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房縣三中 周金菊
課堂是英語教學的主要渠道。如何在有限的45分鐘內(nèi)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是英語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課堂教學蘊含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激活課堂,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才能真正有助于學生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機。因此,既要夯實基礎,又要提高課堂效率,在教學中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完成五步教學法,達到教學的預期效果。
如何在短時間內(nèi)有效的導入課文,喚起學生潛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這是教師必須首先考慮的。教師應創(chuàng)建教學新環(huán)境,變換形式,創(chuàng)新教法,用圖片再現(xiàn)情景,用音樂渲染環(huán)境,用表演帶動學生,用競賽激勵學生,用游戲活躍課堂。以七年級英語Unit4一課為例,如何引入新話題,教師可以運用圖片和實物,利用舊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過渡到“where is it?”課堂上,利用圖片呈現(xiàn)語言情景會更直觀形象。教師也可以利用做游戲的方式引入新話題。游戲是寓教于樂的一種方式。在Unit4 Where’s my backpack?一課時,可以先讓一個學生到教室外面去,藏了他的一樣學習用品。然后引入“where’s his/her…?”多激勵學生回答。成就感是英語學習中的只要情感因素。一定的成功體驗會使學生充滿自信,增強學生興趣。因此,在導入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多加以表演,鼓勵他們,使其有信心開口說英語。
講解只是時,要力求做到“快”(新知識的輸入)、“慢”(重點),“透”(難點),并輔以模仿和聯(lián)系。新只是的講解應重點講解目標詞匯和句型,教師在Lead-in一環(huán)中,已創(chuàng)設了情景。因此,在這一步中,教師必須從整體到細節(jié)設計一些問題來激發(fā)學生回答。如在引入新句型“Where’s…”之后,應注意對介詞 on,inunder,和一些實物如 table、bed、dress等進行教學,由于詞匯量太大,教師可運用實物、圖片或簡筆畫等方式來集中教授教學目標、句型和詞匯。在這一步中,教師必須板書,并且用符號或色彩標示法來板書,要清晰明了,重、難點突出,板書要有引導學生的功能,以利于下一步的操練。
操練是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對一個語言項目操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學生就能從不同語言角度接受語言技能操練。運用“簡筆畫”揭示語言與食物之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在熱烈的發(fā)言中不知不覺的操練所學的語言項目。運用“唱歌”使學生的思維與語言的固有頻率引起共振,從而引起記憶。運用“表演”的方式使學生熟練地掌握課文,增強運用所學詞句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運用“玩”可以是學生變被動的學為主動的學,乏味的學為有趣的學。學生的操練是有控制的訓練,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操練,教師既是指導者又是參與者,體現(xiàn)教師主導學生的主體關系。操練的形式應多樣化,可以采取個人、2人一組、4人一組,教師與小組,半個班或全班多種操練方式,并進行比賽,讓全班學生都參與進來,并且可以進行連鎖操練。以Unit4為例,無論使用哪一種模式來操練,都要達到學生大膽開口說,正確運用目標語法和詞匯的目標,從而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在操練中既放松了思維,課堂氣氛活躍,教師既可以參與其中,又可以起到引導作用,學生完成任務時,緊緊跟隨教師布置的任務完成。學生與教師之間角色明確,分工精細;學生若有疑問時,教師是最好的資源提高者。當然,操練也可以將只是進行擴展操練,引入舊內(nèi)容和適當新內(nèi)容,以達到學生完成對話的多樣化。如:Take care,:Where’s my book?S:I don't know.T:Is it under the bed?S:NO,it isn’t.這樣的對話既簡單,又復習了舊內(nèi)容。即“is”引導的一般疑問句和新內(nèi)容“I don't know?!边@個句型。
學生在熟練心舉行和目標詞匯之后,學生就要帶領學生完成Pair work。教師是學生活動的指揮者、幫助者和監(jiān)督者,學生只需按照要求利用在第三步中操練的句型完成書上布置的內(nèi)容即可。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的只是由細節(jié)至整體的過程,是學生所學只是形成系統(tǒng)化的過程,可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感知。這一步主要是訓練流利程度而不僅僅是準確性;練“用”,即用語言表達實際的意義,而不僅僅重復說孤立的句型;學生通過練習盡量試著獨立運用語言而不是僅僅依靠老師。這一教學步驟的目的是,通過大量實踐使學生把語言知識轉(zhuǎn)化為語言技能,并進行多層次的運用,使這種技能進一步發(fā)展為交際能力,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的。
通常一堂課結尾時由教師總結這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然后布置一部分的練習,但是這樣單調(diào)的鞏固和重現(xiàn),往往會讓學生覺得厭煩和多余。因此,一堂課要給學生一點思考的空間,以便他們更多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設置懸念,讓學生保持學習的興趣和高漲的積極性。如拿出一張圖片說:This is my room.Where is my quilt?Where is my bag?Can you guess?但是筆者并不把筆和包畫在圖片上,而是讓同學們自己去猜,然后下一節(jié)課才揭開謎底。這樣學生會很樂意去回答這些問題。
當然,為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在具體的教學當中,教師不可能按步就班地進行每一個教學步驟,也不可能始終如一地進行每一個教學步驟。步驟一變,教師的作用也隨之改變。因此不能機械地理解五步教學法,認為只要按照順序一步一步教下去,完成五步教學法就一定會取得良好效果。這里介紹的只是課堂教學的步驟和方法。教師即使“吃透”了教材,掌握好了步驟和方法,還只是教學獲得成功的一個方面。還要注意與教學的對象——學生進行思想感情的交流。教師對學生既要嚴格要求又要關心愛護,對于他們的任何點滴進步都要滿懷熱情地鼓勵、表揚。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和碰到的困難要耐心幫助糾正和解決。教師要創(chuàng)造和諧溫馨地課堂氣氛。
[1]《中學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五期《英語創(chuàng)新思維》[J]2009年
[2]《英語收獲季節(jié)》2008年光明日報出版社《英語三維設計》[J]2009年
[3]《英語世紀金榜》[M]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