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松
西方教育市場化觀點對中國高等教育的啟示
鄭雪松
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改變了我國高校由國家直接管理,政府統(tǒng)一辦學的單一形式,提倡政府辦、社會辦、企業(yè)辦、集資辦等多種辦學形式。但是,目前中國高校經營非市場化,會影響中國高等教育的全面發(fā)展。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中的高等教育市場化觀點及影響給我們以啟發(fā)。
教育市場化;中國高等教育;啟示
在市場化趨勢下,中國高等教育體系正在發(fā)生重大變化,但正如謝維和教授所認為:“中國高等教育的內在市場遠未充分開發(fā),教育服務的購買者與提供者的關系也未很好地理順。實際狀況是,在提供高等教育的服務方面,仍然以公立大學占據(jù)主導地位,社會辦學部分只扮演非常有限的、邊緣的角色。也就是說,中國高等教育的主辦者和主要服務對象還是政府,高等教育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體制和地位并沒有真正形成,服務“客戶”的意識也沒能成為高等教育和高等學校辦學的主導價值取向?!?/p>
新自由主義是一種當代西方政治哲學,支配著整個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西方社會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文化教育生活。代表人物有哈耶克、弗里德曼、盧卡斯等人。鼓吹經濟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教育主張:反對政府公共教育的壟斷;敦促政府放松教育管制,推動學校市場化,特別是大學的法人化;提倡自由擇校和學券制度;反對共同基礎和共同標準,主張多元化、個性化、個別化。
哈耶克主張高等教育應由私人提供、私人管理。他關于反對政府對公共教育的壟斷:“所有的教育都必須而且應該由一定的價值觀來指導的事實也是任何公共教育制度中真正危險的來源”;“一個高度集中和受政府支配的教育制度賦予當局以控制人們心靈的權力,正是這種巨大的權力會使人在欣然接受這種教育制度之前猶豫不決?!?“我們不久就發(fā)現(xiàn),解決辦法在于政府不做教育的主要施與者,而變成個人的公正的保護人,以控制使用這種最新發(fā)現(xiàn)的權力”。
哈耶克關于教育市場化的論述:“政府在幾個與世隔絕的社區(qū)直接提供學校仍是很好的辦法,因為在那些地方兒童太少(因此平均費用太高),不適合辦私立學校??墒菍^大多數(shù)人口而言,無疑可能把教育的組織和管理完全讓私人去負責,政府只提供基本的經費和保證所有可以使用政府教育憑單的學校都有最低的標準?!?/p>
米爾頓·弗里德曼指出的所謂“教育憑證”(Educational Vouchers)及制度是指“為了對政府規(guī)定的最低學校教育提供經費,政府代表可以發(fā)給家長們票證。如果孩子進入‘被批準的’教育機關,這些票證就代表每個孩子在每年中所能花費的最大數(shù)量的金錢。這樣,家長們就能自由地使用這種票證,再加上他們所愿意添增的金額向他們所選擇的‘被批準的’教育機關購買教育勞務。教育勞務可以為以營利為目的的私營教育機關或非營利的教育機關所提供。政府的作用限于保證被批準的學校的計劃必須維持某些最低標準,很像目前對飯館的檢查,要求保證最低的衛(wèi)生標準那樣。”
以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中的高等教育市場化觀點為核心,在新公共管理理論、全球化理論中都得到響應,不同學科視角的理論觀點相互支持,共同形成了當代高等教育市場化改革的理論背景,這成為當代高等教育市場化改革的理論基礎,對世界高等教育影響深遠。
新自由主義教育主張對發(fā)達國家教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高等教育水平的發(fā)展方面,美國已同歐洲具有優(yōu)秀高等教育傳統(tǒng)的國家不相上下,日本也正在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美、日之所以能夠后來居上,實與這兩個國家私立高等教育的成熟發(fā)達有極大關系。不論是在美國還是在日本,為數(shù)甚多的私立高等學校均與公立高等學校相輔相成,共同承擔起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的歷史使命。
1.美國私立高校發(fā)展情況。在19世紀下半葉,美國的私立高等教育已打下了相當基礎。當時私立大學發(fā)展的主要傾向受歐洲名牌大學重視學術水平的傳統(tǒng)的影響,注重于學術研究與科學實驗。由于堅持自己選定的目標,哈佛、哥倫比亞、斯坦福等一批私立大學終于建成了世界第一流的高等學府,對美國文化與科學的發(fā)展做出了極大貢獻。同時也使得美國的公立高等教育可以騰出身來,根據(jù)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大量培養(yǎng)工農業(yè)生產發(fā)展所急需的專業(yè)技術人才。
2.日本私立高校發(fā)展情況。日本的情況與美國有很大不同。19世紀下半葉,日本的資本主義基礎還相當薄弱,因此,日本采取了主要由國家興辦高等教育的政策。而日本的私立高等學校卻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慘淡經營,在公立高等學校所無能為力或不愿過多涉足的領域里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其畢業(yè)生成為私營企業(yè)工作人員的主要來源。私立高等教育的成長壯大使得日本整個高等教育在20世紀20-30年代得到迅速發(fā)展,滿足了國家進一步工業(yè)化的要求。
本世紀60年代以來,美、日兩國的現(xiàn)代化生產和科學技術發(fā)展迅速,需要大量的高級技術人員,這使得兩國的兩年制高等學校大量涌現(xiàn)。近十多年來,隨著國際教育私營化的發(fā)展潮流越來越迅猛,美日等發(fā)達國家更是出現(xiàn)了個人、社會團體、公司企業(yè)等非政府單位和部門積極參與教育運營的趨勢。在這一國際發(fā)展趨勢的影響下,中國的私立高校也將迅速崛起,成為整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1.中國高等教育市場化的的必要性。
(1)中國高等教育經營的非市場化制約了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中國高等雖受市場經濟的影響,但制度變遷中的經營非市場化。絕大多數(shù)院校對所有學生收取同樣的價格(學費),而不論學習的項目差別。專業(yè)設置在我國高等教育中要通過政府有關部門審批才能進入,專業(yè)廢止也不是一件易事。學校招生由上級計劃部門制定招生人數(shù),而學校本身為了支持上級主管部門的工作,就沒有積極性去調整和掌握市場信息,而以完成“指標”“計劃”為終極目標。我國高等教育從免費教育到招生收費并軌到目前完全收費,已向市場化邁進了一大步。問題是高等教育的壟斷性,教育消費者無法對教育經營者的價格討價還價,對接受的服務沒有選擇權利。但是價格管制一旦演變成政府干預就會遠離市場規(guī)律的軌跡。顯而易見,中國高等教育經營的非市場化已制約了我國教育事業(yè)實現(xiàn)跨越式的發(fā)展。
高等教育的國家計劃管理形式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間的矛盾已越來越突出,由此造成的高等教育內部矛盾也越來越多。經濟學中有一個著名的例子“公用地的悲劇”(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就概括了一切稀有資源在公有產權下所面臨的過度利用或擁擠背后的經濟邏輯。教育非市場化的弱點是當教育這種公用資源的產品日益面向市場的時候,不利于成員對市場價格做出充分的反映,也阻礙了優(yōu)勝劣汰作用的發(fā)揮,導致資源無法向最能有效使用它的人轉移。但隨著人口和經濟的增長,公共教育資源的稀缺性日益增加,其市場價值以及過度利用的浪費程度也隨之增大。
(2)私立高校舉步維艱。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允許個人和社會團體辦學,市場立刻做出反應。高等教育系統(tǒng)中立刻出現(xiàn)大量作為供給者的民辦高校。但是,最初建立的所有民辦高校都不具備頒發(fā)國家承認學歷的資格。
私立高校目前大多還處于提高質量、強化學校內部管理、塑造品牌、樹立信譽的階段,面臨著相當多的困難和尚待解決的問題:一是規(guī)模小,效益低;二是起點低,定位不準,學科專業(yè)設置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大多以??坪吐殬I(yè)技術培訓為主;三是辦學條件嚴重不足,辦學經費短缺,大多沒有穩(wěn)定的場所,缺乏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日常費用大多依賴學生繳納的學費??梢?,私立高??傮w力量單薄,又受到普通高校大幅擴招的沖擊,即使在當前《民促法》的大好背景下,其面臨的困難和挑戰(zhàn)也是相當嚴峻的。
2.中國高等教育市場化的發(fā)展路徑。
(1)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促使我國私立高等教育的積極主動發(fā)展。從美日兩國私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之路來看,私立高等教育也成為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的中堅力量,這其間主要是政府大力扶持和鼓勵民間力量發(fā)展私立高等教育來實現(xiàn)的。美國的高等學府不是由政府“批準”成立的(而中國所有的高校都需報教育部/局審批);美國也沒有法律規(guī)定,一個大學“應該”是什么樣子。
目前在我們國家?guī)缀踹€沒有成立類似于美國的“高等教育委員會”的中介機構。私立高校置于政府的直接“管理”下,政府干預私立高校過多,使得私立高校很難擁有自治權。另外,各私立高校自成一家,各自宣傳自己的信息,導致社會對私立高校缺乏了解,也影響其社會認可度。一個權威的中介性質的私立高校協(xié)會組織,代替政府或者與政府同時對私立高校進行評估,向政府和社會提供評估結果、建議、咨詢等信息,為私立高校提供服務,才能形成更強有力的影響。
(2)以市場為導向,朝著優(yōu)質多元方向發(fā)展。美日的私立高等教育都善于根據(jù)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在市場的引領下,找準自身的位置,以自身的特色和優(yōu)勢在激烈的競爭中發(fā)展壯大,脫穎而出,這提示我國的私立高等教育也要審時度勢,揚長避短,積極強化內功,注重形象的塑造;力戒教育模式雷同、教育能力趨同、培養(yǎng)目標相同的所謂“標準化”取向,一定要憑借自身的優(yōu)勢,針對社會與個體的多元化教育需求,做引領教育發(fā)展潮流的先創(chuàng)者。像日本早稻田大學一樣,不盲目模仿國立大學,而是根據(jù)自身有利條件,根據(jù)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變化,及時調整學科專業(yè)設置,從而形成自己的品牌優(yōu)勢。
(3)推動市場化的教育產業(yè)。教育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社會活動,兼有產業(yè)屬性和公益屬性。然而,在我國計劃經濟年代,教育的產業(yè)屬性完全被公益性所掩蓋。只是當社會轉型為市場經濟時,教育的產業(yè)屬性才得以顯露,教育才從游離于經濟的邊緣,逐步開始與經濟活動結合,成為實現(xiàn)經濟全球化的一種載體和活動方式。
中國私學的發(fā)展,表明中國有相當多的民間資本進入了教育領域。民間資本投資教育,當然期待有相應的投資回報,也正因為這一點它吸引著更多的民間資本和外國資本進入中國教育市場。這充分體現(xiàn)了市場經濟規(guī)律對教育服務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1.謝維和:當前中國高等教育的轉型及其主要取向[J]. 中國高等教育,2001(6):5-6
2.[英]弗雷德里?!W古斯特·馮·哈耶克:自由憲章[M].楊玉生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3.[美]米爾頓·弗里德曼:資本主義與自由[M].張瑞玉譯,商務印書局,1986:97
4.[美]格雷特·哈丁:Tradegy of Commons[J].科學,1968年
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于2002年12月28日通過,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Implications of Western Market-Oriented Education o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Zheng Xueso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has changed the operation model of colleges form running by the state to running by enterprises,by the private society,etc.However,the current operation of nonmarket-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ould bring about a serious impediment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We can get some lessons from the market-oriented education perspective and its impact of Neo-liberal economic theory.
market-oriented education;China's higher education;enlightenment
G640
A
1672-6758(2010)03-0005-2
鄭雪松,博士,中央民族大學;講師,新鄉(xiāng)學院,河南·新鄉(xiāng)。郵政編碼:453003
Class No.:G640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楊永清 蔡雪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