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曉華
(西藏民族學院 文學院,陜西咸陽 712082)
《漢武故事》作者考辨及漢武帝故事的文獻整理
穆曉華
(西藏民族學院 文學院,陜西咸陽 712082)
《漢武故事》是研究漢武帝作為文學形象的重要文獻,但是孤立地研究以漢武帝命名的個別小說,并不能把漢武帝故事作為一個整體來通盤考察,也難以得出有價值的結論。因此,考辨《漢武故事》作者,并全面梳理從漢至六朝記載漢武帝故事的多部小說的有關問題,深入分析其外部狀況,挖掘其認識價值和文學價值,應當有現(xiàn)實的研究意義。
《漢武故事》;漢武帝;文獻整理
《漢武故事》,又名《漢武帝故事》。關于其作者,研究者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曾有班固撰、王儉撰、葛洪撰、班周撰、六朝人撰和漢末建安時鄴下文人所為等多種說法。盡管說法眾多,但每種說法都已被人指出了其不合理之處。
比如作者為班固的說法。《三輔黃圖》(又題《西京黃圖》)征引《漢武故事》內容,其引文前稱“班固《漢武故事》曰”,這是今見以班固為《漢武故事》作者的最早記載?!端沃尽饭适骂愐蛑?稱“班固撰《漢武故事》五卷”。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九傳記類稱“世言班固撰”?!段墨I通考》卷一百九十八史部傳記類引作“《漢武故事》二卷:晁氏曰:‘世言班固撰?!?/p>
司馬光《資治通鑒考異》云:“《漢武故事》語多誕妄,非班固書,蓋后人為之,托固名耳?!盵1]晁載之《續(xù)談助》卷三《〈漢武故事〉跋》也認為:“世所傳班固所撰《漢武故事》,其事與《漢書》相出入而文不逮,疑非固所撰也?!盵2]李劍國先生《唐前志怪小說史》對此作了深入分析,指出:
仔細對照,盡有不合處.如《漢書·外戚傳》載栗姬、鉤弋夫人皆失寵憂死,《漢武故事》則稱栗姬自殺,鉤弋自知死日而卒;《公孫弘傳》載弘有瘳,年八十,終丞相位,《故事》卻作尸諫自殺。盡管《故事》采逸聞非實錄,但這些基本史實不應在班固一人之手自相抵牾。
因此,《漢武故事》不可能出自班固之手。
再比如作者為王儉的說法。此說出于初唐人張柬之。宋晁載之《續(xù)談助》卷一《洞冥記跋》引張柬之之言云:“昔葛洪造《漢武內傳》《西京雜記》,虞義造《王子年拾遺錄》,王儉造《漢武故事》,并操觚鑿空,恣情迂誕?!标斯洹犊S讀書志》卷九云:“《漢武故事》一卷。右世言班固撰。唐張柬之《書洞冥記后》云:‘《漢武故事》,王儉造?!盵3]
東漢張衡《思玄賦》及西晉潘岳《西征賦》早已化引《漢武故事》典故。如《思玄賦》云:“王肆侈于漢庭兮,卒銜恤入而絕緒。尉龐眉而郎潛兮,逮三葉而進武?!蚣獌聪嗳再?恒反仄而靡所。”引用了《漢武故事》中顏駟三世不遇的典故。《西征賦》:“漢六葉而拓畿,縣弘農而遠關。厭紫極之閑敞,甘微行以游盤。長傲賓于柏谷,妻睹貌而獻餐。疇匹婦其已泰,胡厥夫之繆官!”引了《漢武故事》中的漢武帝微行柏谷亭的故事。又葛洪曾說其家藏有“《漢武故事》二卷”。據(jù)此,《漢武故事》當已為東漢、魏晉時人所熟知。那么,生活時代遠在張衡、潘岳、葛洪之后的王儉(南朝宋齊間人),何以成為《漢武故事》的作者?
所以,《漢武故事》作者為王儉說亦不成立。
本文綜合各方材料及各家觀點的合理處,認定《漢武故事》作者當為西漢成帝時的民間文人。
長期以來,研究者們對《漢武故事》的成書疑惑不解,其主要原因很可能是《漢武故事》原本雖只有一個,卻因為流傳散佚及其他原因而出現(xiàn)了多個增補本,而我們今天看到的輯佚本恰是多個版本的綜合,研究者們各執(zhí)一端,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以此考論其作者及時代,當然會眾說紛紜。
據(jù)考證,《漢武故事》至少有三個傳本,一是錫山秦汝操繡石書堂本,一是陳文燭晦伯家本,一是世傳本,三個傳本又互異。秦本、陳本今已不見。傳世本僅存一卷,載于明本《說郛》卷五二、明陸楫等輯《古今說海》、李栻《歷代小說史》、吳琯《古今逸史》《四庫全書》子部十二等。我們今天看到的傳世本《漢武故事》中,有“惟一女子長陵徐氏號儀君,善傳朔數(shù),至今上元延中己百三十七歲矣”語,這句話在東方朔故事中與上下文連接順暢,渾然一體,看不出有人為改動的痕跡,所以可以斷定這句話是原來就存在的,據(jù)此也可以判斷出《漢武故事》的作者是西漢成帝時人,而且我們所知的關于《漢武故事》作者的幾種觀點,西漢成帝時人的說法也是最早的。《漢武故事》的筆觸簡潔而又雅致,還運用了描寫手法,摹景狀物,渲染氣氛,描寫對話,都比較生動,所以它應該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文人所作。魯迅論及《漢武故事》的語言時就曾說過:“文亦簡雅,當是文人所為。”“子不語怪,力,亂,神?!睗h代尚儒的封建正統(tǒng)文人不可能作這樣帶有荒誕怪異之事的小說,《漢武故事》應該出自于民間文人之手。
《太平御覽》卷八百八引《漢武故事》曰:“漢成帝為趙飛燕造服湯殿,綠琉璃為戶。”《草堂詩箋》卷一一引《漢武故事》說:“平帝時,哀帝衣自在押外。”語及西漢末年的哀帝和平帝。這兩條顯然不可能是成帝時人語。而且今本《漢武故事》及《續(xù)談助》所錄者無此二事?!吨信d館閣書目》故事類且稱《漢武故事》“雜記武帝舊事及神怪之說,末載宣帝事”。據(jù)此,李劍國得出結論是:“足見非其本書……就是所據(jù)之本經過了后人妄增。”《藝文類聚》《三輔黃圖》《太平御覽》諸書所引有甲帳珠簾、王母青雀、茂陵玉碗、柏谷亭事等云出《漢武故事》,很可能為西漢末年東漢初年文人增補本。
厘清《漢武故事》的版本問題后,關于其作者及成書時代的問題也就一目了然了??急妗稘h武故事》作者及成書時代與整理漢武帝故事的文學文獻,在一定內在邏輯聯(lián)系上,都將有利于對漢武帝作為文學形象的研究。
漢武帝,作為一個歷史上曾存活過的封建帝王,“于漢世盛于群主”,而又頗存爭議,頗具傳奇色彩。在漢魏六朝小說家筆下,他得到了豐富和生動的演繹,從而催生出大量的、與歷史記載有著神秘和復雜聯(lián)系的故事系統(tǒng)。這些故事分散錄載于不同時期的小說文本中,有的是整部出現(xiàn),更多的是短小零雜的叢殘語錄。因此,我們把漢武帝故事作為一個整體來通盤考察,并全面梳理從漢至六朝記載漢武帝故事的多部小說的有關問題,深入分析其外部狀況,挖掘其認識價值和文學價值,是很有必要的。
關于漢魏六朝時期漢武帝故事的記載,主要集中在《漢武故事》《漢武帝內傳》《漢武帝別國洞冥記》三部小說中,另外還包括《博物志》《西京雜記》《搜神記》《拾遺記》《幽明錄》《世說新語》《異苑》《小說》等小說作品。
《漢武故事》,前文已經述及,這里不多作介紹。
《漢武帝內傳》,又稱《漢武帝傳》或《漢武內傳》共一卷。作者不可考?!端膸烊珪偰俊吩飘敒槲簳x間士人所為,《守山閣叢書》集輯者清錢熙祚推測是東晉后文士造作,二說大致不差。今人多以為是魏晉間道徒自神其教。今存版本大致有三種:《道藏》本,《廣漢魏叢書》本,而清金山人錢熙柞刻《守山閣叢書》本,又在前兩種本子的基礎上加以???、標記,較為完善。上海古籍出版社《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即以此本為底本,標點、分段整理而成,今論據(jù)該本[4]?!秲葌鳌返澜桃馕稘庥?從武帝出生時寫起,直至死后殯葬,略于軍政大事,而詳于求仙問道,對武帝會西王母事的描述尤為細密生動。
《漢武帝別國洞冥記》,又名《洞冥記》或《漢武洞冥記》四卷,郭憲撰。本書據(jù)郭憲自序,當為四卷。但某些史書經籍志及目錄學著作或有作一卷、五卷者。如《隋書·經籍志》雜傳類著錄一卷,題郭氏撰;《郡齋讀書志》則作五卷;《崇文總目》《通志》皆作一卷;《四庫全書總目》則列入小說家異聞之屬,云舊題后漢郭憲撰?,F(xiàn)存四卷本,主要有《顧氏文房小說》《古今逸史》《漢魏叢書》等本。今以《顧氏文房小說》本為底本,參酌其他諸本予以校勘。上海古籍出版社以《顧氏文房小說》為底本,加以??薄它c,今據(jù)此本。全書以漢武帝求仙和異域貢物為主要內容,也極具道教氣息,其中約記述武帝故事 33則。
《博物志》,西晉張華撰。原書散佚,今本系后人搜輯成篇,又雜以他記以附益之。《隋書·經籍志》雜家類著錄十卷;《舊唐書·經籍志》始入小說家類;《中興館閣書目》《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亦有著錄;《四庫全書》小說家瑣記之屬著錄十卷。此書有兩種版本:一種是常見的通行本,收在《廣漢魏叢書》《古今逸史》《稗?!返葏矔?于十卷中又分三十九目;另一種是黃丕烈刊《士禮居叢書》本,亦作十卷,不分目,次第也和通行本協(xié)調?!稘h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以《稗?!窞榈妆?今論亦據(jù)此本。該書所記十分廣博繁雜,為地理博物體志怪小說,直接涉及漢武帝故事兩則。
《搜神記》,東晉干寶撰,《隋書·經籍志》著錄為三十卷,今本凡二十卷,系后人綴輯增益而成。最初刊行于《秘冊匯函》中,后收入《津逮秘書》和《學津討源》中。今據(jù)中華書局汪紹楹校注本。該書分別在卷二、卷十一、卷十三記載漢武帝故事共 5則,多與《漢武故事》《拾遺記》類同,但有文字出入。
《拾遺記》,十六國時期后秦王嘉撰,梁蕭綺錄?,F(xiàn)存最早的刻本是明嘉靖十三年 (1534)世德堂翻宋本。另有《稗?!繁?文字與世德堂本出入較大。今據(jù)中華書局 1981年版齊治平校注本。該書記載漢武帝故事 3則。
《幽明錄》,南朝宋劉義慶撰?!端鍟そ浖尽冯s傳類著錄 20卷。原書久佚。魯迅《古小說鉤沉》輯集佚文 260多條,今據(jù)此本。該書記述漢武帝逸事 7則。
《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撰。文獻著錄確鑿?!兑?guī)篇第十》記載漢武帝被東方朔巧言赦其乳母事。又見《西京雜記》《太平廣記》卷一六四“名賢”類。
《異苑》,南朝宋劉敬叔撰?!端鍟そ浖尽冯s傳類著錄十卷,唐宋人書目不錄。《雜說》《說郭》亦未收,似至唐已佚?!端膸烊珪偰刻嵋氛J為今本大致完整。魯迅《古小說鉤沉》輯有佚文,該書仿《說苑》全書 382條記各類怪異之事。卷七《武帝家中物》條載武帝死后復生的神異事。又見于《漢武帝內傳》。
《小說》,南朝梁殷蕓撰。梁武帝命其撰《小說》《隋書·經籍志》著錄十卷,世稱《殷蕓小說》。魯迅《古小說鉤沉》輯得 135條,余嘉錫輯154條。今人周楞枷又據(jù)諸本加以鉤沉索隱,增補至 163條,于 198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校注本。今據(jù)此本。該書首次以“小說”命名,清代姚振宗認為:“凡不經之說為通史所不取者,皆令殷蕓別集為小說,是小說因通史而作,猶通史之外乘?!盵5]該書記載漢武帝故事 6則,多為披露武帝私生活和日常瑣事。有些可以和《幽明錄》《西京雜記》相參證。
以上所列承載漢武帝故事的文學文獻,也僅為筆者目之所及,定有脫漏。但這些文獻基本蘊載了大部分的漢武帝故事,鉤沉和梳理這些文獻,對于我們開展系統(tǒng)全面的論證研究,相信還是很有必要的。
[1] 司馬光.資治通鑒考異[M].上海:涵芬樓影印宋刊本(卷一).
[2] 晁載之.續(xù)談助[M].北京: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1939:69.
[3]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校證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362.
[4] 王根林等校點.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 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 (卷三十二)[A].二十五史補編[Z].北京:中華書局,1955:5537.
2010-10-17
穆曉華(1984—),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學文獻學。
I222
A
1007-7111(2010)11-0083-02
(責任編輯 魏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