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華
【摘要】 目的 對品管圈活動在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及判定。
方法 100例接受呼吸機治療的患者, 依據(jù)計算機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0例。兩組患者均行基礎治療, 對照組患者行基礎護理, 觀察組患者于對照組基礎上行品管圈活動干預。比較兩組患者VAP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評分、護理管理質量評分。結果 觀察組患者VAP發(fā)生率為4.00%, 低于對照組的28.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0.21±7.46)分、護理管理質量評分為(91.46±7.55)分, 均高于對照組的(81.66±6.97)、(80.24±5.83)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品管圈活動在預防VAP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 品管圈活動;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護理管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7.095
VAP主要發(fā)生于行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 可占醫(yī)院通氣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90%以上[1]。VAP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及病殘率, 且延長了患者的住院時間, 增大醫(yī)療成本, 亦降低了患者滿意度, 故對于VAP感染進行預防、控制為當前護理的首要目標[2]。本研究為探討品管圈活動在VAP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本院接受呼吸機治療的100例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 對其分別實施不同護理方案干預下的效果進行對比,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本院接受呼吸機治療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依據(jù)計算機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0例。觀察組中男
23例, 女27例;平均年齡(58.11±9.19)歲;平均機械通氣時間(7.36±1.25)d;其中合并腦梗死14例, 腦出血16例, 多發(fā)性腦損傷15例。對照組中男21例, 女29例;平均年齡(58.30±9.14)歲;平均機械通氣時間(7.20±1.17)d;其中合并腦梗死15例, 腦出血16例, 多發(fā)性腦損傷1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基礎治療, 包括維持機體內電解質及酸堿度平衡、呼吸機通氣、抗感染等。對照組患者行基礎護理, 包括機械通氣治療期間的呼吸道護理、口腔護理、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等[3]。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行品管圈活動干預, 具體如下。
1. 2. 1 品管圈小組成立 由主治醫(yī)師擔任品管圈小組組長, 護士長擔任副組長, 并挑選專業(yè)知識扎實、責任心強的護士為組員, 明確本次品管圈的主題為如何降低呼吸機治療干預下的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4], 主要對小組組員進行理論授課及操作示范, 可通過床頭示范、模型病房護理等方案, 并對小組組員行培訓干預, 其內容包括呼吸機的工作原理、操作規(guī)程、保養(yǎng)、消毒及機械通氣實施的禁忌證、適應證等, 并指導其掌握機械通氣的相關技能操作。
1. 2. 2 因素分析 品管圈小組進行現(xiàn)狀調查, 對于VAP措施預防不到位的因素進行分析, 主要包括體位因素、衛(wèi)生依從性差、口腔護理不規(guī)范等。
1. 2. 3 品管圈活動落實 將患者床頭抬高≥30°, 以此避免痰液逆流回肺部或阻塞支氣管, 品管圈小組負責將患者床頭抬高, 觀察其床頭角度有無達到要求, 分別于凌晨3:00、上午9:00、下午15:00及21:00 4個時間點進行檢測。在對呼吸機使用者行腸內營養(yǎng)干預時盡量采取螺旋型空腸管, 放置后常規(guī)攝片, 行腸內營養(yǎng)輸注泵緩慢輸注, 并對滴速進行控制, 保證患者的衛(wèi)生情況, 確定其洗手指征, 當患者吸痰前后, 口腔護理前后, 接觸不同患者或對同一位患者的不同部位行接觸后均需嚴格清洗手部或行消毒措施[5]。對其口腔進行護理, 至少≥4次/d。加強呼吸機管理, 對呼吸機的使用指征進行明確, 于呼吸機治療期間評估指標, 盡早將導管拔除, 依據(jù)其具體情況行抗生素預防感染措施, 嚴格規(guī)定抗生素用量[6]。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VAP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評分、護理管理質量評分。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VAP發(fā)生率為4.00%, 低于對照組的28.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0.21±7.46)分、護理管理質量評分為(91.46±7.55)分, 均高于對照組的(81.66±6.97)、(80.24±5.83)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品管圈活動為質量管理的重要分支, 其管理方案于自我啟發(fā)、相互啟發(fā)下運用各種質控手段, 從而對工作過程的措施進行不斷改善、維護, 以此提高整體的護理質量。VAP為ICU感染的主要類別, 有報告指出, VAP的發(fā)生率可高達40%, 其病死率可在20%以上, 部分ICU行機械通氣的患者, 原發(fā)病較為嚴重, 且行氣管切開措施后, 其呼吸道纖毛功能抑制, 咳嗽機制受阻;部分留置胃管者其胃部的胃液分泌增加導致細菌繁殖, 同時合并口腔護理不規(guī)范、衛(wèi)生依從性差等因素, 故增大了感染幾率[7-10]。
本文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 觀察組患者VAP發(fā)生率為4.00%, 低于對照組的28.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0.21±7.46)分、護理管理質量評分為(91.46±7.55)分, 均高于對照組的(81.66±6.97)、(80.24±5.83)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于機械通氣過程中實施品管圈活動干預, 行針對性的培訓提高醫(yī)護人員對于機械通氣的認知度及護理技能, 為減少VAP的基礎;同時對VAP發(fā)生的因素進行分析, 并行針對性的護理管理措施, 通過嚴格要求手部衛(wèi)生, 實施適當?shù)捏w位護理, 加強對呼吸機的管理并行抗生素規(guī)范預防, 以此降低了VAP的發(fā)生率, 亦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提升了整體的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 品管圈活動在預防VAP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值得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1] 黃淑梅, 譚玉婷, 張娟娟. 應用品管圈提升呼吸機相關肺炎控制措施依從性.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16, 15(11):868-871.
[2] 張芳, 文藝. 品管圈在ICU改進吸痰碗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中的應用. 全科護理, 2014, 12(19):1803-1805.
[3] 黎艷, 唐芳華, 鐘小紅. QCC提高床頭抬高依從性對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效果觀察. 華夏醫(yī)學, 2016, 29(5):112-114.
[4] 潘亞琴, 奚瓊霄, 劉聰華. 品管圈在提高機械通氣病人抬高床頭依從性中的應用. 上海預防醫(yī)學, 2015, 27(3):173-174.
[5] 莫紅平, 李穎雅, 肖秀紅, 等. 醫(yī)護院感品管圈在降低 ICU 患者 VAP 發(fā)生率中的應用.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6, 13(14):6-8.
[6] 鄧慧琴, 劉新玲, 馬敏. 運用品管圈活動提高患者床頭抬高依從率.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15, 14(4):262-264.
[7] 李顯. 品管圈管理對于降低重癥監(jiān)護室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效果分析. 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6, 13(8):66-68.
[8] 黃利紅, 詹海棠, 陸永珍. 品管圈活動對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 現(xiàn)代養(yǎng)生, 2014(12):119.
[9] 匡碧芬, 趙先美. 品管圈活動在ICU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應用. 當代護士旬刊, 2016(12):180-182.
[10] 李喜元, 尹吉東, 王東信, 等. 品管圈活動在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應用效果. 臨床薈萃, 2014(7):812-814.
[收稿日期: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