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潔
椎動脈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常見的一種類型,其發(fā)病僅次于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多見于中老年人。以突然發(fā)作性、反復發(fā)作性為特點,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TCD)的主要表現(xiàn)是椎基底動脈出現(xiàn)收縮期血流峰速度增快或降低。2006年12月—2008年12月觀察代償期患者62例,口服益氣活血方治療15 d,采取自身對照的方式,觀察其TCD變化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共篩選出62例患者,均為我院2006年12月—2008年12月住院患者,男22例,女40例,年齡35歲~55歲(41.23歲±2.10歲)。所有患者均為急性起病,以突然眩暈為首發(fā)癥狀,均符合1984年5月桂林全國頸椎病專題會議上通過的診斷標準,TCD檢查提示頸內(nèi)動脈系統(tǒng)及顱外段血管血流速度(Vs)正常,而左或右椎動脈或基底動脈Vs高出正常參考值2.5SD者定為異常,且全程流速呈連貫性。全部患者均行頭顱CT檢查,除外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及顱內(nèi)占位病變,其中伴有陳舊性腔隙性腦梗死1例,伴有高血壓病23例,伴有高脂血癥14例,伴有頸椎退行性改變35例。
1.2 觀察方法及指標 采用EM E公司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儀,安靜狀態(tài)下以2 M Hz探頭自枕窗探測雙側(cè)椎動脈(VA)、基底動脈(BA),取樣深度VA 50 mm~70 mm,BA為80 mm~100 mm,采用2 mm間距移動法以保持血管連續(xù)性,以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Vp)和血管搏動指數(shù)(PI)為觀察指標。
1.3 治療方法 益氣活血方組方:黃芪30 g,川芎10 g,當歸10 g,益母草20 g,全蝎10 g,石菖蒲15 g,冰片0.05 g。500 m L水煎,每日1劑,取200 m L分早、晚2次溫服。連續(xù)15 d為1個療程。同時停用擴張血管藥物。
參照《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的診斷技術與臨床應用》[1],治療前本組患者有明顯的血液流速增快,治療后血液流速及動脈搏動指數(shù)均明顯降低(P<0.05)。詳見表1。
表1 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血流動力學變化(±s)
表1 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血流動力學變化(±s)
?
現(xiàn)代研究認為頸椎病椎動脈型其發(fā)病機制可能為,關節(jié)的骨贅增生壓迫椎動脈[2];內(nèi)皮素大量釋放引起微循環(huán)障礙,并刺激交感神經(jīng)纖維引起椎動脈攣縮[3]。臨床表現(xiàn)有眩暈、惡心、嘔吐、猝倒發(fā)作及出汗等,臨床檢測手段有磁共振(MR)、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椎動脈造影、TCD等。TCD的主要表現(xiàn)是椎基底動脈出現(xiàn)收縮期血流峰速度降低或增快,既往研究多以治療血流速度減慢者多見,對于血流增快者多認為其仍在代償范圍內(nèi)而未加重視。本研究中62例患者TCD表現(xiàn)也為收縮期血流峰速度增快,較一般血流峰值降低患者總體更年輕,預后較好。
頸椎病椎動脈型屬于祖國醫(yī)學“眩暈”范疇。對于眩暈的病因病機,歷代醫(yī)籍論述頗多。從痰、火、風、虛論治者眾。有“無風不作?!薄盁o虛不作眩”“無痰不作?!敝f。張仲景認為痰飲為眩暈的發(fā)病原因之一。朱丹溪更提出“無痰不作?!?。但是不論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氣滯、痰阻皆能致瘀,蓋“瘀”又為眩暈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病主要與氣虛、瘀血、痰濁有關。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虛則血行無力而瘀滯,《醫(yī)林改錯》“無氣即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另一方面氣虛不攝,血溢脈外,留而成瘀,最后以氣虛血瘀證居多,故氣虛血瘀主要病機,治療宜益氣活血。益氣活血方由黃芪、川芎、當歸、益母草、全蝎、石菖蒲、冰片七味中藥組成,是根據(jù)缺血性腦中風氣虛血瘀、痰瘀阻絡,瘀血、痰濁壅滯腦竅之病機而組方,臨床及實驗研究初步顯示對腦梗死有神經(jīng)保護作用[3]。方中重用黃芪,以助血脈之運行,是為君藥;川芎、當歸、益母草活血化瘀,益母草兼有利水作用,共為臣藥;全蝎助當歸、川芎活血通絡,石菖蒲、冰片滌痰開竅,共為佐使。諸藥合用,共奏益氣活血、滌痰開竅之功效。益氣活血可減輕實驗性腦缺血大鼠腦缺血后早期損害,能使腦梗死大鼠血小板CD62P、CD41的表達顯著降低[4],從而降低血小板黏附性,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環(huán)。
本研究表明,益氣活血方能夠顯著降低痙攣后的椎-基底動脈的血流速度,有效改善椎動脈痙攣狀態(tài),迅速緩解臨床癥狀,減輕患者痛苦?;钛鲋兴幠芙档童d攣后的椎-基底動脈的血流速度,考慮短暫的血管痙攣,引起局部血流加速,亦可能是中醫(yī)“瘀”的病機之一。益氣活血方降低痙攣后的椎-基底動脈的血流速度的機制仍有待進一步研究與探討。
[1] 高山,黃家星.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TCD)的診斷技術與臨床應用[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4:207-213.
[2] 王歡,李雷,王海義.椎動脈受壓動物模型[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1997,26(2):35-38.
[3] 馮世慶,楊敏杰,孔曉紅.椎動脈型頸椎病血漿內(nèi)皮素變化[J].中華骨科雜志,1997,17(6):36-39.
[4] 陳根成,胡金城,朱成全,等.益氣活血片對腦梗塞大鼠血小板膜粘附分子表達的影響[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3,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