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梅,羅運闊,杜 偵
(1.江西師范大學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南昌 330022; 2.江西農業(yè)大學國土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南昌 330045;3.江西省教育廳,南昌 330029)
新時期高校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周亮梅1,羅運闊2,杜 偵3
(1.江西師范大學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南昌 330022; 2.江西農業(yè)大學國土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南昌 330045;3.江西省教育廳,南昌 330029)
高校師生關系是大學校園里最突出、最直接、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人際關系之一。當前高校師生關系總體上呈現(xiàn)“尊師愛生”的現(xiàn)象,但也存在著不少的不和諧的“音符”。在分析高校師生關系存在的實際問題及其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途徑。
高校;師生關系;和諧校園
教師和學生是構成高校教育活動的兩個最基本的要素。高校師生關系是大學校園里最突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人際關系之一,是教育科學研究與教育實踐探索中的一個永恒主題。師生關系在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影響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關系好壞決定了師生間的信息傳遞系統(tǒng)是否暢通和培養(yǎng)目標能否實現(xiàn)。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可為師生提供一種心情舒暢、氣氛融洽的心理環(huán)境,教師與學生間能形成積極的相互促進作用,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基礎,對構建和諧校園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總體上,當前大學校園里“尊師愛生”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大多數(shù)學生能尊敬老師,老師也能普遍平等地對待、尊重和愛護學生。但伴隨我國高校的擴招,高等教育已步入大眾化階段,受學校與社會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當前高校師生關系出現(xiàn)了一些新問題乃至新矛盾,存在著不少不和諧的“音符”。主要表現(xiàn)為:大學生對師生關系的滿意程度下降;師生交往頻率不高;師生關系不夠密切;師生間情感疏遠而淡漠,呈現(xiàn)出機械化、冷漠化、利益化和世俗化的特點;部分教師道德情感弱化,學生自律性和自覺性下降,師生關系漸行漸遠。如有媒體說當今的師生關系就是“沒有關系”,意指互不關心、互不“買賬”。還有大學生畢業(yè)了就人走茶涼、杳無音訊,逢年過節(jié)也不會對老師進行常規(guī)的問候,這是極為普遍的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師生關系不夠和諧,情感不夠密切,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削弱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
伴隨高校的擴招,師生比漸增。如今每位老師面對的學生漸多,老師自身又有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與學生交流尤其是情感交流的機會不多。學生認為老師忙,均盡量少打擾老師。平日見面老師就像醫(yī)生問診病人,解答完問題即匆匆告別,很少有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還有現(xiàn)在很多地區(qū)都在市郊新建大學城,老師大部分住在老校區(qū)或市區(qū),只是上課來大學城,下課則匆忙趕車,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師生聯(lián)系交往和討論交流的機會,這樣師生間也就很難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此外,高校后勤社會化,使師生聯(lián)系交往更加困難。
大學教師在教師節(jié)前后顯得頗受冷落,師生關系“淡如水”。高校教師均承擔教學與科研雙重任務,教師有限的精力使得學生們很少在課后見到自己的老師,師生關系自然“淡如水”[1]。師生間的聯(lián)系僅限于課堂,課后幾乎無聯(lián)系。任課老師(尤其是專業(yè)教師)平均一周上一兩次課,上課即來下課即去,與學生的交往聯(lián)系自然很少;且大學開設的課程多,有的老師上一個學期的課就離開,給學生的感覺是老師經常在換,像過客一樣,這使老師很難與學生建立密切的關系。此外老師和學生互相抱怨,老師抱怨現(xiàn)在的“80后、90后”學生:個性鮮明且麻木不仁,不懂得尊重老師;學生抱怨老師:講課態(tài)度不認真、水平不高、不夠寬容和不關心學生。
這個原因往往易被大家忽視。當前各種多媒體課件、網(wǎng)絡課程及網(wǎng)上交互在高校盛行,活躍了課堂,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但不可否認電子教學作為一把“雙刃劍”也帶來了一些問題。現(xiàn)在高校課堂中,教師采用多媒體演示文稿 PowerPoint進行教學內容展示的現(xiàn)象極為普遍。為了節(jié)省寫板書時間,教師往往先把教學內容制作成 PPT的形式,課上一邊演示 PPT一邊講解,一方面這種方式擴大了課容量和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但另一方面,也易讓學生產生這樣的心理:教師講解的內容 PPT上都有,上課不聽也沒關系,課后看看 PPT就可以了,考前看看 PPT也能過關。于是課堂上呈現(xiàn)學生不聽課、發(fā)短信、看課外書的現(xiàn)象。教師看此情況,自然對講課也失去了興趣,教師失去講課的興趣會導致更多的學生失去聽課的興趣,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一旦學生和教師間對彼此都失去了興趣,就談不上溝通與交流,師生關系也就不言自明[2]。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互動方式等方面都發(fā)生了深刻變化,高校的教師和學生也不例外。大學生人際關系趨向經濟化成為新時期的一個新特征,師生間的關系發(fā)生了嚴重偏差,經濟交往所占的比重漸增。如有的學生想當學生干部、入黨、“評優(yōu)”、獲獎學金等,就“請客送禮”請人幫忙;有的因考試成績不理想或違反校紀校規(guī),則忙于“疏通關系”,以期從輕“發(fā)落”;畢業(yè)就業(yè)還要多渠道多方面打通關系等常與“經濟”掛鉤,以此作為增進師生感情的砝碼。甚至有部分老師和學生間表現(xiàn)出特別“親密”的樣子,不過這種“親密”關系帶有庸俗與低級性質。如有的師生混淆了各自特定的角色扮演,不分時間、地點,“稱兄道弟”,經常敬煙喝酒、玩撲克、打麻將,甚至賭博。有的教師甚至利用學生有求于老師的心理,向學生索取錢財、謀取私利。以交換為目的的師生關系,一般無情感成份,實際上是利益的交換,這是師生關系的嚴重扭曲,給純潔的師生關系蒙上了一層陰影。教師是一種神圣的職業(yè),應該為人師表,但是這樣的關系嚴重損壞了教師的形象,影響了學生的思想[3]。
學生對老師的“軟抵抗”現(xiàn)象在大學校園里并不少見。一些學生見到老師總是躲著;有時課堂上老師講得很精彩,學生卻沒有任何表情。師生關系很生疏,有時一學期下來,學生都不會與任課老師說一句話。老師布置作業(yè)時,學生喜歡“討價還價”,交作業(yè)的日期也往往遭到集體抗議,一拖再拖,老師也習慣了“妥協(xié)”。
高校師生沖突事件似乎總能夠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造成師生沖突的原因絕不是個別的現(xiàn)象。目前高校教師普遍“輕教學、重科研”,加上大學擴招后教學資源 (包括師資、教學科研設施等)緊張,直接導致了教學質量的下滑,引發(fā)了學生對學校和教師的不滿。近年來,高校師生慘案時有發(fā)生,也表明高校師生關系存在矛盾和矛盾過激化現(xiàn)象[5]。
交往是師生關系得以建立的基本條件和途徑。首先師生在思想上要增強主動性交往和溝通的意識,盡可能增加師生交往的時間,尤其學生應充分利用課間休息時間與老師進行充分討論和交流,老師應該主動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狀況;其次,學校應該創(chuàng)造條件,豐富交往形式或內容,為師生共同參與課外文娛體育活動提供良好平臺;教師應走出書齋和實驗室,積極參加學生的課外活動;再次,應該讓教師在大學城或新校區(qū)有更多的停留時間,如調整校車時間,以方便學生聯(lián)系交往,或讓部分教師安居大學城或新校區(qū)等;最后,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方便快捷的網(wǎng)絡資源,突破師生現(xiàn)實交往的時空瓶頸,如開通校園 BBS或聊天室,通過 QQ、POPO(網(wǎng)易泡泡)、M SN、B log、E-m ail、飛信、電話等,以便進行充分的交流和真誠的溝通。
師愛是教師對所有學生的熱愛、尊重、理解和期待,是貫穿于教育始終的一種崇高情感,是教師道德素養(yǎng)的核心和最基本的行為準則,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6]。老師應該與時俱進,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和學生觀。教師觀是指教師對自己職業(yè)角色的自我認知。正確的教師觀,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以民主、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要求學生,熱愛、尊重和理解學生,并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心理水平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學生觀是指教師對學生的基本認識和看法。在現(xiàn)代大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把學生看作是真正的學習主體而不是消極被動的教育對象和有獨立個性與人格、有理智、有情感的能動主體。
改變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打破傳統(tǒng)的老師一講到底、滿堂灌和填鴨式的單一教學方法,改變單純接受式的學習,盡可能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進行互動式對話教學,加強師生雙向交流,體現(xiàn)教學雙方互通信息,增加親和力。互動式教學對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它強調師生交流,構建一種互動的教學關系、師生關系,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強調發(fā)現(xiàn)學習、探究學習、互動學習,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過程各要素的整合。把教與學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互相呼應,無論是課堂提問還是案例討論,氣氛變得活躍,師生間的距離得以拉近,從而有利于教學雙方最佳狀態(tài)的發(fā)揮[7]。
加強對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職業(yè)道德素質等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樹立教師良好形象[8]。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教書育人過程中最直接、最深厚和最長久的力量。身正則德高,其身正則不令而行,身不正則令不從。要求學生做個好學生,教師首先必須做個好教師[6]。教師應該提高自身道德的自覺性,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弘揚師德、為人師表、行為師范,自覺抵制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消費主義思潮的影響[5],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做學生的楷模,以崇高的內在人格魅力塑造學生;教師應大力提高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拓展知識視野,以深厚淵博的專業(yè)知識底蘊和技能打動和影響學生,讓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思想道德的引導者和知識技能的傳授者。
相互尊重、包容諒解是一個人良好道德風貌的體現(xiàn),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基礎。教師只有關愛自己的學生,不輕視、慢待或侮辱自己的學生[9],才能在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使教師得到學生的認可,并愿意聽從教師的教誨。在現(xiàn)實生活中,教師與學生交往過程中難免會發(fā)生一些沖突和矛盾,但在每一次矛盾和沖突中,教師若能以高度的覺悟、深沉的情感和博大的胸懷來對待學生,以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的過錯和缺陷,則會提高教師的威信,反過來又會成為強有力的教育手段。同樣,學生也應學會去尊重教師,學會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勞動成果。即使教師存在缺陷和不足,也不能任意詆毀或侮辱教師,要以寬容的態(tài)度去對待教師,學會采用溫和、委婉的方式與教師溝通。只要師生間能相互尊重、包容諒解,師生關系定會變得更加和諧[10]。
[1] 王華芬,劉云.高校師生關系“淡如水”,教師節(jié)高校教師被冷落 [EB/OL].http://new s.163.com/08/ 0910/16/4LGA 7LQ5000120GU.h tm l.
[2] 商蕾杰.是高科技“冰冷”了高校師生關系 [EB/ OL].h ttp://edu.peop le.com.cn/GB/8216/64401/ 6740065.h tm l.
[3] 鄧顯波.高校師生關系現(xiàn)狀分析[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08,6(8):203-204.
[4] 周慧霞.高校師生關系的倫理問題及保障[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22(1):76-77.
[5] 郭小英,許若蘭,王芳.近十年來高校師生關系現(xiàn)狀研究綜述[J].今日南國,2009,115(2):217-218.
[6] 李清環(huán).師愛在高校師生關系中的作用分析[J].新課程研究,2009,144:29-30.
[7] 彭貴軍,吳耀松.論互動式教學對高校師生關系的良性促進作用 [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12):106 -107.
[8] 陳小芬.論如何構建和諧的高校師生關系[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4(1):21-22.
[9] 黃國華,涂海麗.論構建和諧的高校師生關系[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8(1):89 -90.
[10]鄭友訓.高校師生關系弱化的成因及對策[J].教書育人,2006(11):22-23.
2010-10-09
江西省教育廳高校省級教改課題(JXJG-08-4-9)資助。
周亮梅(1979—),女,碩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論與實踐應用。
G525
A
1007-7111(2010)11-0108-03
(責任編輯 魏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