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改存 韋莉萍
(南京浦口醫(yī)院神經內科,江蘇 南京 210031)
本組38例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41~79歲,平均62.5歲。既往有高血壓病24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22例,風濕性心臟病8例,房顫20例,高脂血癥17例,腦血管病19例。38例中,動脈血栓性腦梗死為主要病因,有26例,腦栓塞12例。
意識障礙32例 ,偏癱34例,其中肌力0~1級24例,2~3級10例,言語障礙14例,頭痛,嘔吐19例,雙眼同向凝視病灶側17例,偏身感覺障礙15例,病理征陽性22例。
發(fā)病6~12h頭CT檢查有17例,其中15例無特征性改變,2例顯示病灶,為病灶側密度低于正常側,腦溝線、腦質飽滿的不清晰病灶,即間接征象。4例患者發(fā)病12h后行頭部CT檢查見腦梗死征象。發(fā)病24~72h后復查頭CT 38例,患者均清晰顯示大面積低密度病灶,病灶位于額、顳、頂15例,顳頂14例,基底節(jié)區(qū)3例,顳頂枕4例,額頂1例,小腦半球1例,病灶出現占位效應,腦室受壓,中線移位27例,梗死后出血9例。
患者入院后根據發(fā)病時間及影像學改變分別治療與護理,發(fā)病超過6h或已有影像學改變者20例,給予常規(guī)治療,即20%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白蛋白靜滴交替使用脫水降顱壓,同時予以清除氧自由基,且行腦保護及對癥治療。發(fā)病6h內予降纖酶治療9例,降纖酶10U、5U、5U隔日一次靜滴,復查纖維蛋白原,不低于1.0mg/L。8例給予抗凝治療,低分子肝素鈉4250U腹部皮下注射,2次/天,7~10d一個療程,用藥前查凝血四項正常,抗凝期間不用再復查。5例因合并腦疝并進行性加重轉外科行去骨瓣減壓術。
38例中3周內死亡12例,死亡率31.6%,其中5例死于腦疝,其他死于各種并發(fā)癥,如:消化道出血7例,肺部感染10例,癲癇3例,腎功能不全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發(fā)生出血性梗死9例,其中常規(guī)治療2例(22.2%),降纖后4例(44.4%),抗凝后3例(33.3%)。其中1例治療第5天癱瘓側肢體完全康復;于第8d同側肢體再次癱瘓;復查頭CT病灶側發(fā)生腦出血而死亡。存活的26例患者均遺留神經功能缺失癥狀,隨訪2年活著的不到10例,大部分處于植物狀態(tài),骶尾部出現壓瘡,生活不能自理。
大面積腦梗死是由腦動脈主干阻塞所致,CT呈現大片狀低密度陰影,多為腦葉或跨腦葉分布,腦組織損害范圍較大,臨床上除表現腦梗死的一般癥狀外,還伴有意識障礙及顱內壓增高,易合并腦出血,有心房纖顫引起的腦栓塞易復發(fā)[1]。大面積腦梗死意識障礙和顱內壓增高癥狀較突出時,與腦出血酷似,給診斷帶來困難。頭顱 CT掃描是診斷的必要條件,但若無條件作CT時,以下幾點可作為鑒別診斷的依據:(1)大面積腦梗死常有腦血栓病史,在發(fā)病前數日或數周常有一側肢體乏力、麻木、頭昏等前軀癥狀。(2)起病于勞動、排便、飲酒、激動時,腦出血可能性大,傳統(tǒng)觀念認為腦梗死常于安靜狀態(tài)下發(fā)病。 (3)腦出血病人70%以上有高血壓病史,且絕大多數在病初即有血壓明顯升高;大面積腦梗死多無類似現象。 (4)腦出血病人起病時,就有頭痛、嘔吐等顱內壓增高的癥狀;大面積腦梗死顱內壓增高出現相對較晚,多呈進行性加重。 (5)腦膜刺激征,腦出血多見,而且出現得較早;大面積腦梗死一般不易查出,或出現較晚。大面積腦梗死超早期的治療是溶栓治療,如條件有限一定行降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療,挽救缺血半暗區(qū)的腦組織。急性期治療的關鍵是控制顱內壓,降低腦水腫,防止腦疝形成,促進病變腦組織功能恢復??杉皶r給予高滲脫水劑、利尿劑和腦保護等治療。亦可酌情給予腦細胞活化劑。脫水劑的應用時間,應視病情而定,一般經過1~2周治療后,若病人意識障礙消失,顱內壓已恢復正常,可給予血管擴張劑及活血化瘀藥物[2]。但在這里需要提及的是,血管擴張藥及活血化瘀藥物,一定要掌握用藥時機,不能盲目使用,不能使用過早,否則,將會產生“盜血綜合征”,使病情加重。與此同時,還應注意控制血壓,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預防和治療并發(fā)癥等綜合治療[3]。大面積腦梗死由于腦組織受損嚴重,病死率和致殘率較多發(fā)性腦梗死高。而預后決定于梗死的部位、范圍大小及合并癥或并發(fā)癥的輕重等諸因素。一般而言,預后相對較差。故合理護理亦至關重要:(1)飲食護理,應給予病人高熱量、易消化流質、半流質食物;不能吞咽者給予鼻飼流質,每2h一次,每次150~200mL。給病人飲食或鼻飼時,應注意食物和餐具的衛(wèi)生,因大面積腦梗塞后病人胃腸免疫功能減退,避免發(fā)生胃腸道感染性疾病。(2)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肺炎,長期昏迷、臥床的病人機體抵抗力較低,易發(fā)生誤吸,常并發(fā)吸入性或墜積性肺炎,肺炎是引起腦血管病人死亡的主要并發(fā)癥。所以要注意病人的體位使其頭偏向于一側,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的通暢[4]。(3)預防壓瘡,昏迷或癱瘓的病人由于神經性營養(yǎng)不良易發(fā)生壓瘡,要預防壓瘡,辦法是定時翻身,一般每2~3h翻身一次并使用氣墊床,及時更換潮濕的床單、被褥和衣服。(4)預防燙傷。大面積腦梗塞的病人末梢循環(huán)不好,冬季時四肢末梢發(fā)涼而且感覺遲鈍甚至喪失知覺,在給病人使用熱水帶等取暖時,注意溫度不可過高,以免發(fā)生燙傷。(5)防止便秘。長期臥床的病人容易便秘,想法保持大便通暢。(6)防止泌尿系感染。使用尿不濕或導尿的病人,要注意衛(wèi)生,防止尿路感染。(7)防止墜床。躁動不安的病人應使用帶護欄的病床,必要時使用保護帶,防止病人墜床、摔傷。(8)預防結膜、角膜炎。對眼睛不能閉合者,可給病人涂用抗生素眼膏并加蓋濕紗布,以防結、角膜炎的發(fā)生。(9)一般給病人每日2次口腔護理,防止真菌感染。每周擦浴1~2次保持病人的清潔衛(wèi)生防止異味。
[1] 楊鳳民,董學爽,王春燕,等.大面積腦梗死60例臨床分析.中國急救醫(yī)學,1997,17(1):45.
[2] 吳家冪.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臨床治療現狀.皖南醫(yī)學院學報,2001,20(4):235-237.
[3] 黃如訓,郭玉璞.腦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療草案[J].中華神經病學,2001,14:60-62.
[4] 董春蘭,馬蘭軍,張建華.臥床高齡鼻飼患者進餐體位與吸入性肺炎關系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