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憲玲
隨著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手外傷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手外傷致殘率高,能是患者自理功能下降,不僅影響工作,還給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困難。心理護理能給患者提供良好的支持[1]。我們從2008年1月~2009年4月,共通過心理護理護理手外傷患者52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總結(jié)如下。
本組521例患者中,男性368例,女性153例,年齡最小1.5歲,最大62歲,平均38.5歲,20~40歲中占多數(shù)(表1)。手外傷中以農(nóng)民和工人為主(表2)。開放傷416例,閉合傷105例。在各種損傷中壓砸傷最多,其次為切割傷(表3);傷者以初中和小學文化程度比例高(表4)。手外傷患者易發(fā)生于中青年,并且以農(nóng)民、工人較多,患者文化層次偏低,勞動強度大。
2.1 心理護理的原則 建立家庭式病房,如放置電視機、花卉、盆景等,以增加生活情趣,使病人感到家庭般的溫暖與和諧,從而轉(zhuǎn)移對疾病的恐懼。護士應了解和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鼓勵病人說出自己的憂慮和苦惱,并因人制宜地針對不同心理狀態(tài)予以相應的護理,必要時可以和家屬一起討論疏導方法。護士要有高度的同情感和親人感,以良好的語言、表情和行為去影響和改善病人的心理情緒并尋求切實可行的方法,如交談、陪伴、回憶人生等,使病人正視現(xiàn)實,擺脫恐懼。在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的過程中,我們注意到患者家屬的情緒也直接影響患者的心理[2],應力爭取得病人家屬、親友的配合,指導和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心理護理工作。
2.2 心理護理分析
2.2.1 焦慮 本組資料可以看出,手外傷多發(fā)生于體力勞動者,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患者今后生活和工作受到威脅,因而他們焦慮情緒嚴重。
2.2.2 恐懼 嚴重的傷殘,面對未來產(chǎn)生恐懼心理。
2.2.3 自卑 傷殘外觀的難看,自理困難使患者無法面對現(xiàn)實而產(chǎn)生自卑心理。
2.2.4 失去信心 對未來生活失去信心,這種心理最多,尤其是中青年患者,他們多是家庭的頂梁柱,一旦失去手部功能,生活就失去了來源;其中有些患者還未成婚,手的殘疾給婚姻造成嚴重障礙,所以大都有悲觀失望,一蹶不振的情緒。
2.3 心理護理對策 對手外傷造成傷殘的患者應依據(jù)不同的心理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對策,只有這樣才能使病人消除心理上的痛苦。
2.3.1 焦慮心理的護理對策 首先要有同情心,安慰和關(guān)心患者,理解患者受傷后的心情,使患者信任自己,對有應激性反應心理的病人采用行為療法[2],幫助他們消除疑慮,分擔他們的精神壓力,做到態(tài)度和藹,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病人的不良刺激,使他們始終處于一個良好的醫(yī)療和護理環(huán)境中。
2.3.2 恐懼的護理對策 通過交談,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不失時機地對患者進行相關(guān)心理咨詢,解除其心理顧慮。護士要懷著一顆愛心,耐心地傾聽他們的心聲,使其郁悶的情緒得以釋放,對戰(zhàn)勝疾病早日康復充滿信心。
2.3.3 自卑心理的護理對策 受傷病人心里非常痛苦,護理人員應對今后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制定出心理護理計劃,鼓勵患者對生活充滿信心,但因大多數(shù)患者文化素質(zhì)低,故主要以交談形式來指導患者。
表1 不同年齡組患者手外傷情況(n=521)
表2 不同職業(yè)患者手外傷情況(n=521)
表3 不同損傷類型患者手外傷情況(n=521)
表4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手外傷情況(n=521)
2.3.4 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信心 讓患者認識到雖然可能留下殘疾,但是仍可以通過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才會不被社會拋棄,為社會服務(wù),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3.1 個別心理護理 由于病人的家庭背景、個人條件及經(jīng)濟能力不同,所發(fā)生心理問題也各不相同。因此,應因人而異,根據(jù)不同的病人制定出不同的心理護理計劃。
3.2 集體心理護理 對心理狀態(tài)有共同點的患者,比如疼痛、焦慮等,可以利用同病房幾個病人采取講課形式進行心理護理,這樣可以節(jié)省時間,講解內(nèi)容多,同時病人可以相互提問題后護理人員給予解答,收效良好。
3.3 不定時心理護理 在做晨晚間護理及治療時也穿插心理護理,和病人交談,了解患者的心態(tài),解答患者所提出的問題。
3.4 定時心理護理 每天下午抽出一定的時間和患者交流溝通,了解患者的一天生活情況及心理狀況。
3.5 在接待新入院病人、收集資料、詢問疾病時察言觀色,態(tài)度和藹,使用誠懇的語言,平緩的語調(diào),科學的講解患者最關(guān)心的傷口愈合與預后功能恢復問題,包括恢復的時間與過程,加上各種護理操作熟練、準確,能讓患者認識到醫(yī)護人員是負責的,從而對護理產(chǎn)生信任感、安全感,增強信心,消除緊張情緒[3],配合護理過程。
3.6 根據(jù)年齡進行心理護理 (1)對兒童態(tài)度和藹親切,通過講故事、唱兒歌、與其一起做游戲等方法接近他們,一切設(shè)計盡可能兒童化,以符合他們的心理,取得他們的好感。(2)對老年人要多關(guān)心、重視和尊敬,這樣才能使他們配合治療。(3)對中青年患者的心理護理:本組中青年患者較多見,因此我們護理的重點放到這個年齡段。中青年時期是人生最鼎盛時期,首先要勸導他們接納疾病并認真對待,使他們認識到治療疾病是當務(wù)之急,身體恢復健康是家庭和事業(yè)的根本,解除病人后顧之憂。
3.7 根據(jù)不同的職業(yè)文化層次進行護理 護理中不但要確定患者年齡,更要根據(jù)不同的職業(yè)、文化層次選擇合適的護理方法。本組手外傷患者大部分是體力勞動者,文化素質(zhì)低,勞動強度大。因此護理過程中減少了大的理論性的條框,深入淺出,加強與他們的思想溝通,列舉實例,使他們樹立良好的心態(tài)。經(jīng)常請以前護理過的手部殘疾患者回醫(yī)院現(xiàn)身說法,讓他們談自己的經(jīng)歷、患病后戰(zhàn)勝疾病的過程以及如何走到今天成功的道路,這樣就克服了枯燥的“紙上談兵”式的護理方法,使護理更加生動。
心理護理是護理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整個護理過程中應善于觀察和分析不同心理素質(zhì)的患者,對入院后的每一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4],避免了護理過程中的一刀切,使每一位患者護理中既具有個性又具有共性,即采取不同的對策,使心理護理達到個體化與整體化的統(tǒng)一。只有這樣才能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礙因素,使其全身心投入到配合治療上,力爭最大程度的降低殘疾程度,減輕家庭、社會的負擔。
[1]陳愛華.心理護理療效評價及影響療效的因素[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1:10(1):74-75.
[2]談燕飛,王仕玲.手外傷患者急診應激反應的心理護理[J].廣東醫(yī)學,2000,21(1):79-80.
[3]王瑞敏,李秀玉.談急診病人的心理護理[J].中華臨床醫(yī)藥雜志,2001,2(3):35.
[4]胡軍,王琪鈺,王雅琴.對入院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估方法的比較[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6):338-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