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煒
(鄭州市中心醫(yī)院耳鼻咽喉科,河南鄭州 450007)
聲帶息肉、聲帶小結是耳鼻喉科臨床常見疾病,近年來發(fā)病呈上升趨勢,多見于教師、售貨員、歌唱演員以及單位領導或工作負責人。我科2005年10月~2008年6月共收治此類患者326例。在全麻支撐喉鏡下手術,術后服用金嗓散結丸治療,取得良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326例患者中,聲帶息肉198例,其中,男122例,女76例;年齡26~62歲,平均43.2歲,病程2個月~8年,平均10.6個月。聲帶小結128例,其中,男52例,女76例;年齡16~42歲,平均32.6歲,病程1個月~3年,平均6.8個月。所有病例術前均行纖維喉鏡檢查,術后均經(jīng)病理診斷證實為聲帶息肉和聲帶小結。
氣管內(nèi)插管全麻成功后,常規(guī)插入支撐喉鏡,充分暴露喉部術區(qū)連接支撐架固定,連接電子監(jiān)視系統(tǒng)。根據(jù)病變類型選用相應喉鉗摘除聲帶息肉和聲帶小結。術中需分清病變組織與正常聲帶邊界,切除病變組織,修平聲帶邊緣。術后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及糖皮質(zhì)激素5~7 d,禁聲1周,3個月內(nèi)注意休聲。術后第2天開始應用金嗓散結丸(西安碑林中藥廠生產(chǎn)),每次120粒,每日2次,應用4周,停藥4周后,再應用4周。
根據(jù)臨床癥狀改善程度和纖維喉鏡檢查結果評定療效[1]。痊愈:聲音恢復正常,聲帶局部病變?nèi)肯?;顯效:聲音基本恢復正常,聲帶局部病變基本消失;有效:聲音明顯改善,聲音局部病變未完全消失;無效:聲音嘶啞無改善,聲帶局部病變未消失。
本組326例隨訪10個月~1年,均用纖維喉鏡或喉內(nèi)鏡檢查,治療效果見表1。
表1 326例聲帶息肉和聲帶小結治療效果[n(%)]
聲帶息肉多是因為過度、不當發(fā)聲的機械作用引起聲帶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導致局部水腫,局部水腫在聲帶振動時又加重創(chuàng)傷而形成息肉,并進一步變性、纖維化。聲帶小結多見于聲帶游離緣前中1/3交界處,該處是聲帶發(fā)聲區(qū)膜部的中點,振動時振幅最大而易受損傷,還可產(chǎn)生較強的離心力,發(fā)聲時此處頻繁撞擊致使疏松間質(zhì)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強,滲出增多,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滲出液隨發(fā)聲時聲帶震顫聚集至該處形成突起,繼之增生、纖維化。聲帶息肉的病理改變主要在黏膜固有層,彈力纖維和網(wǎng)狀纖維破壞。間質(zhì)充血水腫、出血、血漿滲出、血管擴張、毛細血管增生、血栓形成、纖維蛋白物沉著黏液樣變性、玻璃樣變性、纖維化等,間質(zhì)黏液變性最多見。根據(jù)其病理變化,聲帶息肉可分為4型:出血型、玻璃樣變性型、水腫型及纖維型。聲帶小結的病理改變主要在上皮層,黏膜上皮局限性棘細胞增生,上皮表層角化過度或不完全角化,繼發(fā)纖維組織增生、透明樣變性、基底細胞生長活躍、上皮腳延長、增寬,固有水腫不明顯。彈性纖維基本完整。早期多為水腫型,后易纖維化。
目前,對于聲帶息肉和聲帶小結均以支撐鏡下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方式[2-3]。雖然支撐喉鏡顯微手術是近十年來嗓音外科開展的新術式,具有視野清晰、手術精細、安全、高療效等優(yōu)點,但仍有部分患者術后恢復到正常發(fā)音時間較長,術后復發(fā)等情況,因此,很多學者認為對聲帶息肉和聲帶小結行手術治療的同時給予藥物治療是很有必要的,金嗓散結丸是一種純中藥制劑,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大鼠微循環(huán)功能狀態(tài)的藥理作用[4]。其主要成分:桃仁、紅花、三菱、莪術、丹參、金銀花、蒲公英、馬勃、木蝴蝶等。其中,桃仁、紅花、三菱、莪術、丹參行氣,活血化瘀,通絡;貝母、澤瀉,化痰散結;金銀花、板藍根、蟬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音;麥冬、元參滋陰潤燥;馬勃、木蝴蝶引經(jīng)開閉。以上諸藥合而用之,以達瘀行痰化、結散之功效。本組326例治療結果表明,聲帶治愈率為93.94%,聲帶小結治愈率為95.31%,且金嗓散結丸服用安全、無不良反應。因此,支撐喉鏡下手術配合金嗓散結丸是治療聲帶息肉和聲帶小結比較理想的方法。
[1]沈洋.中藥金嗓靈系列治療咽喉疾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3,11(4):192-193.
[2]唐風珠,梁邊平,翟申紅,等.支撐喉鏡顯微手術治療廣基型聲帶息肉的療效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7,21(21):999-1001.
[3]郭潔波,張湘民,蘇振忠,等.電視內(nèi)窺鏡在喉顯微外科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內(nèi)窺鏡雜志,2003,9(6):19-21.
[4]淤學俊,徐春英,黃紅彥,等.金嗓靈系列治療咽喉疾病的療效觀察[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1998,12(4):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