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賓學院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系,四川 宜賓 644005)
聚乳酸(PLA)由于具有優(yōu)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是國內外非?;钴S的研究對象。其聚合方式主要有直接縮聚法與間接聚合法。直接縮聚法(一步法)由乳酸或其低聚物分子脫水縮合聚合,單體轉化率高,工藝簡單,成本低,但普遍只能得到低分子量的聚乳酸。而間接聚合法(兩步法)雖然可得到高分子量的聚乳酸,但存在高溫、高真空度、高能耗、工藝復雜、生產路線長、產物需經分離等問題,限制了其應用。因此,已有不少研究針對直接縮聚法進行改進[1~6],以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
作者對直接縮聚法合成聚乳酸常用的3種催化劑錫、氯化亞錫、辛酸亞錫進行了較全面的對比,以期優(yōu)選催化劑,從而得到較高分子量的聚乳酸。
D,L-乳酸,天津科密歐化學試劑開發(fā)中心;氯化亞錫,天津威晨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辛酸亞錫、200目錫粉,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四氫呋喃,美國Bioway公司;丙酮,廣東省化學試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氮氣,工業(yè)級,市售。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ZDHW型調溫加熱套;AR2140型電子分析天平;GM-0.33Ⅱ型隔膜真空泵;78HW-1型恒溫磁力攪拌器;JJG155-91型毛細管粘度計;JJ-1型增力電動攪拌器。實驗裝置見圖1。
圖1 實驗裝置
將40 mL(35 g)質量分數(shù)85%~90%的D,L-乳酸溶液和一定用量(按乳酸質量計,下同)的催化劑混合加入到250 mL三口燒瓶中,安裝好減壓蒸餾裝置,攪拌,緩慢加熱并通N2(N2速率20 L·h-1,用轉子流量計控制)。溫度升高到一定值后,常壓下反應一定時間(低溫聚合)。以1℃·min-1速率升溫至設定值,開真空泵,逐漸減壓至真空度0.085 MPa,在設定的溫度和壓力下反應一定時間(高溫聚合),停止加熱,繼續(xù)通N2和抽真空。自然冷卻反應瓶至100℃以下時,停止抽真空與通N2,向三頸瓶中加入2倍反應產物PLA體積的丙酮,保持溫度在80℃,直至PLA充分溶解。將溶液倒入500 mL燒杯,置加熱套上稍微加熱,可見有丙酮蒸發(fā)。當溶液變得粘稠(丙酮與PLA恰好相溶飽和)后,加入300 mL蒸餾水,有PLA白色塊狀物析出。用玻璃棒攪拌分散PLA后再沉淀,當不再析出顆粒時,過濾,得PLA白色顆粒。將其放在紅外燈下干燥,得到白色的聚合物,稱量計算產率,再用毛細管粘度計測定PLA分子量(以粘均分子量Mη表示)[7]。
在催化劑使用過程中,錫粉加入后呈塊狀沉底,溶液清亮,分散性不好;氯化亞錫加入后大部分溶解,溫度升高后全部溶解,溶液清亮,分散性較好;辛酸亞錫加入后呈懸浮狀,加熱后充分溶解,溶液由渾濁變清亮,分散性好??疾齑呋瘎┯昧繉廴樗岱肿恿康挠绊?,結果見圖2。
圖2 催化劑用量對聚乳酸分子量的影響
由圖2可看到,隨著3種催化劑用量的增加,聚乳酸分子量均先增大后減小。但不同催化劑最佳用量不同:錫粉3.0%、氯化亞錫1.0%、辛酸亞錫0.8%,其對應的聚乳酸Mη為:14 912、17 543、30 481,PLA平均產率分別為:錫粉65.06%、氯化亞錫62.72%、辛酸亞錫70.09%。綜合來看,辛酸亞錫比其它兩種催化劑有較大的優(yōu)勢,其最佳用量為0.8%。
考察低聚溫度對聚乳酸分子量的影響,結果見圖3。
圖3 低聚溫度對聚乳酸分子量的影響
由圖3可看到,低聚溫度在125~145℃之間3種催化劑對應的聚乳酸分子量均達到最高。其中辛酸亞錫催化的聚乳酸分子量明顯最高,氯化亞錫次之。催化劑存在較佳的低聚溫度范圍,可能跟低聚階段合成的短鏈聚乳酸的數(shù)量、平均聚合度有關。
低聚溫度為135℃條件下,考察低聚時間對聚乳酸分子量的影響,結果見圖4。
圖4 低聚時間對聚乳酸分子量的影響
由圖4可看到,辛酸亞錫的催化活性明顯最高,氯化亞錫次之,錫粉最差。低聚時間為15 min時,錫粉催化的PLA的Mη最大為15 877;低聚時間20~25 min時,氯化亞錫催化的PLA的Mη最大為17 890;低聚時間15~25 min時,辛酸亞錫催化的PLA的Mη最大為30 481。使用3種催化劑,聚乳酸分子量均隨著低聚時間的延長而先增大后減小。這可能跟反應體系中聚合反應存在正逆平衡有關,低聚時間改變會造成短鏈聚乳酸的數(shù)量、平均聚合度發(fā)生變化,從而導致高聚階段長鏈聚乳酸平均聚合度變化。
考察高聚溫度對聚乳酸分子量的影響,結果見圖5。
圖5 高聚溫度對聚乳酸分子量的影響
由圖5可看到,辛酸亞錫催化活性仍然明顯高于其余兩種催化劑。高聚溫度在165~195℃之間,辛酸亞錫和氯化亞錫作催化劑均形成高分子量聚乳酸,分子量變化不大;而高聚溫度在165~185℃之間,錫粉作為催化劑的聚乳酸分子量變化也較少(Mη相差470)。但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高聚溫度超過175℃時,聚乳酸帶有明顯的棕黃色;高聚溫度超過185℃時,聚乳酸明顯有變黑、炭化現(xiàn)象;高聚溫度再升高時反應物顏色為棕褐色乃至棕黑色。
高聚溫度為175℃條件下,考察高聚時間對聚乳酸分子量的影響,結果見圖6。
圖6 高聚時間對聚乳酸分子量的影響
由圖6可看到,辛酸亞錫催化的聚乳酸分子量仍然最高,而氯化亞錫稍高于錫粉。聚乳酸分子量均隨高聚時間的延長逐漸增大,但8 h后增幅緩慢。實驗中也發(fā)現(xiàn),當高聚時間超過8 h后,3種不同催化劑的反應體系均有炭化現(xiàn)象發(fā)生,時間越長, 炭化現(xiàn)象越嚴重。
綜上所述,辛酸亞錫為最佳催化劑,選取低聚溫度135℃、低聚時間15 min、高聚溫度175℃、高聚時間8 h是合理的。
以D,L-乳酸為原料,采用直接縮聚法合成聚乳酸,對錫、氯化亞錫、辛酸亞錫分別為催化劑進行對比。結果表明,辛酸亞錫為最佳催化劑,在辛酸亞錫用量(按乳酸質量計)為0.8%、135℃低溫聚合階段反應15 min、175℃高溫聚合階段(反應體系真空度為0.085 MPa)反應8 h的工藝條件下,合成的聚乳酸無氧化、變色現(xiàn)象,其粘均分子量可達30 481。
參考文獻:
[1] 于同珍,張崢,常源亮.聚乳酸的合成技術及應用進展[J].山東化工,2005,34(4):24-27.
[2] 蘭平,高勤衛(wèi),胡學超,等.聚乳酸的合成研究進展[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9(2):114-119.
[3] 馬海艷,滕翠青,余木火.逐步減壓縮聚法制備高分子量聚乳酸的研究[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7,25(4):554-557.
[4] 周興貴,朱凌波,袁渭康.直接縮聚制備高分子量聚乳酸的方法[P].CN 01 113 146.2,2003-12-31.
[5] 侯曉娜,汪朝陽,趙海軍,等.熔融聚合法合成生物材料聚(乳酸-丙氨酸)[J].化學研究與應用,2008,20(5):527-530.
[6] 王軍,張健.聚乳酸的合成及其在生物醫(yī)藥領域的應用進展[J].化學與生物工程,2008,25(7):5-8.
[7] 趙耀明,張軍,麥杭珍.直接縮聚法合成聚乳酸的研究[J].合成纖維,2001,3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