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齋大阿訇是中國回族著名的翻譯家、著作家。不斷追求真理,與時俱進,愛國愛教,永葆革命的青春是他求知的重要內(nèi)容;刻苦讀書,潔身自好,品端學粹,以學養(yǎng)德是他求知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生命不息,求知不止是王靜齋大阿訇一生的真實寫照,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品格。
關(guān)鍵詞:王靜齋生命不息求知不止與時俱進
作者:馮今源,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
王靜齋(1879-1949),名文清,以字行,經(jīng)名伊里亞斯,回族,天津人。中國回族著名翻譯家、著作家、伊斯蘭教大阿訇。少承家學,后進清真寺接受伊斯蘭教傳統(tǒng)的經(jīng)堂教育,學習阿拉伯語、波斯語,繼又刻苦攻讀漢語、英語。曾赴埃及愛資哈爾大學進修半年并朝覲麥加。畢生致力于中國伊斯蘭教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曾在天津創(chuàng)辦中阿大學;創(chuàng)辦《伊光》月刊;參與創(chuàng)建中國回教抗日救國協(xié)會(即中國回教協(xié)會的前身)。他發(fā)表過數(shù)十篇極具學術(shù)價值、文獻價值的文章,其中如《五十年求學自述》、《中國回教掌故》、《發(fā)揚伊斯蘭教文化之必要》、《中國近代回教文化史料》、《中國回教經(jīng)堂教育的檢討》、《我之譯經(jīng)小史》、《中國回教源流考》、《關(guān)于“哲賀林業(yè)”一篇拉雜談》、《融和回漢要由溝通文化入手》、《譯經(jīng)問題》等,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他編譯的《中亞字典》、《中阿新字典》是中國穆斯林學習阿拉伯語的兩本很好的工具書。他翻譯出版的《回耶辨真》、《真境花園》、《歐姆代緒論》、《偉嘎業(yè)》,長期以來一直作為中國伊斯蘭教經(jīng)堂教育的重要教材。他是中國穆斯林《古蘭經(jīng)》漢譯事業(yè)成果最多、成就最大的學者和翻譯家,組織過“中國回教典籍編譯社”,翻譯出版過《古蘭經(jīng)》節(jié)選《赫提》以及不同文體的三種《古蘭經(jīng)譯解》;其中第三種《古蘭經(jīng)譯解》,白話文體,不僅有譯文,而且有1943條注釋,有略解,有附說,學術(shù)價值很高,深受回族穆斯林喜愛,流傳甚廣,影響甚大。王靜齋阿訇一生清貧,剛正不阿,不媚權(quán)貴,嫉惡如仇,以學習、宣傳伊斯蘭教文化為己任并為此事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五十年求學自述》一文中,靜齋阿訇詳細記述了自己50年來的求學坎坷經(jīng)歷。在該文最后他寫道:“要而言之,余自亡清光緒十三年(1887)而至現(xiàn)在,五十年來,無時不在求知中。學問無止境,正如阿拉伯先達所謂:‘求知,始自搖床,止于墳墓。蓋以人生最大之樂趣,莫過于求知。‘知昨日之所不知,有如失物而復得。其樂可知,此亦阿拉伯人之格言也。功名富貴,不足為樂,以其儼若過眼云煙,難望持久。知識為隨身之珍重,知者縱至落魄奇窮而不覺為苦。良以真樂存乎其心,患得患失,早已置之度外。故我深信,欲求精神上切實之寄托,除努力求知始終不渝外,別無良法可圖也?!背浞直磉_了靜齋阿訇對知識的渴望和遠大抱負。我以為,生命不息,求知不止,是王靜齋大阿訇一生的真實寫照,是他的最大特點,是最值得我們認真總結(jié)和學習的品格。今年是靜齋大阿訇誕辰131周年、歸真61周年,特撰此文,以紀念這位畢生從事中國伊斯蘭文化事業(y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學者。
一
不斷追求真理,與時俱進,是靜齋大阿訇求知的重要內(nèi)容。
王靜齋大阿訇不斷追求進步,愛國愛教,是一位勇于投身時代潮流的弄潮兒。20世紀初,伴隨著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中國伊斯蘭教與回族新文化活動也拉開了序幕。1906年,童琮在鎮(zhèn)江創(chuàng)辦東亞穆民教育總會。1907年,國內(nèi)14個省的36名留日回族學生發(fā)起組織留東清真教育會;天津回民丁竹園出版《竹園白話報》;北京丁寶臣出版《正宗愛國報》;1908年,留日回族學生出版《醒回篇》。與此同時,1907-1908年,銳意興辦新式回族教育的王寬阿訇,在北京城內(nèi)相繼創(chuàng)辦了回文師范學堂和京師第一兩等小學堂,經(jīng)學之外兼習漢文與科學知識,成績斐然。對于這些新鮮事物,青年阿訇王靜齋給予了極大的關(guān)注。為了跟上時代的腳步,他先后訂閱了《竹園白話報》、《正宗愛國報》、《民興報》、《大公報》、《法政淺說》等報刊,閱讀《飲冰室》、《中國魂》等書籍;主動向耶穌教徒王某學習英語;并于1912年申請加入了孫中山先生創(chuàng)立并領(lǐng)導的中國國民黨,支持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宏偉大業(yè),參加國家的社會政治運動。他經(jīng)常為《正宗愛國報》、天津《民興報》投稿;也曾于1915年一度擔任《北京新報》編輯,代張子文阿訇編輯《回教史》、《雷門鼓》兩個欄目。在新保安,他曾力倡改革當?shù)鼗孛窕槎Y舊俗;在大廠,他曾大力宣傳伊斯蘭教嚴禁重利盤剝的規(guī)定;在安育村,他在正課之外向?qū)W員增授《回耶辨真》及漢字讀本。30年代后,他更是“一反往常之從俗敷衍”,立志“擺脫舊束縛,改造新環(huán)境”,積極倡行“遵經(jīng)革俗”。1919年,他對敢于革故鼎新、興辦新式伊斯蘭教育并為孫中山先生領(lǐng)導的革命事業(yè)做出重大貢獻的王寬大阿訇的一生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稱贊他是中國“阿訇中劃時代的人物”。1930年1月,他在《伊光》報上發(fā)表的一篇《評論》中提出:“假若《馬克思全集》、《列寧叢書》人手一篇,均悉其義,則中國各省絕少任何之反動也?!?936年,他在《伊光》第81期上撰文,紀念西北地區(qū)著名大阿訇、中國伊合瓦尼教派的創(chuàng)始人馬萬福(果園哈吉,經(jīng)名努哈,1849-1934)。文中指出:“我東方若河南、安徽、江蘇以及近年天津三義莊等處教門得以發(fā)展,不再為異端惡俗所彌漫,皆不外直接間接接受馬老之倡率有以致之也?!狈Q贊果園哈吉是“一代賢豪,生來值得”。1937年日本悍然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1938年,針對馬良籌組偽中華回教公會,王靜齋與時子周等在鄭州組織成立了中國回教抗日救國協(xié)會。在《伊光》報上,他發(fā)表了大量抗戰(zhàn)文章;在所譯解的漢文《古蘭經(jīng)》中,他對有助于抗戰(zhàn)的經(jīng)文多加注釋并借題發(fā)揮,鼓吹抵抗侵略,扶持正義,不怕犧牲,是穆民應有的信仰;要堅信中國人民的“圣戰(zhàn)一定獲勝”,日本帝國主義的“魔戰(zhàn)終歸敗北”,號召大家“勿信逆徒的蠱惑而變節(jié)”,“慎防奸人乘機造謠”。他多次撰文痛斥降敵賣國行為,無情地揭露漢奸的丑惡嘴臉,主張以抗日與否作為分辨良莠善惡與真假學者的標準。他說:“學者一當漢奸,他那人格破產(chǎn),他那學業(yè)亦連帶得一文不值了?!?/p>
縱觀上述靜齋阿訇的一生,正是他不斷追求真理、不斷與時俱進的一生。追求真理,與時俱進,愛國愛教,永葆革命的青春,是他求學路上最為重要的一項內(nèi)容。這對于我們具有非常的意義和啟示。如今,中央對于我國宗教界提出三條要求,其第一條就是“政治上靠得住”。何謂“政治上靠得住”?就是要在復雜的社會形勢下,無論風吹浪打,都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自覺,不要在政治上犯迷糊,要堅定不移地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自覺維護社會穩(wěn)定、民族團結(jié)、祖國統(tǒng)一和法律尊嚴,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金光大道。法國的偉大作家維克多·雨果(1802-1885)詩云:“人們不能沒有面包而生活,人們也不能沒有祖國而生活。”追溯王靜齋大阿訇的一生,我們可以感受,他的心始終和多災多難的祖國母親一起跳動。可見,古今中外一切優(yōu)秀人物都自覺地將“愛國”作為自己的神圣坐標。對于穆斯林而言,這一點尤為
重要?!皭蹏苯^不僅僅是用來在政治上做秀、出風頭的空洞口號,絕不是毫無實際意義的一句“老生常談”,它是穆斯林人生中非常具體、非常生動的信仰和追求,它需要穆斯林用自己的汗水、淚水甚至血水來一筆一劃地書寫一生。要真正寫好這兩個大字,就要像王靜齋大阿訇那樣,學習學習再學習,永不滿足,永無止境,不斷地追求真理,不斷地與時俱進,堅持伊斯蘭教正確的發(fā)展方向,愛國愛教愛人民,永葆革命的青春。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偉大的祖國日益強大,社會穩(wěn)定,民族團結(jié),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然而,在境外境內(nèi)都有那么一些人,對我們?nèi)〉玫倪@些成就感到不高興。他們希望蘇東劇變的事件在中國重演,讓共產(chǎn)黨下臺,徹底改變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zhì)。他們千方百計地利用宗教問題對我國進行誣蔑、攻擊和政治滲透。他們打著所謂“人權(quán)”的旗號,誣蔑中國“迫害宗教”,利用國際輿論對我施壓;他們支持和慫恿達賴集團進行分裂祖國的罪惡活動,支持和慫恿“東突”恐怖勢力在新疆地區(qū)進行暴力恐怖和民族分裂活動;他們利用網(wǎng)絡(luò)化傳教方式,利用翻譯經(jīng)典“新譯本”等手段,無恥吹捧人民公敵,進行反共、反社會主義宣傳,公開叫囂要“解決中國的赤化問題”,破壞社會安定、團結(jié)、和諧的政治局面,把中國搞亂,在中國大陸實現(xiàn)所謂的“多黨制”、“總統(tǒng)制”、“議會制”等資本主義政治制度;他們利用來華辦企業(yè)、辦教育和文化交流的機會,將他們那一套所謂“宗教信仰”強加給中國人民,秘密發(fā)展成員,建立非法組織,從事各種違法犯罪活動;他們以金錢為誘餌,將一些缺乏政治經(jīng)驗的青年教徒招聘到境外“宗教院?!?,向這些青年強行灌輸他們那一套所謂的“宗教理論”,妄圖依靠這些經(jīng)他們培養(yǎng)的新一代“宗教人士”,在不久的將來重新控制我國宗教團體的領(lǐng)導權(quán)。凡此種種,向我們提出一系列重大的原則問題,中國向何處去,中國宗教向何處去,中國伊斯蘭教向何處去?要正確解決這些問題,別無他法,只能依靠學習與思考。學習什么?我看可以學習一些歷史,包括中國歷史和中國伊斯蘭教史,都應該學習。學習了這些歷史并經(jīng)過認真地、實事求是地思考,就可以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地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都是在幾十年的歷史進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正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在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進程中,我們的祖國才變得如此強大,我們的人民才變得如此富裕,我們的伊斯蘭教才有了如此長足的發(fā)展與進步。認識到這些,我們就不會再跟著別人瞎折騰,就不會在政治上犯迷糊,就會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就會將我們所信仰的伊斯蘭教引向更加健康發(fā)展的快行道。
二
不斷追求伊斯蘭教以及其它各種學問,用人類的各種知識武裝自己、提高自己,是靜齋大阿訇求知的基本內(nèi)容。
王靜齋一生以追求學問為最大的樂趣。這種孜孜不倦的追求,終于使他成為中國伊斯蘭教一代宗師。他通曉《古蘭經(jīng)》經(jīng)注學、圣訓學、教法學、教義學及伊斯蘭教歷史,精通阿拉伯語、波斯語,并通過刻苦自學對古漢語、英語亦有相當造詣。他歷任河北、北京、遼寧、黑龍江、天津、山東、臺北等地10余所清真寺教長,設(shè)帳講學,弟子眾多,卻一時也沒有停止追求知識的腳步。1922至1923年,因“恥于應具之知識落后,當為之善功有缺”,為擴充眼界,增廣見聞,取長補短,考察阿拉伯地區(qū)伊斯蘭教實況,以便日后在華推廣新式伊斯蘭教育,有益于國家與教門的進步和發(fā)展,在馬君圖、馬榕軒等人資助下,王靜齋偕弟子馬宏道從天津出發(fā),經(jīng)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印度麻達拉司、孟買、蘇彝士抵開羅,考入埃及愛資哈爾大學繼續(xù)深造。在此期間,他抓緊一切時間刻苦學習,每天除在校受課外,還要攜帶紙筆赴埃及國立圖書館閱書并隨時抄錄?!坝谑?,千百年來未經(jīng)前人解開之疑問,得以解決者很多。”1923年秋,與馬宏道赴麥加朝覲后,又順便在沙特阿拉伯各地及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安卡拉等地游歷,考察伊斯蘭世界現(xiàn)狀,受到近現(xiàn)代伊斯蘭教改良主義思潮一定程度的影響;還搜集和抄錄了阿文經(jīng)典600余種,為后來從事譯經(jīng)事業(y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伊斯蘭教鼓勵人們讀書。其經(jīng)典名日“古蘭”,阿拉伯文原意即“誦讀”。靜齋大阿訇之所以能夠做出那樣巨大的成就,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學養(yǎng)深厚,而這種深厚的學養(yǎng)主要來源于他酷愛讀書,以書為友,以書為伴,讀經(jīng)典,讀圣訓,讀教法,讀各種報刊雜志。學然后知不足。越是感到不足,越是學習不已;越是讀書,越是感到學問之不足。于是,就在這種孜孜不倦、鍥而不舍的反復學習過程中,王靜齋的眼界開闊了,學識淵博了,學養(yǎng)深厚了,終于成為一位令人尊敬的大阿訇,一位著作等身的大學者。他不僅將一部《古蘭經(jīng)》爛熟于胸,而且舉凡各大“圣訓”經(jīng)、教法經(jīng),無不涉獵,無不熟悉。他帶著問題學習,學以致用;他立足經(jīng)訓、廣泛涉獵各種知識;他不僅“讀萬卷書”,苦讀書本知識,而且“行萬里路”,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思考。因為他生命不息、學習不止,所以他能將千百年來前人未解之疑問加以解決,在中國伊斯蘭教文化建設(shè)事業(yè)中做出比前人更大更多的貢獻,撰寫出名垂史冊的《古蘭經(jīng)譯解》丙種本以及眾多膾炙人口的文字成果。
《明史·周新列傳》中有“君子三惜”的勸諭之言:“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學,一可惜;此日閑過,二可惜;此身一敗,三可惜?!备嬲]人們要終生學習而不怠,每日勤勉而不閑,偶有失敗而不餒。王靜齋大阿訇就是這樣一位以學為樂、勤奮學習、永不言棄的大學者。學習是人生存必需的條件,倘若一個人僅僅滿足于溫飽,滿足于物質(zhì)享受,而廢弛于學習、廢弛于精神煉獄,那么,他只能算是“茍活”——沒有生活質(zhì)量地打發(fā)日子。這樣的人,永遠無法走近真理,以真理清心明志,棄惡揚善,使自己“永葆童心”。身為一名有信仰的穆斯林,應該具有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應該自覺擔負起“真主代治者”的責任,而不應該茍活于人世間,對社會毫無任何積極的貢獻。
今天,我們所處的社會比靜齋大阿訇的時代不知好過多少倍,學習的環(huán)境、學習的條件更是大大超過以往任何時代;與此同時,更有很多問題有待我們?nèi)フJ識、去解決。當今時代召喚我們要做好解經(jīng)工作,將伊斯蘭教的真諦全面正確地解讀出來,宣傳開來,讓每一位穆斯林都有一個比較清醒的了解與把握,純正信仰,堅定信仰,煥發(fā)出極大的社會主義建設(shè)積極性,為祖國現(xiàn)代化建設(shè)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完成“代治者”的歷史使命。要做到這一點,就應該向王靜齋大阿訇學習,學習他不斷追求學問的精神,不斷地用學問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和素質(zhì),成為一名學識上有造詣的穆斯林學者。
三
刻苦讀書,潔身自好,品端學粹,以學養(yǎng)德,是靜齋大阿訇求知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王靜齋阿訇一生清貧,剛正不阿,不媚權(quán)貴,嫉惡如仇,百折不撓,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心態(tài)。這種良好品德和心態(tài)的養(yǎng)成,全部來自他的刻苦學習和潛心修養(yǎng)。學經(jīng)訓,方知人格之圣潔、正氣之凜然、堅守之崇高、創(chuàng)新之偉大;學歷史,方知滄桑之悠久、社會之繁雜、責任之沉重、事業(yè)之重大;學教法,方知規(guī)矩之方圓、法典之嚴密、公正之可貴、廉潔之重要;學科學,
方知宇宙之浩瀚、天地之壯闊、氣象之萬千、探索之艱難;學文化,方知自然之美妙、生活之多彩、情感之可貴、技藝之雄奇。簡而言之一句話:學然后知不足。知不足,才會更加勤奮、刻苦、不倦地學習,戒驕戒躁,以學養(yǎng)德,潔身自好,從小事人手,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努力提高辨別能力,抵御各種誘惑,形成莊重而清廉的風格,保持寧靜而豁達的心態(tài),鑄就一身傲骨,固守美好的精神家園,卻沒有絲毫傲氣與媚態(tài)。王靜齋大阿訇以其一生的言行和高尚品德,贏得了人們的普遍尊重與熱愛。
人是要有正當信仰的。人無信仰,心中唯獨只有他自己,就可能會成為無法無天的人,極端自私自利的人,極端自由化的人;這種人不可能正確地對待他人、認識社會,也不可能很好地融入集體、融入社會,而只能給他人和社會帶來危害。
先知穆罕默德說過:“信仰有七十多個枝權(quán)?!眻猿至笮叛?、認真履行各種宗教義務固然屬于信仰,但是伊斯蘭教的信仰絕不局限在這些方面,它還包括有許多方面的內(nèi)容。
依照《古蘭經(jīng)》的教導,敬畏、行善、施舍、懺悔、守正、潔己、忠誠、勇敢、謙虛、謹慎、純樸、孝順、公正、和平與安寧等等,都屬于信仰。信仰必須在實踐中體現(xiàn)出來:愛國、愛教、愛家鄉(xiāng)、愛民族、愛人類、愛生活、愛學習、愛工作、愛勞動,屬于信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和睦鄰里、善待孤寡、救濟貧困、與人為善、廣交良友、修橋補路、服務公益,屬于信仰;敬業(yè)愛崗、努力工作、勤奮學習、遠奸近賢、是非分明、剛正不阿、追求正義、主持公正、遵紀守法、節(jié)制私欲、不走極端、堅守正道,完全按照經(jīng)訓教導生產(chǎn)與生活,都屬于信仰的范疇,都是有伊瑪尼的具體體現(xiàn)。與這些要求相反的各種言行,都是違反信仰的,都是有傷伊瑪尼的。也就是說,盡管你天天禮拜,年年封齋,如果在其他方面任憑私欲膨脹,經(jīng)常做有損于人格、國格、損人利己、喪失天良的惡行,也絕對不是一個好穆斯林。
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當今時代,要樹立起純凈、正當?shù)男叛鍪呛懿蝗菀椎?,要?jīng)受許多考驗與挑戰(zhàn)。放眼我們周圍的現(xiàn)實社會,不難發(fā)現(xiàn)“易卜劣廝”從各個方面向人們發(fā)射過來的“糖衣炮彈”,其用心之良苦,形式之多樣,手段之隱蔽,絕對出乎每一個善良人的想象。這就是現(xiàn)實社會。這就是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現(xiàn)實社會。就拿那些已經(jīng)翻身落馬的大大小小的貪官污吏而言,什么成克杰呀、胡長清呀、李真呀、叢福奎呀等等,接二連三地從領(lǐng)導干部的座位上一頭栽將下來,成為階下囚,成為人民共和國的罪人。原因當然很復雜,但歸根結(jié)底就是這些官員在世俗社會的各種誘惑面前,喪失了自己做人的底線,任憑其私欲極度膨脹,政治上蛻化變質(zhì),生活上奢侈糜爛,背叛了人民的事業(yè),從而也終將被人民所唾棄,成為自我毀滅的典型例證。那么,為什么這些人頂不住市場經(jīng)濟大潮沖擊呢?我以為,這些貪官喪失了科學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喪失了科學正確的信仰,是導致他們必然折戟沉沙的根本原因。這種腐敗之風也在考驗著我們每一個穆斯林。在我們的穆斯林隊伍中,在我們的各級宗教領(lǐng)袖中,有沒有信仰淡化、信仰扭曲、信仰變昧的現(xiàn)象?有沒有伊瑪尼不純正,熱衷于勾心斗角、搞窩里斗,放縱自我,放縱家屬,驕傲自大,我行我素,是非不清,好壞不分,愛聽歌功頌德的話,逆耳的忠言卻一句也聽不進去,嚴重脫離群眾的現(xiàn)象呢?有沒有吹牛撒謊、追名逐利、夜郎自大、樹立個人權(quán)威、不堅持原則、奉迎拍馬、媚上壓下等不良現(xiàn)象呢?對比這些不良現(xiàn)象的那些主角、丑角,王靜齋大阿訇的凜凜正氣不是顯得更加可貴么?
要想克服那些丑惡現(xiàn)象,就要像王靜齋大阿訇那樣,以學習為自己的第一需要,時時學,處處學,學以致用,學以正己,學以祛邪,這樣才能不斷純正我們的信仰,堅定我們做人的方向,做一個品德服眾的穆斯林,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一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一個能體現(xiàn)伊斯蘭教真精神并將其發(fā)揚光大的優(yōu)秀穆斯林。
我們應該為此而努力。
(責任編輯:李建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