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晶
[摘要]社會新聞是側重于報道社會自然界中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能夠激起讀者某種情感或富有情趣的新聞。第一類是能夠反映出時代特點和社會生活氣息的社會新聞。第二類是社會新聞雖然具備時代的特點,但是它卻能夠給人以某種啟迪,或引導人們奮發(fā)向上。第三類是等而下之的社會新聞,宣揚一些名人隱私或低級趣味的內容。
[關鍵詞]社會新聞 社會新聞分類
一、對社會新聞的理解
所謂“社會新聞”是相對政治、經濟、科技、文教新聞而言的。工人、農民的生產活動可以寫成經濟新聞,教師的教學活動可以寫成文教新聞。而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的家庭生活和社會交往,則往往可以寫成社會新聞。社會新聞不受行業(yè)的局限,是側重于報道社會自然界中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能夠激起讀者某種情感或富有情趣的新聞。
社會新聞的報道領域是極其寬廣的。它既包括天災人禍(如火災、撞車、空難、地震、海嘯等),也包括各種異?,F(xiàn)象(如“六胞胎”“母雞一天中連生三個蛋”、“雙頭人”等)。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情冷暖是社會新聞,戀愛、婚姻、家庭等問題更是社會新聞的重要內容。各種富有人情味的新道德、新風尚(如“虎口救人”、“老人癱瘓眾鄰幫”“兒媳改嫁帶婆婆”)可以成為社會新聞,各種破壞社會秩序的壞人壞事、惡風陋俗也是社會新聞所經常揭露的對象。各地奇特的自然景觀或風土人情也常入社會新聞的報道范疇。
有人認為,社會新聞產生于19世紀30年代“大眾化報紙”盛行時期,最初以色情、兇殺的材料居多,后來由于新聞倫理的提倡與新聞報道面的擴大,逐步有所改變。這是就報刊上的社會新聞而言。其實,社會新聞早在報紙產生之前就有了。那時主要以口頭傳播等形式存在的,在古代的童謠、民間傳說中,我們可以到處找到社會新聞的蹤跡。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從事過民風的采集,他們所采編的“風”,后來編成了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其中很多內容都與我們今天的社會新聞題材很相似。譬如《氓》這篇作品,就記錄了一個癡情女子負心漢的婚姻故事。從《世說新語》、《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中,我們可以找到更成熟、更豐富的社會新聞。
二、如何寫好社會新聞
社會新聞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能夠反映出時代特點和社會生活氣息的社會新聞。第二類是社會新聞雖然具備時代的特點,但是它卻能夠給人以某種啟迪,或引導人們奮發(fā)向上。這種社會新聞既包括那些報道奇特的自然現(xiàn)象的新聞,也包括頌美揚善、或報道禍患、揭露陰暗面的新聞。第三類是等而下之的社會新聞,宣揚一些名人隱私或低級趣味的內容。
在采寫社會新聞的時候要注意事情的復雜性,全面考慮社會效果。要盡可能避免報道可能帶來的的副作用。如某地有一不孝子與其妻虐待老母,導致老母上吊自殺,當?shù)厝罕姵鲇诹x憤,將這對不孝的夫婦押上高臺示眾并掛牌子、戴高帽游鄉(xiāng)。有人據(jù)此寫成一篇文章《奇特的葬禮》的社會新聞,招致一些批評,主要是講作者以贊賞的口吻報道群眾的違法之舉。雖然群眾的義憤心情可以理解,但具體做法是不足取的。為避免副作用,我們在報道這類新聞時,可以順便采訪一下法院或檢察院的同志,請他們根據(jù)法律對此做一點簡單的評述,借此進行一點普及法律的宣傳,效果也許會更好一些。除此之外,我們還應注意,對于流氓犯罪的細節(jié)不必寫的太細膩,對于有關部門破案的方法與特殊手段也不要原原本本公諸于眾,以免壞人總結經驗,變得更狡猾、更難對付,對于涉及幾方面當事人的功過是非問題需謹慎,不要片面同情一方而抨擊另一方。另外,在涉及人們的隱私時,要特別注意不能侵犯公民的隱私權。
社會新聞要盡可能寫出情趣來,盡可能尋找事件中本身蘊含的戲劇性或含有幽默感的細節(jié)或情節(jié),并將之適當?shù)赝怀鰜?要學習戲劇創(chuàng)作中設“懸念”的經驗,“吊”住讀者的胃口,通過合理的結構安排,取得引人入勝的效果。
社會新聞往往以情節(jié)取勝,它的故事性比較強。某些事情本來是很平凡的,可是由于那么一二個情節(jié)耐人尋味,就使人對這篇報道產生濃烈的興趣,比如說有一個犯罪嫌疑人想跳樓自盡,這樣一個人物跳樓,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新聞。然而記者卻抓住了若干而奇特的情節(jié):第一:這位犯罪嫌疑人跳樓的事,事先警察是知道的,并且勸過他;第二:在他跳樓時,警察在場并與他爭論;第三:警察還特地在他準備跳樓的地方張著網來“保護”他;但結果沒接住;第四:在他跳樓時,有好幾百人在馬路上觀看。正是這些情節(jié)給予看似平常的事件以不平常的色彩。
社會新聞,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因此在寫作上也應多樣化,量體裁衣,不拘一格。有的可以寫成消息,有的可以寫成通訊或特寫,也有些可以寫成小品文。一般而言,那些以事件為主的社會新聞,最好寫成消息,在這類消息體的社會新聞中,記者只要把來龍去脈講清楚就行了,感情的抒發(fā)和評論留給讀者自己去處理,如果事件過程比較復雜,三言兩語難以說清,或者記者想借事件揭示某些新聞背后的新聞,那也完全可以采用通訊或者解釋性報道的形式。
由于社會新聞傳通性大這一特性,就要求我們記者在采寫社會新聞時要身手敏捷,捷足先登,一定要搶在讀者未知道真相之前發(fā)表報道,這樣才能滿足讀者的“新聞欲”。
由于社會新聞民間性強這一特性,就要求記者不能單靠傳統(tǒng)的采訪路線與采訪方式。社會新聞的題材比較分散,采訪其他行業(yè)的新聞記者,都可以找到有“消息總匯”的地方,如跑衛(wèi)生的可以去衛(wèi)生局尋找線索,跑外貿的可以去外貿公司獲取情況,可是采寫社會新聞的記者就沒有這種條件了,沒有“社會新聞局”,不能吃現(xiàn)成飯,這就強迫我們改變采訪路線,眼睛向下,邁開雙腿,走入社會底層去深入采訪。
向社會采訪,應該跑那些地方呢?車站、碼頭、公園、體育場等處,是人群集散之地,往往有社會新聞可找;消防隊、治安聯(lián)防隊、街道居委會、市場管理所、派出所、拘留所、殯儀館、公共汽車上、茶館酒樓,與人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也是采集社會新聞的好去處??偠灾?只要做有心人,就不難在各個角落里發(fā)現(xiàn)社會新聞。
由于社會新聞涉及面廣的特性,就要求我們采寫社會新聞時的方法與策略也要多樣化一些,對不同的采訪對象要采取不同的采寫方法。有時可以正面采訪,有時則要“隱蔽采訪”,不暴露自己的記者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