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雪,李委
(1.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英文學院,廣東 廣州 510420; 2.東華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西 南昌 310013)
英語專業(yè)學生話語標記語使用情況之實證研究
李 雪1,2,李委2
(1.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英文學院,廣東 廣州 510420; 2.東華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西 南昌 310013)
通過語料庫文本分析的方式,把中國英語學習者(英語專業(yè)學生)話語標記語的使用情況和英語本族語者話語標記語的使用情況進行對比。結果顯示,中國英語學習者(英語專業(yè)學生)在使用頻率和使用類型上都有明顯差距。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注意話語標記語的使用,從而使學生的表達更加流利。關 鍵 詞:話語標記;語用能力;口語流利性;語料庫
在言語交際中,說話者會采用多種手段以實現(xiàn)成功交際的目的,話語標記就是其中之一。Schiffrin認為話語標記語預示說話人的潛在交際意[1]。Fuller也認為話語標記語是小品詞的一種,有2條標準可以用來判斷一個詞是否為話語標記語[2]:①無論是否使用標記語,它所連接的語義關系都相同;②無論是否使用話語標記語,句子都符合語法規(guī)則。對話語標記語研究的深層理論是關聯(lián)理論,該理論認為:交際活動屬于一種認知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意圖的活動,說話人的目的和意圖會被聽話人識別。聽話人在識別過程中會遵循最佳關聯(lián)法,即聽話人會把所聽到的話和語境相關聯(lián),從而理解說話人要傳達的信息[3]。說話者為了實現(xiàn)某種交際意圖,會使用某些語言信號,聽話者可根據(jù)這些語言信號的使用原則和功能來判斷說話人的意圖。話語標記就是語言信號的一種。話語標記可以使聽話者基于談話內容,從諸多潛在的語義中選擇最佳的語義。既然話語標記在本族語者交際中發(fā)揮重要作用,非本族語學習者也應注意到話語標記的重要性[4]。Cots認為,外語學習是否成功取決于學習者的語言行為和本族語者的相似程度[5]。本研究通過對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話語標記語的量化研究,得出二語習得者在使用該言語行為實施能力及話語調節(jié)能力起著重要的指示作用的話語標記語的局限及在教學過程中實施相應的應對改進措施。
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隨著語用學這門新興學科的興起,人們開始了對話語標記語的研究,不少西方語言學界的學者們對話語標記語的研究產 生 了 興 趣,如 van Dijk[6], Fraser[7], Blakemore[8]等從不同的角度對話語標記語進行了分析。近年來國內學者,如何自然、冉永平,陳新仁等也對話語標記語進行了深入研究。
Blakemore強調話語標記語的作用是指明語境特征和效果,促使聽話人為取得這種效果而努力作出必要的語境假設。他首先從認知——語用角度對它們的作用進行研究,開辟了話語標記研究的新途徑。Jucker[9]總結了話語標記的四功能:①語篇的組構手段;②情態(tài)和態(tài)度指示手段;③聽話人意圖和關系的標記手段;④引導如何處理話語標記手段。
何自然、冉永平[10]提出它們是一種常見的話語現(xiàn)象,是一些在互動式言語交際中有著豐富語用功能的詞語。陳新仁[11]分析了中國英語學習者的作文,指出中國英語學習者總體上在寫作中有意識地使用話語標記語來提示內容之間的關系,但這種使用有比較明顯的個體差異。綜述國內外相關研究,研究者并未就話語標記語對語用能力培養(yǎng)作深入的研究。
1.研究材料
本研究采用語料庫文本分析的方法,其中英語本族語者語料庫為 British National Corpus (BNC)中的口語部分(spoken),共計905個文本,總詞數(shù)為10 286 210;所使用的中國英語學習者口語語料庫為 The Spoken Engl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SECCL),該語料庫是南京大學創(chuàng)建的英語專業(yè)口語語料庫,由全國參加英語專業(yè)四級口試的考生口試文本匯集而成,容量為100萬詞,總詞數(shù)為1 266 378。由于2個語料庫的容量差別較大,因此統(tǒng)計出的話語標記語的原始頻次全部轉換為標準頻次,即每10萬詞出現(xiàn)的頻次。
2.研究對象
在對比分析不同母語學習者話語標記語使用情況時,我們依據(jù)前文的話語標記語的定義,檢索SECCL中前15個符合要求的話語標記語,它們分別是and,eh,um,but,so,I think,yeah, you know,well,ok/okay,you see,er,I mean, actually和anyway。同時,檢索15個BECCL中高頻話語標記語在本族語者語料庫BNC中的分布頻率,并把頻率轉換為標準頻率。
3.數(shù)據(jù)收集與分析
本研究使用的語料庫對比技術中的關鍵詞分析法,即研究者依靠頻率信息尋找存在于不同語料庫的突出模式進行研究。關鍵詞分析法既包括過多使用的關鍵詞(positive words),也包括過少使用的關鍵詞(negative words)。為了獲取頻數(shù)信息,研究者先用Antoconc 3.0檢索工具對2個語料庫進行檢索,在語料檢索前,先應用detagging tools把SECCL和BNC中的附碼全部清除,得到符合要求的純文本。然后檢索SECCL中前15個符合要求的話語標記語的分布頻數(shù)和這些話語標記語在BNC中的分布頻率,然后使用SPSS 16.0進行卡方檢驗其獨立性,即話語標記語的分布是否受母語的影響。
4.研究結果
此處的卡方值檢驗對比分析了2個語料庫中話語標記語的情況。表1顯示,中國英語學習者(英語專業(yè)學生)和本族語者的話語標記使用差異十分明顯,當 df=2,p<0.05時,卡方值大于等于3.84便具有顯著性,在本研究中的15個話語標記語中,中國英語學習者和本族語者相比,8個標記語的使用都有顯著差異,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生過多使用eh,um,but,so和 I think,但過少使用yeah,well,er,I mean和 actually。在 and,you know,Ok/okay,you see和anyway幾個話語標記語的使用上不同母語學習者使用差異并不明顯。Eh,um和er同屬于有聲停頓語,中國英語學習者傾向于使用er,而不是um和eh,這可能是受漢語停頓語的影響。由于有聲停頓語本身并沒有意義,也不像其他話語標記語一樣有自身的語用意義,為了探討中國英語學習者和本族語者在使用話語標記語上的真正差異,這些有聲標記語不作為本研究的對象。I think的過多使用反應了學生在闡述個人觀點時表現(xiàn)形式的單一[12]。
表1 常見話語標記語在2個口語語料庫中出現(xiàn)的頻次差異性對比
本研究表明,話語標記是本族語者在日常會話交流中頻繁使用的詞語之一。但中國英語學習者在使用頻率和使用類型上都和英語本族語者有一定的差距,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生過多使用eh,um, but,so和 I think,但過少使用 yeah,well,er,I mean和actually。此外,中國英語學習者話語標記使用類型少,并且單一,在表達個人觀點時,較多使用I think,并且頻繁使用有聲停頓語,研究發(fā)現(xiàn),有聲停頓語可以影響話語的流利性[13]。
本研究對于教學的啟示在于:①在教學過程中,應提供給學生真實的語料,反應出本族語者交際的真實特點,這樣學生在口語輸出時才會更加接近本族語者。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使英語專業(yè)學生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意識到話語標記語的重要性,并掌握話語標記語的正確及合適的使用。使學生的話語輸出更能體現(xiàn)其英語專業(yè)學生特有的語用能力。③教師應積極改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片面理解,使學生意識到英語學習并不只是背單詞、記語法,而更應重視在實際交際過程中的語言使用能力的培養(yǎng)。④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趨勢和學習者的個體差異決定了外語自主學習的必要性[14],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外語自主學習能力時,也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時注意本族語者正常話語交流中的話語標記,從而使學生的英語表達更接近于本族者。
[1] Schiffrin D.Discourse markers[M].Cambridge:Cambriage University Press,1987:31-32.
[2] Blakemore D.Semantic Contraints on Relevance[M]. Oxford:Blakewell,1987.
[3] 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95:249-252.
[4] Svartvik J.Well in conversation[M]∥Greenbaum S,Leech G,Svartvik J,Eds.Studies in English Linguistics for Randolph Quirk.London:Longman,1980:171-174.
[5] Cots J M.Native and non-native speakers’intuitions about conversationalcompetence[M] ∥ Proc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Held atthe Leopold-Franzens-University of Innsbruck,Austria. Innsbruck:Verlag des Instituts fur Sprachwissenschaft,1992:169-181.
[6] Dijk V.Pragmatic connectives[J].Journal of Pragmatics, 1979(3):447-456.
[7] Fraser B.Types of English discourse markers[J].Acta Linguistica Hungarica,1998,38:19-33.
[8] Fuller J M.Discourse marker use across speech contexts[J]. Multilingua,2003(22):185-208.
[9] Jucker A H.Discourse markers:Introduction[M]∥Discourse markers:Description and theory.Amsterdam/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8:66 -68.
[10] 何自然,冉永平.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43-146.
[11] 陳新仁.話語聯(lián)系語與英語議論文寫作:調查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5):350-354.
[12] 何安平,徐曼菲.中國大學生英語口語Small Words的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6):446-452.
[13] 張文忠.第二語言口語流利性發(fā)展的定性研究[J].現(xiàn)代外語,2000(3):273-283.
[14] 葉張煌,曹迎春,駱愛鳳.第二語言口語流利性發(fā)展的定性研究[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2008(2):148-151.
A Corpus-based Analysis on Use of Discourse Markers by Chinese English Majors
L I Xue1,2L I Weiqing2
(1.Faculty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420,China;2. English Department,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chang 310013,China)
Based on corpus comparison technique keyword analysis,the actual use of discourse markers by Chinese English majors and native speakers is compared.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sign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requency and type of discourse markers by the non-native and native groups.It is proposed that teachers are supposed to remind students of the necessity in adopting discourse markers in English communication.Besides,proper use of discourse markers can also contribute to speaking fluency.
discourse marker;pragmatic competence;speaking fluency;corpus analysis
H 319.3
A
【責任編輯 張耀華】
1008-9225(2010)05-0089-03
2010-06-01
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YY0921)。
李 雪(1981-),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研究生,東華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