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高職??圃盒?,即高等職業(yè)技術??茖W院(學校),是針對專業(yè)性強、技術性高的專門類院校而言的。教學方法、教學方向不同于本科院校,教學目標則是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所以在高職院校中各個專業(yè)及各門課程都有他特定的學習內容、工作目標和對相應崗位的針對性。同樣音樂專業(yè)在高職院校中的發(fā)展也有其獨特一面。
音樂專業(yè)學生的就業(yè)目標是在藝術學校、文藝團體、文化藝術教育培訓機構、社團組織、傳媒公司等相關部門從事表演或教學工作。與本科院校相比,我們的學生更要突出實踐性、專業(yè)應用能力等方面。但實際上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很多學生在主抓的必修專業(yè)——鋼琴、聲樂方面基礎薄弱,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仍然無法理解作品中更深的內涵。這時需要老師不斷地引導和通過其他科目比如和聲、中西方音樂史以及曲式分析等課程來加以輔助,這時曲式分析課重要性也就凸顯出來了。
就曲式分析這門課程來說,目標是針對音樂作品曲式結構等方向的系統(tǒng)學習。音樂作品中的曲式結構是多種多樣的,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接觸到的鋼琴及聲樂類的作品的曲式結構是紛繁復雜的,每一首作品的音樂內容絕不會和另外一首音樂作品完全相同。但是,曲式作為一種音樂思維的模式,總是會存在一些抽象的共同規(guī)律。掌握體現(xiàn)共同規(guī)律的曲式結構原則與一些最基本最常見的曲式類型,由此出發(fā),進行舉一反三的分析實踐,利用這樣的過程不斷地熟悉自己平時練習的鋼琴曲及聲樂作品,這樣就會對今后進入工作崗位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做出了更好的準備,進而才能對各種各樣曲式現(xiàn)象作出合理的解釋。
曲式分析課程作為專業(yè)理論課,在課程設計中是處于中后階段的課程,需要以之前開設的基本樂理、基礎和聲、及音樂欣賞和音樂史方面的理論知識作為鋪墊,更需要有器樂或聲樂方面實踐性強的專業(yè)課作前導,使學生能更直接地理解。作為高職院校的學生,很多人進校后目標并不只是針對三年后的就業(yè)問題,還有很多學生更關心升本或者是參加自考本科來進一步提高學歷,因此每一門課程的學習對這一部分的學生而言就相當重要。在進入本科學校后進而要學習的相關課程有作曲、復調分析與寫作和配器法等等,這些課程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曲式課程作為基礎,并且有著很強的連帶關系。因此作為教師在專科學習的這段時間內就要不斷強調課程的重要性、學習的目標及意義,并且按學生的理解力不斷調整上課的方式。
市面上的曲式教材有很多種,難度差異較大,專業(yè)性強,而且普遍具有一定的深度。對于我們專科類的學生來說,如果老師完全按照書本上的內容來講,學生學習起來很吃力。所以在內容上從專業(yè)的角度考慮進行了一些調整:
采用歌曲分析與寫作的教材,在講課內容上做了很大的調整,針對學生入學后必修的鋼琴和聲樂兩個科目,所以在分析曲式的過程中譜例盡量選取學生經常接觸的小型作品,并適當加入鋼琴譜例。這樣做不但容易理解,而且教學目標直指實踐內容,上課效果較好。
在課程內容上,第一節(jié)課就為學生制定本學期目標,讓學生明確學習方向、意義及曲式學的用途,并且讓學生知道什么是一部曲式,如何辨別樂段當中的內容劃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提高積極性。在以往教學中往往按照書本的內容在“一部曲式”之前會講包括樂段構成因素和主題發(fā)展手法,這樣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沒有明確自己學的是什么,到底要學什么。所以在調整以后以單一部曲式為例,講完結構以后再插入主體發(fā)展等內容,學生接受的效果更好。
以上就是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點體悟。高職類院校中的專業(yè)理論教學的任務是艱巨的,如何能讓學生在二加一的時間里更多地掌握專業(yè)實踐的要領,是我們教育者在教學中不斷地需要思考、需要驗證、需要摸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