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陽
(滁州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現(xiàn)代自然科學新發(fā)展對黑格爾邏輯學的新闡釋
倪 陽
(滁州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根據(jù)黑格爾以后特別是現(xiàn)代自然科學的新發(fā)展,對黑格爾哲學的核心部分邏輯學進行了新解釋、新理解,重點闡釋了現(xiàn)代自然科學新發(fā)現(xiàn)的宇宙大爆炸理論、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時空觀、現(xiàn)代基因理論、全息理論與黑格爾思辨邏輯的契合之處,它們在黑格爾的思辨邏輯框架內(nèi),仍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和理解。
現(xiàn)代自然科學;黑格爾;邏輯學
著名學者何新指出:“展望新的世紀,我個人確信,得到現(xiàn)代解釋和重新認識的黑格爾辯證邏輯及其認識論,對于解釋當代科學及數(shù)學哲學所遭遇的悖論及形而上學問題,會具有極深刻的意義?!保?]何新先生在這里提出了一個對黑格爾辯證邏輯進行現(xiàn)代闡釋的任務。他本人在其哲學研究中已經(jīng)為此做了大量工作。賀麟評價黑格爾的《小邏輯》:“義蘊深厚,初看似頗難解,及細加咀嚼,愈覺意味無窮,啟發(fā)人深思?!苯?jīng)典就是經(jīng)典,歷久而彌新,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往往還會在其中有新的發(fā)現(xiàn)。
黑格爾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有人說他“像上帝一樣”思考出了一整套關于人類經(jīng)驗和存在的解釋方案。他以其深邃的思想,恢宏的氣勢,浩瀚的學識,似乎要揭開宇宙和人類的一切奧秘。時至今日,在黑格爾學術問世已200年的今天,我們重新梳理自黑格爾以來自然科學的新發(fā)展,仍不能不為黑格爾深邃的思想和驚人的洞察力、解釋力而驚嘆不已。自黑格爾以來,自然科學有哪些新發(fā)現(xiàn)呢?擇其要者,有達爾文的進化論、細胞理論、能量守恒轉(zhuǎn)換規(guī)律,這三者通常又被認為是馬克思、恩格斯的辯證唯物主義的三大自然科學基礎。而馬克思、恩格斯的辯證唯物主義淵源于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這三大自然科學理論的形成均發(fā)生在黑格爾去世之后,它們證實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勝利。馬克思、恩格斯等經(jīng)典作家已對此作了充分的闡釋。而在馬克思、恩格斯之后,又有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自然科學一系列重大發(fā)現(xiàn)。如十九世紀末物理學的三大發(fā)現(xiàn),即X射線、放射性和電子的發(fā)現(xiàn)。在此基礎上,二十世紀初又有了量子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新的自然科學發(fā)現(xiàn),這些統(tǒng)稱為現(xiàn)代物理學革命,它對過去的哲學、傳統(tǒng)的物質(zhì)觀都提出了挑戰(zhàn)。列寧正值其時,他系統(tǒng)地閱讀了大量的哲學、自然科學文獻,尤其是系統(tǒng)閱讀并大量摘錄、點評了黑格爾的邏輯學著作,試圖對自然科學的新發(fā)展給予新的哲學解讀,寫下了著名的《哲學筆記》,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其中有很多創(chuàng)新性的思想,包括對黑格爾邏輯學的理解,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哲學遺產(chǎn)。在此之后,自然科學繼續(xù)取得了若干重大進步和發(fā)展,其中較為突出的有1929年哈勃通過觀測發(fā)現(xiàn)宇宙膨脹,1948年伽莫夫等人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論,從而進一步確證宇宙是一個生成和演化的過程。1953年沃森、克里克發(fā)現(xiàn)DNA雙螺旋結(jié)構(gòu),使生物基因理論進一步完備,等等。所有這些理論,我們都可以在黑格爾的哲學中看到驚人的猜測和預見。根據(jù)自然科學的這些新發(fā)展,對比黑格爾的哲學著作,尤其是其最核心的著作《小邏輯》、《邏輯學》,黑格爾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猜測和預見是比較明顯的。其理論構(gòu)架都完全能夠容納和解釋這些自然科學的新發(fā)現(xiàn)和新進展。也有力地證明了列寧關于辯證法、邏輯、認識論是同一個東西,是三位一體的思想。
驚人的猜測之一是對宇宙的演化的大爆炸理論?,F(xiàn)代宇宙學開啟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哈勃對宇宙的觀測,他通過觀測發(fā)現(xiàn)了宇宙的膨脹,由此起步,繼而產(chǎn)生了解釋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論。這一理論闡明我們今天的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在這一瞬間,宇宙似乎是“無中生有”,無限的能量“變易”為無限的質(zhì)量?!霸诖蟊ê笠幻腌娨郧?,宇宙中的溫度高于100億K。”[2]爾后即迅速轉(zhuǎn)化為無限的質(zhì)量。大爆炸“三分鐘以后,98%的目前存在的或?qū)嬖诘奈镔|(zhì)都產(chǎn)生了。我們有了一個宇宙?!辈⑦M而演化出了我們今天這個具有無限規(guī)定性的,如此多姿多彩、氣象萬千、生機勃勃的世界。[3]二十世紀宇宙學的這些成就,就其實質(zhì)來說,就是最終確立了一個歷史演化的宇宙觀,建立了一個以宇宙演化、恒星演化為核心的大演化宇宙圖景。它說明了我們現(xiàn)在這個宇宙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從來就像現(xiàn)在這個樣子的。這無疑也是辯證法的勝利。我們再來看黑格爾的邏輯學特別是他的《小邏輯》,其第一篇為存在論,在《邏輯學》中,則譯為“有論”。在這里,他把“純存在或純有”當成“邏輯學的開端”,而這種“純存在或純有”,即意味著沒有任何規(guī)定,因而“也就是無”?!耙虼擞信c無的真理,就是兩者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就是變易?!薄霸谧円字校c無為一的有及與有為一的無,都只是消逝著的東西?!保?]黑格爾還特別精彩地討論了這種“開端”的所謂不可思議性?!盁o論有某物,還是沒有某物,都不能有開端。因為如有某物,它便不是開端。——假使世界或某物有開端,那么它就須于無中開始,但開端不在無中,也不是無,因為開端自身就包含著有,而無卻不包含有。”黑格爾認為,一旦我們絕對割裂了有與無,開端就不可思議了。[5]因此,我們必須從有與無的統(tǒng)一中才能理解宇宙的開端。而這正是宇宙大爆炸那不可思議的一瞬間。以這種純有或無為起點,即從這種“純粹無規(guī)定性”出發(fā),黑格爾的邏輯學逐步展開,再到“限有”、“定在”,到質(zhì)、量、度,到完成了的存在,到豐富多彩、具有無限多的規(guī)定性。這一部分,黑格爾在《邏輯學》上卷的第一篇有論中有著更加詳盡的論述。在這里我們看到,黑格爾的邏輯起點竟驚人地與現(xiàn)代科學所揭示的宇宙演化的起點完全一致。他在《小邏輯》中邏輯演繹的體系的開端,與我們這個宇宙生成演化的歷史開端完全吻合。黑格爾的時代,遠沒有現(xiàn)代宇宙學的知識,從無到有,邏輯與歷史的統(tǒng)一,質(zhì)能互變,如此等等,竟是如此的契合。他天才地指出邏輯與歷史的統(tǒng)一,即在邏輯上是起點的東西,在歷史上也一定是起點。他以他天才的思辨,破譯了整個宇宙生成發(fā)展的奧秘。而現(xiàn)代科學發(fā)現(xiàn)所闡明的宇宙大爆炸理論,反過來證實并幫助我們很好地理解了黑格爾邏輯學的開端,理解了他選擇有、也就是無作為邏輯開端的天才之處。
這里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關于“存在”、“有”的譯法問題,它們在德文中均是sein,賀麟在舊譯本中曾經(jīng)是譯作“有”的,新譯本中又改為“存在”。但他又特別說到,有些地方,根據(jù)上下文的情況,特別在談到有與無的對立統(tǒng)一時,仍保留“有”字。《邏輯學》譯者楊一之也特別談到這個詞的譯法,他采取了“有”的譯法,并說明了譯為“有”,而不譯為“存在”的理由。其中理由之一是“存在”還另有一詞“Existenz”。[5]我想,只要我們體悟了黑格爾這里的真實涵義,這兩種處理方法,均無大礙。但譯為“有”,似更便于轉(zhuǎn)達這里的涵義,而宇宙大爆炸理論顯然也更支持“有”的譯法。由于這兩種不同的譯法,在《小邏輯》中的第一篇就叫“存在論”,而在《邏輯學》中第一篇就叫“有論”。 這個“有”也就是“無”或“存在”,作為邏輯起點實在是太重要了,由此,我們才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領悟黑格爾的邏輯學,進而更好地理解和領悟他的全部學說。而且,因為它是邏輯起點,因而這個有與無的辨證統(tǒng)一,實際上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從最宏觀的宇宙創(chuàng)生,到最微觀的波粒二相性,乃至世間的萬事萬物。
這里還要提到,有趣的是,有一本書,它的書名就叫做 《無中生有——霍金與時間簡史》。對此,何新先生亦排列過一個宇宙大爆炸后,“物質(zhì)概念的演化序列:基本粒子——化學元素——無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生物——人類”。并對此序列給予了深刻的邏輯闡述。[6]在微觀層面上,現(xiàn)代物理學也證明物質(zhì)在最深層次上也是易變和不確定的,例如波粒二相性。波和粒子不斷相互變易?,F(xiàn)代最新科技前沿的 “弦理論”也證明了這一點。弦就是一種變幻不定的能量波。[7]在這里,弦也具有黑格爾所說的“內(nèi)在的不安息”。[4]
驚人的猜測之二是對愛因斯坦的時空觀。黑格爾明確闡述了時空與物質(zhì)的不可分離。在黑格爾的著作《自然哲學》中專有一章論述空間和時間,可見他對空間和時間有著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其中的論述精彩紛呈,可謂超前論述了愛因斯坦的時空觀。黑格爾說:“人們絕不能指出任何空間是獨立不依地存在的空間,相反地,空間總是充實的空間,絕不能和充實于其中的物質(zhì)分離開?!保?]“事物本身就是時間性的東西,這樣的存在就是它們的客觀規(guī)定性。所以,正是現(xiàn)實事物本身的歷程構(gòu)成時間”。[8]是啊,你想一想,如果離開太陽、月亮,我們幾乎不能有時間的概念,如陽歷、陰歷。實際上,這個問題和上述有與無的討論是一脈相承的,有與無變易的開端,也就是時空的開端。沒有規(guī)定性、沒有物質(zhì)時,時空也就失去了意義,也就沒有了時空。今天,我們通過了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會發(fā)現(xiàn)黑格爾的時空觀與其的驚人一致性。而黑格爾的理論與其相距約百年時間。關于黑格爾的時空觀與愛因斯坦的時空觀的契合,何新在其《思考:我的哲學和宗教觀》中有比較充分的論述。
驚人的猜測之三是基因理論。在黑格爾的《小邏輯》中,有這樣一段話,最明顯不過地揭示了他對現(xiàn)代基因理論的天才猜測?!胺N子已包含整個植物在內(nèi),不過只是在理想的潛在的方式下。但我們卻不可因此便把植物的發(fā)展理解為,似乎植物不同的部分,如根干枝葉等好像業(yè)已具體而微地、真實地存在于種子中了。這就是所謂“原形先蘊”的假設,其錯誤在于將最初只是在理想方式內(nèi)的東西認作業(yè)已真實存在?!保?]注意黑格爾這里所提到的 “理想的潛在方式”、“理想方式內(nèi)的東西”。列寧也特別摘錄和評論道:“自在=潛在,尚未發(fā)展,尚未展開”。[9]現(xiàn)代基因理論已證明黑格爾早已正確指出的原形先蘊理論的錯誤?,F(xiàn)代基因理論表明,基因是一種復雜的大分子,它們由含磷酸與糖的核酸鏈狀分子構(gòu)成,問題的要害和關鍵并不在于其組成部分的堿基物質(zhì)本身,通過X射線晶體衍射我們已可以觀察到DNA晶體結(jié)構(gòu)的圖象。問題的關鍵在于其結(jié)構(gòu)的方式,即排列組合的方式,這種排列組合方式具有著億萬種可能。在任何一個物種,這些堿基的組成是恒定的,但在物種與物種之間,組成的差別很大。DNA的主要功能除了自我復制之外,就在于構(gòu)成蛋白質(zhì)。指導所有生命組織中的蛋白質(zhì)如何組成機體所有不同的組織。一種生物的基因,實際就是埋藏在DNA中的化學密碼的總和。這是生物的遺傳密碼,是信息。它由潛在到展開,作為一張總的設計藍圖,指導生成這一物,而不是另一物,指導生成這一物的各個不同的組織、器官。這似乎正可理解為黑格爾所說的那種“理想方式”,那種“潛在”,那種自在自為的發(fā)展的概念。也就是黑格爾所論述的那種生命的內(nèi)在目的性。“它在終點里和它在起點或原始性里是一樣的。由于目的有了這種自我保持性,所以它才是真正的原始的東西?!保?]例如:嬰兒——成人——嬰兒,種子——植物——種子。黑格爾這里所談到的生命的內(nèi)在目的性,實際上正可理解為他對生命中基因的猜測。他還談到康德、亞理士多德都提到過生命的內(nèi)在目的性。[4]在歷史上,也有一些哲學家,如柏拉圖,對理念的重視甚于實體。黑格爾在這一點上是繼承了柏拉圖的。而現(xiàn)在,由于DNA處于這樣的核心地位,以致一些遺傳學家認為DNA就是生命本身,它利用生物體僅僅作為保持其自身永久存在的宿主。這種觀點認為進化史中存在著一種以這些化學密碼表達的神秘驅(qū)動力。那些具體的表達形式幾乎沒有什么意義,因為控制著生命的只有密碼。在現(xiàn)實中實際上也正是這樣,每一個具體的鮮活的生命都是易逝的,都是一個有限的存在,但其生命的密碼則一代一代遺傳了下來。這種復制—突變—復制的化學循環(huán)或許比進化本身更為神秘。例如,密碼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這樣變化?“它必定是在自身中展開其自身,而且必定是聯(lián)系在一起和保持在一起的統(tǒng)一體?!焙诟駹柕倪@些論述,似乎都可以視為以哲學化的語言表達的基因概念?,F(xiàn)代科技所揭示的基因圖譜,難道不正是這樣嗎?!
驚人的猜測之四是全息理論?!罢軐W的每一部分都是一個哲學全體,一個自身完整的圓圈。”“每一環(huán)節(jié)皆表明自身為各環(huán)節(jié)的全體,因而為整個的推論。”“每一部分不僅是一個孤立的環(huán)節(jié),而且必須是一個有機的全體,不然,就不成為一真實的部分?!辈糠职w,這實際上就是全息論的最基本思想。激光全息照片,整體看是一幅圖畫,若把照片分成無數(shù)碎片,每塊碎片看到的仍然是同樣的一幅完整圖畫。如果一朵玫瑰的全像相片被割成兩半,會發(fā)現(xiàn)每一半都有整個玫瑰的影像。事實上,即使把這一半再分為兩半,然后再分下去,每一小塊底片中都會包含著一個較小的,但是完整的原來影像。不像平常的相片,全息相片的每一小部份都包含著整體的資料。全息相片的這種「整體包含于部份中」的性質(zhì)給予我們一個全新的方式來了解組織與秩序。如果我們試著把某種全息攝影式結(jié)構(gòu)組成的事物分解開來,我們不會得到部份,而會得到較小的整體。這種全息現(xiàn)象在生物中普遍存在。一種生物的所有單個細胞,都含有這種生物的全部DNA。一個皮膚細胞含有構(gòu)成大腦所必需的全部DNA,而一個血細胞攜帶著骨骼所必需的DNA,如此等等,[10]全息理論無疑也是我們在生物學中進行組織培養(yǎng)技術的理論基礎。是現(xiàn)代克隆技術的理論基礎。而在黑格爾的哲學思想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處處充滿了這種全息思想的洞見。
[1]何新.我的哲學思考:方法與邏輯[M].北京:時事出版社,2008.
[2]宋健.現(xiàn)代科學技術基礎知識[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3][美]布萊森.萬物簡史[M].嚴維明、陳邕譯.北京:接力出版社,2008.
[4]黑格爾.小邏輯[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5]黑格爾.邏輯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6]何新.思考:我的哲學與宗教觀[M].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
[7][美]格林.宇宙的琴弦[M].李泳譯.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7.
[8]黑格爾.自然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9]列寧.列寧全集(第 3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0][英]惠特菲爾德.彩圖世界科技史(下冊)[M].繁奕祖譯.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06.
NEW INTERPRETATIONS OF HEGEL'S LOGICS IN TERMS OF NEW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NIYang
(Chuzhou University,Chuzhou Anhui239000)
Based on the new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fter Hegel especially in modern times,the thesis gave new interpretations and understandings of the core of Hegel's philosophy—Logics.More emphasis was put on the explanations of some new theories found by modern science, namely, the Big Bang theory, the outlook on time and space of Einstein’s Theory of Relativity,modern genetic theory,and the integration of holographic theory into Hegel's speculative logic,which were all able to be expained and understood rationally in terms of Hegel's speculative logic.
modern science;Hegel;Logics
B516.35
A
1672-2868(2010)01-0001-04
2009-11-20
倪陽(1955-),男,安徽全椒人。高級經(jīng)濟師。研究方向:哲學。
責任編輯:澍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