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宏 李嘯紅 李國華 蘭美兵
(遵義醫(yī)學院珠海校區(qū),珠海519041)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知識更新日益加快。面對知識更新的日益加速,如何使學生在有效地獲取更多的知識和信息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使之成為跨世紀的醫(yī)學人才,古老的人體解剖學也面臨著新時代的挑戰(zhàn)。因此,為了在有限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果,有必要對人體解剖解剖學的實驗課教學方法進行探討。在此,提出幾點體會與同道們商討:
解剖學是醫(yī)學生接觸最早而又專業(yè)性極強的醫(yī)學基礎課,也是基礎與臨床課的重要橋梁。由于人體解剖學的教學內容多以器官形態(tài)、結構、位置和功能的描述為教學的核心,內容單一、枯燥,不便于記憶,學生常會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出現厭學的心理。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1],興趣是獲取知識的原動力,如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解剖教學中需要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培養(yǎng)。就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而言,每個老師可以采用不同的辦法,但是我認為:首先,老師本人要不斷的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要有豐富的專業(yè)理論知識,比較廣泛的知識面,再加上得體的形象舉止,良好的師德師風,在教學中能做到語言幽默,表達準確,充分發(fā)揮教學的感染力,必然會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感和欽佩之情,從而大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解剖學的興趣。
剛剛步入大學殿堂的學生,習慣了中學時在有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學習的模式,習慣了“注入式”或“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而這種教學模式僅僅重視對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產生較重的依賴心理,而且偏重記憶,缺乏分析、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推進,針對這些弊端,我們在多年來的教學過程中,大膽地進行了一些嘗試,采用“啟發(fā)式”、“問題式”等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自己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并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提高學習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甚至在實驗課教學中,我們還采用了角色互換,把一些相對簡單的內容讓學生到講臺上來講,并回答其它同學提出的相關問題,或把每次實驗課的同學分成2-3個實驗小組,并根據實驗教學內容的難易情況,把簡單的教學內容分解給幾個學生,讓他們分別給同組的同學進行示教講解,這樣就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掛圖、模型等直觀教具,同時認真制作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克服了傳統教學手段的局限性,它集聲音、文字、圖形、動畫于一體,使繁瑣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而有趣,使課堂教學形象生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器官,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根據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系統解剖學的教育任務不僅是為后繼的醫(yī)學課程的需要傳授知識,更深層次的意義還在于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根據實際情況,依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編寫了《系統解剖學實驗指導》,明確每次實驗教學的目標和內容。按照實驗指導,讓學生做好課前的預習、課中的實習和課后的復習三個環(huán)節(jié),從而有利于學生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采用正確而且高效的學習方法,同時有了實驗指導,也能幫助學生對每次實驗課的重點內容加強學習,完成教學內容,并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
依照教學目標,我們組織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編寫了與實驗教學同步的練習題,讓學生在每次實驗課后完成相應的練習。此練習題的編寫,既參考了重點院校的考試題,又參考了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等國家重大考試的考試大綱。其題型齊全,題目的答案有的在教科書上能直接找到,而有的則需認真理解教材后才能回答,部分題目聯系臨床,需要學生去查閱相關書籍后才能回答。同步練習題的配合使用,使學生明確了每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學習上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又促進了學生知識面的擴大。
繪圖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醫(yī)學生素質教育的一方面,學生通過簡單的線條圖,能把人體結構簡潔明了、具體的描繪出來,在大腦中建立起牢固的實物圖像,既達到了幫助理解、強化記憶的目的,同時也彌補了因標本結構辨認不足的缺陷。在每次實驗課后,由老師指定幾幅圖,要求學生比照教材繪圖,每圖一式兩份,一份在繪好后將結構標注清楚,一份繪好后每次課時帶到教室,由老師在每次實驗課時抽查性考核部分學生填圖。通過繪圖能使枯燥、刻板的解剖學文字描述內容靈活起來,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專業(yè)的知識形象化,不僅加深了印象,還有助于理解比較繁雜的內容,而且還能提高學生學習解剖的興趣,有助于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激發(fā)出學習解剖學的更大的興趣。
通過加大對學生的考核,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本門課程知識,檢驗學習的效果。將每次課的知識點做成題卡,在每一次實驗課結束前,學生通過抽取題卡的的形式回答題卡上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理論知識的回答,也可以是標本結構的指認,由于每一次均是以抽考的形式進行,所以同學都認真準備,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沒有抽查到的同學還主動要求參加考核。這樣的形式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對每次課的學習和理解,知道了本次課的重點內容是什么,同時通過考核,也便于教師了解學生對本次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從而更有針對性的做好每次課的總結。
選擇一套與學校教學情況相符的教學錄像片,并下載了大量有關臨床知識的視頻文件,于每周固定的時間內給學生播放同步的教學錄像片。學生反映,教學錄像片的播放,既能鞏固已學的知識,而且之前在教學中沒有搞清楚的知識點,通過錄像片的播放,基本上能掌握好已學的知識。在每次播放完教學錄像片后,再播放與此章節(jié)內容有關的臨床錄像,如某些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或是手術的操作。對于剛步入醫(yī)學院的學生來說,多半希望盡快接觸臨床知識,臨床實例的引入可把學生從枯燥的理論中解脫出來,使它們耳目一新,提高學習的興趣,開闊視野,了解了學好本章節(jié)的重要性,也堅定了其學好本門課程的決心。
通過對學生的無記名調查,90%以上被調查的學生對在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法的聯合應用感到滿意,他們認為新的教學法形式多樣,涉及的知識面廣,內容豐富,理論聯系實際,學生學得活、記得牢,讓他們學會了運用基礎知識解決臨床問題,為他們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1] 陳金緒.淺談如何激發(fā)學生對解剖學的興趣[J].醫(yī)學文選, 2005,24(4):60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