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玥玥
鄭州市精神病防治醫(yī)院 鄭州 450005
精神分裂癥后抑郁是指在最近1年內確診為分裂癥,分裂癥病情好轉而未痊愈時出現的抑郁癥狀,且抑郁癥狀持續(xù)≥2周[1]。精神分裂癥病程中抑郁癥狀的發(fā)生率為63.0%[2]。據統計,約有50%的精神分裂癥后抑郁患者有自殺觀念或行為,在有自殺傾向的患者中約有10%自殺成功[3]。精神分裂癥后抑郁能影響分裂癥的愈后,進一步造成患者社會功能減退,導致高自殺率等嚴重后果,多數需合用抗抑郁劑或抗焦慮藥。當這些情感癥狀改善后,患者情緒好轉,精力充沛,對改善分裂癥的癥狀和提高藥物的依從性有促進作用,從而對分裂癥患者的長期用藥有積極的幫助[4]。本研究以新型抗抑郁藥西酞普蘭與文拉法辛對照治療精神分裂癥后抑郁患者,觀察兩藥的療效及安全性,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病例選自2008-05~2009-11我院住院的50例精神分裂癥后抑郁患者。入組標準:(1)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分裂癥后抑郁的診斷標準;(2)經住院治療病情明顯好轉,自知力大部分恢復,能堅持服藥;(3)病情好轉后出現抑郁癥狀,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18分,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總分<30分;(4)排除器質性疾病,情感性精神病,無物質依賴史;(5)入組前心、腦電圖,實驗室檢查無明顯異常。5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西酞普蘭組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齡(33.5±10.5)歲,平均病程(5.1±1.8)年。文拉法辛組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齡(32.8±9.2)歲,平均病程(4.9±1.6)年。2組性別、年齡、病程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2組維持原用抗精神病藥物及劑量不變,同時分別合并西酞普蘭和文拉法辛治療。西酞普蘭組起始劑量為20mg,逐漸加量至20~60mg/d,文拉法辛組的起始劑量為50mg/d,漸增至50~200mg/d,療程6周,2組所用抗精神病藥物按氯丙嗪的折算劑量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于治療前及治療第1、2、4、6周末采用HAMD量表、BPRS量表評定臨床療效,副反應評定量表(TESS)評定不良反應。HAMD量表減分率≥75%為痊愈;50%~74%為顯著進步;25%~49%為進步;<25%為無效。治療前及治療后每2周行血常規(guī)、肝功能、心電圖、腦電圖等檢查。全部資料均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包處理,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西酞普蘭組痊愈12例,顯著進步6例,進步3例,無效3例,顯效率為75%,有效率為87.5%;文拉法辛組痊愈13例,顯著進步6例,進步4例,無效3例,顯效率為73.08%,有效率為88.46%,2組療效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中無脫落病例。
2.2 2組治療前后HAMD量表評分比較2組在治療前HAMD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2周后HAMD評分均較前顯著下降(P<0.01)。經6周治療后HAMD總分均較前明顯下降,差異有顯著性(P<0.01)。治療6周后2組HAMD降分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s)
表1 2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1周 治療2周 治療4周 治療6周西酞普蘭組 24 27.46±5.37 24.26±4.37 17.76±5.19 12.65±4.37 8.45±5.32文拉法辛組 26 26.58±5.74 23.38±4.86 16.85±5.72 11.74±4.56 7.68±5.6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3 2組治療前后BPRS量表評分比較經6周治療后2組BPRS量表總分均較前下降,差異有顯著性(P<0.01),2組之間治療前和治療后BPRS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BPRS評分比較±s)
表2 2組治療前后BPRS評分比較±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1周 治療2周 治療4周 治療6周西酞普蘭組 24 28.54±1.42 26.62±2.57 24.73±1.36 23.43±2.18 21.49±1.73文拉法辛組 26 27.86±1.84 25.83±2.91 24.58±1.62 22.69±2.54 20.78±1.2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4 2組不良反應分析2組治療6周后TESS評分均較前下降,差異有顯著性,(P<0.01),2組治療后TESS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3。不良反應中西酞普蘭組頭暈、頭痛3例,惡心、厭食4例,口干、多汗2例,焦慮、失眠2例;文拉法辛組惡心、厭食4例,頭暈、頭痛4例,口干、多汗2例,焦慮、失眠3例。2組實驗室檢查于治療前后無顯著性差異。提示2組不良反應均少而輕,且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可逐漸緩解或消失。
表3 2組TESS評分比較±s)
表3 2組TESS評分比較±s)
組 別 治療1周 治療2周 治療4周 治療6周西酞普蘭組7.68±3.54 6.87±4.25 5.36±1.72 3.28±2.65文拉法辛組8.13±2.61 7.21±4.93 5.52±1.25 3.47±2.42
西酞普蘭能高效、選擇性、劑量依賴性抑制5-羥色胺(5-HT)轉運體,抑制在中樞神經系統神經末梢突觸前5-HT的再攝取,從而發(fā)揮較強的抗抑郁作用[5],而且它對CYP2D6酶抑制作用較弱,與抗精神病藥等藥物的相互作用很少,臨床合并用藥安全指數高。文拉法辛通過抑制5-羥色胺(5-HT)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回收而發(fā)揮抗抑郁作用。文拉法辛抑制P4502D6酶效應較弱,故通過抑制此酶而升高許多抗精神病藥的血藥濃度有限,可作為精神分裂癥伴抑郁癥狀時的候選藥物[6]。本研究顯示西酞普蘭與文拉法辛治療精神分裂癥后抑郁起效較快,療效確切,與抗精神病藥的合并用藥相互作用很少,不良反應少而輕,可耐受,安全性高,依從性好。兩藥均適用于臨床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治療。
[1]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第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7.
[2]歐國蓬.抗抑郁藥對伴焦慮抑郁癥狀精神分裂癥的輔助治療效應[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2):159-160.
[3]孫學禮.精神病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69.
[4]周涵輝,陳曲亮,胡曉虹.西酞普蘭輔助治療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刊,2009,36(13):9.
[5]司天梅,舒良.關于新抗抑郁藥艾司西酞普蘭[J].臨床精神病學雜志,2007,17(1):68-69.
[6]喻東山.精神科合理用藥手冊[M].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2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