、性別、體力、病情以及有無并發(fā)癥等不同條件而選擇,以循序漸進和長期堅持為原則。老年患者外出鍛煉活動時應隨身攜帶食物和指示患有糖尿病的身份卡。
藥物指導:應在醫(yī)生指導下科學用藥,按時按量服藥,不可隨意增減。老年患者在抽取胰島素的時候劑量不容易掌握,可盡量使用胰島素筆,上面有明顯的刻度便于患者操作。老年人記憶力減退。有時對于自己是否已經注射胰島素不清楚,導致重復使用或漏用胰島素而發(fā)生低血糖或高血糖,所以應教會患者每次注射后做記號的良好習慣。為避免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變而導致的胰島素吸收不良,應有計劃地更換注射部位。優(yōu)降糖、迪北糖(磺脲類)等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應餐前服;文迪雅等增強機體對胰島索的敏感性的藥物,也應餐前服用;拜糖平可以抑制葡萄糖在腸道的吸收,應與第1口飯同服;二甲雙胍有消化道副反應,所以應飯后服用。不管是口服降糖藥還是注射胰島素,均應定期監(jiān)測血糖,根據(jù)血糖情況,由醫(yī)生調整藥物劑量。同時指導患者不可亂用土方、秘方以免影響治療。
血糖監(jiān)測:教會患者正確使用血糖儀,監(jiān)測和記錄血糖、尿糖,掌握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的正常范圍。老年患者理解能力差,應反復多次指導,直至患者能獨立操作及簡單故障排除。
低血糖反應處理指導:低血糖反應是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最主要的不良反應,社區(qū)護士應對低血糖反應表現(xiàn)、預防、處理進行有效宣教。應指導患者常備一些糖果、含糖的飲料,攜帶指示患有糖尿病的身份卡,以備失去知覺時能得到及時救治。
糖尿病足預防:老年患者皮膚抵抗力減低,一旦破損,易發(fā)生感染,傷口愈合困難,因而,要注意足部衛(wèi)生,幫助患者提高防護能力[6]。向患者講授有關足部保健的知識,每天檢查雙足有無裂口,選擇寬松的鞋襪,鞋底要有彈性,注意防止燙傷、外傷等,避免因微小的創(chuàng)傷而引起潰瘍、感染甚至壞疽等。
112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掌握了糖尿病基本知識,認識到糖尿病的危害,提高了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養(yǎng)成合理的飲食、運動習慣及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血糖控制良好。見表1。
表1 112例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糖尿病的發(fā)生與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膳食結構等因素有關。連續(xù)性、針對性的社區(qū)護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遵醫(yī)行為,促進老年糖尿病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只有讓老年患者掌握糖尿病的有關知識、堅持正確用藥的同時,配合飲食控制,克服不良的生活習慣,實現(xiàn)有效的自身管理,才能良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質量。從本次實施健康教育的患者來看,要治療糖尿病,最根本的方法不只是靠藥物,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愈來愈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1]蘇運輝,方萍,沈蘭秀.社區(qū)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家庭護士,2008,8(8B):2157.
[2]成建萍.淺談社區(qū)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08,6(22):63.
[3]陳雪梅,邵虹,黃少勤,等.杜區(qū)新診斷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探討[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05,3(5):5.
[4]馮正義,周洪波,顧沛.對460例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現(xiàn)狀的調查報告[J].實用護理雜志,1996,12(12):543.
[5]呂虹節(jié).糖尿病患者的護理診斷和標準護理計劃[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1993,12(1):6.
[6]高偉,楊敏.2型糖尿病患者認知功能的調查與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7,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