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艷梨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讀書足以怡情,足以長才……讀書使人明智,讀書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痹诮虒W過程中,我們亦深深體會到文學閱讀對學生人格魅力的形成、思維的開發(fā)、語文整體素質提高的重要意義。閱讀的意義如此重大,那么,教師該如何讓學生自主進行閱讀呢?
語文教學中,尤其是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最好時機。小學階段學習任務相對而言較輕,學生可以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去閱讀,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作業(yè),不要只顧眼前的利益,盲目追求合格率、優(yōu)秀率,應騰出時間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他們在書的海洋中任意遨游,獲取大量的知識。一些在小學已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的學生,其一生將受益匪淺。小學階段如此重要,難道中學階段就不重要了嗎?當然不是。閱讀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任何一個階段都非常重要,只是小學作為基礎教學,理應擔起基石的重任。對中學生,又如何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呢?對在小學階段已形成閱讀興趣的學生,繼續(xù)鼓勵他們去閱讀,如發(fā)現他們有偏食的習慣,及時糾正、指導他們閱讀方法,讓他們更有效地進行閱讀;對那些處于時讀時不讀狀態(tài)的學生,教師應幫助他們燃旺閱讀之火,因為這些學生一旦松懈下來,就會變成兩眼不看“閑書”的人了,對這些學生盡可能推薦一些趣味性強的書給他們看,增強閱讀的興趣;對那些不愛閱讀的學生則要耐心教育,結合他們的實際,指導他們閱讀,調動他們閱讀的熱情。
1.創(chuàng)設美的意境,讓學生走近文學。課內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對文學的興趣絕大部分來源于課內的教學。一位好的語文教師,他會利用課堂4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對文學這個圣殿憧憬滿懷。在我的幾位語文老師當中,有一位讓我對文學產生了深厚的興趣。這位老師上課極少將文章分段、概括段意或中心思想,他會讓學生把文章寫得最精彩的部分找出來,然后與大家一起討論、分析。他每周還會利用一些時間將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推薦給我們,之后適當找我們談談閱讀心得。我記得我喜歡詩歌是因為有一段時間他指導我們欣賞了很多優(yōu)美的詩歌,如顧城的《云》、卞之琳的《斷章》、舒婷的《致橡樹》等,他把我們帶進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領略詩歌精妙的語言,讓文學的魅力感染、熏陶我們。我自己亦以同樣的方法引導自己的學生,他們經常把自己的作品拿來給我修改??梢姡谜n內教學創(chuàng)設美的意境,可以拉近學生與文學的距離。
2.熟讀成誦,領略文章風采。對教材中一些指定背誦的篇目,要求學生一定誦讀,“目觀其文,口發(fā)其聲,心同其情,耳醉其音”。誦讀可以讓人更容易進入作品。清代唐彪說過:“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边呎b讀邊欣賞,最易進入忘我的境界。除了指出背誦的篇目外,我還倡導學生選定一些自己喜歡的文章或片段,進行背誦。在早讀課的20分鐘內,我堅持檢查學生的背誦情況,通過檢查,督促他們背誦。學生在背誦的時候,不僅增強了自己的記憶力,而且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文章的意蘊,領略文章的風采,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經過不斷的訓練,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語言領悟能力。
1.鼓勵學生訂報刊或到閱覽室、圖書館去。語文教育家于漪老師曾經說過:“語文教學要有效地提高語文水平,單靠課內是不行的,須課內課外兩手抓,學生往往得法于課內,增益于課外?!绷⒆阌谡n內,努力向課外延伸,我們利用課內教學教會學生鑒賞的方法,然后讓學生馳騁在廣闊的書海中,博采眾長、集思廣益。要讓學生真正走向閱讀這塊美好的天地,我們就要真正留有一點時間給學生,學校安排的第八、第九節(jié)課,教師不要隨便占用,讓他們走進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圖書館,盡情飽覽群書。教師亦可鼓勵學生自己訂報刊,這樣學生便可以更好地利用課余時間去品讀更多的文學作品。
2.把優(yōu)秀的作品推薦給學生。所謂“取乎上得其中,取乎中得其下”,選擇讀物時,教師應指導學生閱讀優(yōu)秀的作品。優(yōu)秀作品,尤其是名著,它們大多數是文學性與思想性完美的結合。其豐富的思想性、較高的藝術價值成為我們取之不竭的源泉。它內容豐富,包含巨大的信息量,一部名著就像一面鏡子。閱讀名著,學生可以積累大量的知識,如讀《三國演義》,學生可以了解到東漢末年到西晉建立的整段歷史,了解到當時的社會現實;同時,作品的語言表達、布局謀篇等表現技巧,亦是文學典范。閱讀名著可以穿梭古今,縱橫中西,漫游于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空間,領略其神韻;閱讀名著可以在與作者的思想碰撞中,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讓創(chuàng)作之火熊熊燃燒。推薦優(yōu)秀作品,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對那些理解能力好的高中學生,可以鼓勵他們去閱讀《史記》、《論素樸的詩與感傷的詩》、《美學講演錄》等著作,使他們的閱讀水平達到更高的層次。
3.講清閱讀與視聽的區(qū)別。信息時代為人們獲得信息提供了各種渠道,聲像技術以其直觀性、趣味性吸引了更多的人,一些學生認為看電視劇比看一部 “大部頭”更有趣味、更省時,因此,許多學生寧愿看電視和VCD,也不愿去讀原著。誠然,通過媒體播放,在感官上獲得的愉悅是文本閱讀所缺少的,但我們不能因此而舍棄更為豐富的東西,文學作品是一種憑借文字符號的信息載體,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它提供的想象空間極為廣大,我們在閱讀作品的時候,憑著自身所儲備的知識,通過想象構設心中的形象,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都得到訓練,因此,教師指導學生應該盡量去與原著接觸,采摘豐富的碩果。如筆者在講授現當代戲劇單元時讓學生在課內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構設劇中的人物形象,然后運用多媒體播放電影,讓他們在兩種方式中進行對比??赐辍独子辍泛?,一些學生認為看劇本更好,原因是劇中的某個人物的形象與自己心中構設的形象有一定的差距。筆者因勢利導,講清兩種方式各有所長,但原著的魅力是任何形式都無法超越的。
1.眼到手到。在閱讀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反映一些文章太長,讀了后面就忘了前面。要避免此類情況的出現,就要講究閱讀技巧,閱讀應做到“眼到手到”。對于太長的文章,應先作瀏覽,亦可以作為以后查閱的資料。對作品中一些優(yōu)美的句子要摘抄下來,并且最好把它背下來。筆者有一個同事的兒子在讀小學,他的語文老師常布置一道作業(yè)就是看課外書,摘抄優(yōu)美的語句,這個同事說,兒子以前的作文只是干巴巴的,現在好多了,兒子也很樂意做這一份作業(yè)。筆者發(fā)現自己擔任的班里那些語文成績好的學生,他們都有專門記錄文句的小本,他們所記憶的詩句比一般人要多。背記優(yōu)美的文辭,對作文的幫助是很大的。
2.暢談感想,作出評價,進行再創(chuàng)造。閱讀后談談自己的收獲,對作品作出評價,這是較高層次的閱讀。當學生有一點閱讀積累的時候,這就是要他們完成的一項很必要的工作。我們知道,作品是作者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運用一些技巧來反映生活。作為讀者,又有自己的獨特的生活體驗,對作品的體悟與作者的寫作出發(fā)點是否一致,能否產生共鳴,自己對作品的思想內容、表達技巧等又有何見解,對這些問題,作為讀者可以作出評價,評價的過程就是我們讀者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一步對中學生來說顯得尤其重要,因為他們正進入創(chuàng)造力旺盛時期,教師應好好指導他們完成課外寫作任務,形成以讀帶寫、以寫促讀的良性循環(huán)。
3.開設閱讀課,交流閱讀心得。筆者認為每星期開設一節(jié)閱讀交流課,讓學生將自己在一星期閱讀的收獲在交流課上拿出來與同學交流,讓他們本屬無目的的閱讀變成有動機的一種活動,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閱讀的興趣,又可以讓他們在交流的時候進行取長補短,形成研討的習慣,營造濃濃的讀書氣氛。同時教師可以檢查到他們的閱讀數量與質量。如學完 《長亭送別》后,許多學生利用課余的時間閱讀《西廂記》,在交流課中,有個同學發(fā)言:《西廂記》描寫的愛情與其他的作品不同,以前一些作品是兩人一見鐘情,私定終身,阻力雖有,但主要來自社會與家庭,而不在當事人。《西廂記》中張生追求崔鶯鶯大膽冒失,崔鶯鶯只在暗中追求張生,顧慮重重,行動上步步為營。又有一位同學發(fā)言:《西廂記》里面把男女雙方戀愛時的心理變化描寫得真實曲折,對愛情的憧憬、期待、苦惱與憂愁,充滿了愛情順利時的喜悅、失意時的痛苦和成功時的快樂??梢钥闯?,這些學生在閱讀時是作出了認真的總結與評價的。
總之,只要我們語文教師盡心搞好閱讀這一項語文活動,我們的學生就會擁有一個智慧人生,所謂“語文貽誤蒼生”之說就會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