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龍,劉志遠,崔偉娜,王玉瑞
高血壓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我國60歲以上者40%~45%患有高血壓。對高血壓患者改善腎臟血流動力學,延緩腎功能損害,是防治高血壓腎病的關鍵[1]。本研究對早期腎功能損害的高血壓患者進行干預治療,以探討高血壓患者腎功能保護的有效措施。
1.1 病例選擇 2006年1月—2009年5月在河北省民政總醫(yī)院住院的老年高血壓合并尿微量白蛋白(MAU)陽性者204例。納入標準:年齡≥60歲;符合老年高血壓診斷標準[2];血壓為 1級~2級;MAU測定24 h>30 mg。排除標準:繼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合并有嚴重的肝臟疾病;糖尿病、原發(fā)性腎臟病及其他繼發(fā)性腎病、尿路感染、痛風、心功能不全、血液系統(tǒng)疾病及腦卒中、惡性腫瘤等;對治療藥物不耐受或過敏患者。入選病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102例,男 70例,女 32例,年齡60歲~ 85歲(68.7歲±6.6歲);病程5年~15年(8.5年±2.6年);合并高脂血癥42例,糖尿病 28例。對照組102例,男 75例,女27例;年齡60歲~ 86歲(69.7歲±7.8歲);病程5年~18年(8.9年±3.2年);合并高脂血癥51例,糖尿病2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構成比、病程及合并癥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口服貝那普利10 mg/d,聯(lián)合給予丹紅注射液40 mL(濟南步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輸注,每日1次。2周為1個療程,休息1周后,繼續(xù)第2個療程。對照組給予貝那普利10 mg/d,并給予復方氨基酸注射液250 m L靜脈輸注,每日1次。用法療程同觀察組。血壓下降不理想者加用氫氯噻嗪12.5 mg/d,對合并有糖尿病及高脂血癥患者給予控制血糖及降脂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前后MAU、肌酐(Cr)、血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 NAGE、腎功能及血脂的變化。MAU 標本采集患者24 h尿樣。采用TBA-120FR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和北京利德曼生化技術公司生產的MAU測定試劑盒,用免疫比濁法測定尿中白蛋白含量,若患者24 h尿白蛋白>30 mg,可作為高血壓腎病的早期標志。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4.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成組設計的 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 t檢驗。
2.1 MAU、腎功能及血脂變化 兩組患者治療前MAU、腎功能及血脂等各項參數指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4周后,兩組MAU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P<0.05),而觀察組較對照組下降更多(P<0.01)。治療前后及治療4周后Cr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2.2 血β2-MG、尿β2-MG、尿NAGE、AngⅡ變化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β2-MG、尿β2-MG、尿 NAGE、AngⅡ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 4周后,兩組血β2-MG、尿β2-MG、尿NAGE、AngⅡ均明顯降低(P<0.05或P<0.01);但觀察組較對照組下降更明顯(P<0.05或 P<0.01)。詳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MAU、血脂及腎功能變化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MAU、血脂及腎功能變化比較(±s)
組別 n MAU(mg/d)治療前 治療后Cr(mmol/L)治療前 治療后總膽固醇(mmol/L)治療前 治療后低密度脂蛋白(mmol/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102 146.49±26.48 95.02±38.98 120.92±9.00 112.40±7.49 5.08±1.17 4.67±1.42 2.95±1.09 2.11±0.72對照組 102 143.55±26.92 126.95±34.31 120.78±8.83 114.24±9.46 4.94±1.30 4.14±1.29 2.82±1.17 2.83±1.17 t值 0.788 6.210 0.108 1.534 0.832 2.820 0.798 5.222 P >0.05 <0.01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β2-MG、尿β2-MG、尿NAGE、AngⅡ變化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β2-MG、尿β2-MG、尿NAGE、AngⅡ變化比較(±s)
組別 n 血β2-MG(mg/d)治療前 治療后尿β2-MG(mg/d)治療前 治療后尿NAGE(U/L)治療前 治療后AngⅡ(ng/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102 3.63±1.07 2.99±1.30 265.84±69.53 151.38±1.27 25.24±7.28 20.47±4.17 61.51±20.45 54.41±24.11對照組 102 3.55±1.30 3.34±0.98 268.66±76.35 190.19±2.62 26.65±9.78 22.15±3.79 57.29±17.45 55.78±16.90 t值 0.485 6.210 0.277 135.320 0.108 3.021 1.587 7.892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HOPE試驗顯示,MAU與血壓、心血管事件獨立相關;LIFE研究證實,合并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壓患者MAU與心臟風險呈正相關。MAU的增加,不僅是早期高血壓腎損害的標志,而且也是全身微血管受損的重要標志物,它的出現預示著腎功能將發(fā)生進一步惡化[3]。因此,及時有效地減少尿蛋白,縮短尿蛋白的存在時間,是逆轉或延緩高血壓早期腎損害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關鍵。本研究顯示,兩組治療4周后MAU下降均有明顯差異,觀察組下降較對照組更明顯,可見貝那普利除了降低血壓作用外,還有保護腎功能作用,聯(lián)合應用丹紅注射液后,保護腎功能及因高血壓導致全身微血管受損作用更強。
β2-MG在血液中升高,提示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在尿中濃度升高,則表明近端腎小管重吸收障礙。NAGE反映近端腎小管功能受損的程度。目前研究表明AngⅡ是高血壓腎臟損害發(fā)生與惡化的重要因子。本研究顯示,丹紅注射液聯(lián)合貝那普利治療老年高血壓合并早期腎損害患者,治療4周后血β2-MG,尿β2-MG,尿NAGE以及血 AngⅡ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或P<0.01),且無腎功能損害。提示丹紅注射液聯(lián)合應用貝那普利較單一應用貝那普利更能延緩或阻止高血壓患者的腎損害。
貝那普利是一種作用時間較長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不但能阻斷循環(huán)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RAS),降低系統(tǒng)血壓,而且能阻斷腎局部組織RAS,改善腎內環(huán)境,對出球小動脈的擴張比入球小動脈的擴張明顯,降低腎小球內壓,從而改善腎血流動力學狀況,阻斷“三高”癥狀[4],同時,其抑制緩激肽的降解作用,可增加腎組織內一氧化氮和前列環(huán)素(PGI2)的含量,抑制腎細胞凋亡[5],從而阻止高血壓導致的腎臟硬化發(fā)展。
高血壓腎損害主要是腎小球入球小動脈發(fā)生玻璃樣變性,先侵犯血管內膜,繼之累及中層,致使血管腔狹窄,腎小球玻璃樣變性,腎小管上皮萎縮使腎功能異常。丹紅注射液由丹參、紅花組成?,F代藥理研究表明,丹參水溶成分能興奮PGI2合成酶的活性,使PGI2生成增多,血管內細胞中PGI2增多,血管擴張,改善腎臟血供,還能有效清除機體的氧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穩(wěn)定細胞膜。紅花的活性成分具有擴張血管,對二磷酸腺苷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可提高纖溶酶活性,抑制血栓形成,并具有不同程度的降壓作用。丹紅注射液能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延緩動脈粥樣硬化(AS)斑塊的形成,抑制核因子NF-κB活性及減少高敏C-反應蛋白生成,減輕血管壁炎癥反應,進而產生抗AS作用?;钚匝?ROS)是AS的主要促進因素,丹紅注射液可以抑制ROS的產生,有效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進而產生抗AS作用。故丹紅注射液對腎小球入球小動脈具有保護和修復作用,能減緩及改善腎功能減退的病理過程。
丹紅注射液聯(lián)合應用貝那普利治療老年高血壓合并早期腎損害患者,對于延緩甚至阻止腎功能損傷和惡化意義重大。聯(lián)合用藥臨床療效優(yōu)于單純使用貝那普利,且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1]梁凌,覃永生.高血壓病早期腎功能損害診斷與治療進展[J].疑難病雜志,2003,2(2):119-122.
[2]Mancia G,de Backer G,Dominiczak A,et al.2007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SH)and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J].Hypertens,2007,25(6):1105-1187.
[3]Sierra C,de laSierra A.Early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high risk patient with elevated blood pressured[J].Vasc Health Risk Manag,2008,4(2):289-296.
[4]趙光勝.現代高血壓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9:488.
[5]巴德年.當代醫(yī)學新理論與新技術叢書內科學[M](上冊).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