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萍
(廣東省惠東縣人民醫(yī)院,廣東惠東 516300)
腦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測定的臨床意義
郭麗萍
(廣東省惠東縣人民醫(yī)院,廣東惠東 516300)
目的:探討腦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測定的臨床意義。方法: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對40例健康體檢者及40例腦出血患者起病第1、4、7天血清S100β蛋白水平進行動態(tài)測定。結果:腦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濃度在起病第1、4、7天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其表達水平的高低與患者預后有顯著相關性。結論: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測定對判斷腦出血患者病變的嚴重性及評估預后有重要的臨床參考價值,可以為腦出血診斷及預后判斷提供一種新的手段,并適合基層醫(yī)院推廣。
腦出血;血清S100β蛋白;臨床意義
腦出血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常見疾病,可嚴重影響人類生存及生活質(zhì)量;但是對于其發(fā)病后的病理變化研究尚不徹底。近年來發(fā)現(xiàn)血清S100β蛋白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標志,其含量變化可能與臨床癥狀和預后有一定的關系。筆者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對40例腦出血患者與40例健康體檢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進行檢測,并評價其表達水平與預后的關系,現(xiàn)報道如下:
腦出血組40例,均為起病后24 h內(nèi)人院。男25例,女15 例,年齡 33~79 歲,平均(61.79±10.18)歲。 所有腦出血組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4屆全國腦血管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并經(jīng)頭顱CT證實,腦出血量均為10~30 ml。所有患者均在起病后3個月進行Barthel指數(shù)評分,以判斷急性期的預后。對照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40~77歲,平均(62.51±9.61)歲。均為本院門診健康體檢者。
1.2.1 標本采集 對照組與腦出血組均在起病第1、4、7天分別抽取空腹血4 ml置于-20℃冰箱內(nèi)。
1.2.2 S100β蛋白測定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S100β蛋白試劑盒購自上海森雄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照操作說明書進行檢測,根據(jù)標準曲線換算成實際濃度。
組間差別采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變量間的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
腦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的濃度及其與預后的關系:腦出血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的濃度在起病第1、4、7天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經(jīng)Spearman相關分析,S100β蛋白峰值與出院時Barthel指數(shù)評分呈負相關(r=0.682,P<0.05)。見表1。
表1 腦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的濃度及Barthel指數(shù)評分(±s)
表1 腦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的濃度及Barthel指數(shù)評分(±s)
組別 例數(shù)(n) 1 d 4 d 7 d S100β蛋白濃度(μg/L)Barthel指數(shù)評分(分)對照組腦出血組40 40 0.018±0.026 0.273±0.202 0.011±0.020 0.168±0.196 0.022±0.017 0.091±0.044-37.51±6.37
腦出血(ICH)以其高致死率和高致殘率成為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重癥疾病之一。腦出血后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變是血腫本身及其周圍組織的繼發(fā)性損害——腦水腫。目前在預防和治療腦出血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腦出血后繼發(fā)腦水腫的具體機制還未完全明確,因而成為基礎和臨床研究的熱點[1]。S100β蛋白是神經(jīng)組織蛋白的一種,是Moore于1965年首先在牛腦組織中發(fā)現(xiàn),因該蛋白在中性飽和硫酸銨中100%溶解而得名[2]。它是一種小分子酸性的鈣離子結合蛋白,分子量21 000道爾頓,主要分布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外周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神經(jīng)膠質(zhì)細胞和施萬細胞。生理量的S100β蛋白作為鈣傳感器具有廣泛的生物學活性:調(diào)節(jié)蛋白激酶C和鈣調(diào)蛋白的磷酸化及RNA的合成。從而調(diào)節(jié)細胞的能量代謝:作為細胞內(nèi)的正常成分參與細胞內(nèi)外鈣離子水平的調(diào)節(jié);具有神經(jīng)營養(yǎng)作用,促進神經(jīng)的生長和損傷的修復。由于S100β蛋白的分布特性,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或腦脊液中S100β蛋白水平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具有相關性,作為腦組織損傷的神經(jīng)化學標志物,逐步應用于臨床。急性出血性腦血管病時,可引起神經(jīng)膠質(zhì)細胞和神經(jīng)元的損傷,導致神經(jīng)細胞的水腫、變性和壞死,引起大量的S100β蛋白釋放。腦血管痙攣、血腫壓迫引起的缺血性損害及血腦屏障的破壞進一步引起S100β蛋白釋放,從而引起腦脊液和血漿中的S100β蛋白水平升高。因此,S100β蛋白被認為是腦損傷程度和預后判斷的標志物。
本研究顯示,腦出血患者起病第1、4、7天血清S100β蛋白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與Butterwarth RJ等[3]研究的結果一致。本研究還表明,血清S100β蛋白與Barthe1分值呈負相關,表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是反映腦損傷程度及估計預后的指標之一。因此,S100β蛋白水平可以反映急性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中樞神經(jīng)的嚴重程度及動態(tài)變化。現(xiàn)階段,在急性腦出血的診斷方面,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頭顱CT或MRI),此類影像學檢查的設備昂貴、檢查復雜,并且受到很多特殊情況的制約,諸如病情危重、患者不適宜搬動,病灶微小等,還有一些基層醫(yī)院,條件不允許(沒有CT或MRI),患者往往無法及時進行治療。而S100β蛋白在腦出血發(fā)生后,血清和腦脊液濃度均迅速升高,并且樣本易于采集,更有利于對病情作出早期診斷,有利于對病情發(fā)展及治療效果進行連續(xù)性監(jiān)測。王克義等[4]報道血漿或腦脊液S100β蛋白濃度與高血壓性腦出血GCS評分、血腫量、腦室積血及生存率有顯著相關性,可作為腦出血后神經(jīng)損傷程度的較好實驗室評價指標,并有助于早期判斷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預后,對腦出血死亡有顯著的預測價值。
綜上所述,S100β蛋白在腦出血的早期診斷、病情分級、參與并指導治療及判斷預后中都具有較好的臨床價值。因此檢測S100β蛋白可以為腦出血診斷及預后判斷提供一種新的手段,并適合基層醫(yī)院推廣。
[1]吳雅芳,林金秀,林建珍,等.急性缺血性與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的對比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9,12(1):47-51.
[2]Moore BW.A soluble protein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rvous system[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65,19(6):739,744.
[3]Butterwarth RJ,Wassif WS,Sherwood RA,et al.Serum neu-ron-specific enolase,carnosinase and their ratio in acute stoke[J].Stroke,2002,27(11):2064-2068.
[4]王克義,張玉芳,董曉巧,等.S100β蛋白在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預后判斷中的作用[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0,23(2):217-218.
R743.34
B
1674-4721(2010)12(a)-088-02
201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