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壽是圓通寺的住持,當(dāng)?shù)厝瞬唤兴〕?,也不叫他法師,叫他大和尚?/p>
許多年前,圓通寺只有三間破茅草房,沒有一個(gè)和尚能長時(shí)間留得下。后來,來了一位老法師,老法師身邊帶著一個(gè)小徒兒,小徒兒法名叫旨壽。一開始,圓通寺附近的農(nóng)戶都叫旨壽小和尚。
旨壽每日跟在老法師后面誦經(jīng)拜佛,漸漸長成了青年和尚。一日,老法師辭別圓通寺,外出云游。再也不歸。旨壽遂做了圓通寺的住持。當(dāng)?shù)厝艘仓鸩礁目冢辉俳兄級坌『蜕?,而叫他大和尚?/p>
旨壽晨鐘暮鼓,功課勤勉,且吃苦耐勞,四處募化,在光緒十二年重建了圓通寺。從此后,圓通寺香火興旺。
這一日,旨壽剛出寺門,在寺門口遇見住在圓通寺旁邊的有根,有根上前打招呼:“旨壽師父要出門?”
旨壽剛來圓通寺時(shí),有根的父親還和他一般大小,他們經(jīng)常在寺內(nèi)外玩耍,有根的父親叫旨壽也一口一個(gè)小和尚,待旨壽由小和尚修煉成大和尚,有根的父親見旨壽有德有行,帶頭改了口,喊旨壽大和尚,既不見外,也有了尊敬的成分。對于晚輩,有根的父親一律要求他們叫旨壽師父,不得亂來。
旨壽回有根:“謝家集逢集,我去看看?!?/p>
有根說:“我正好與師父同路。”
路上,有根有一句沒一句地跟旨壽搭話:“都說出家人愛清靜,原來旨壽師父也是個(gè)愛熱鬧的人,喜歡趕集!”
旨壽說:“出家人也要廣結(jié)善緣?!?/p>
見旨壽在一旁步履穩(wěn)健,有根又說:“我大葷腥不斷,精神還不如旨壽師父天天吃素!”
旨壽連忙雙手合十:“阿彌陀佛?!?/p>
有根說他大又犯饞癮了,走路都抬不起腳,這不,又叫他趁逢謝家集上街割二斤豬肉,臨出門時(shí)還關(guān)照他要肥的,不要瘦的,回來燜在霉干菜里燒,估計(jì)能頂幾天事。
有根是個(gè)孝順兒子,卻是個(gè)沒心眼的后生。他只顧自己說得痛快,走在旁邊的旨壽不停地念“阿彌陀佛”。
謝家集位于蘇皖邊界,逢集這天,街上人山人海。到了謝家集街道北頭,有根和旨壽走散了。也該兩人有緣,有根在中街割好二斤豬肉,走到街西荷花塘邊,離著好遠(yuǎn)就看見旨壽光亮亮的和尚頭。
“旨壽師父!”有根幾個(gè)箭步追上旨壽,氣喘吁吁地說道,“旨壽師父,幫個(gè)忙,剛才我遇到老表,他家有點(diǎn)事,我要去一下,這二斤豬肉,麻煩你幫我?guī)Щ厝?,交給我大。”
說著,有根將二斤白蠟蠟、紅腥腥的豬肉提到旨壽面前。
“阿彌陀佛,”旨壽合掌,“罪過、罪過!”就是不接有根遞到面前的豬肉。
有根恍然大悟,一扭身跑到荷花塘邊,摘下一片大荷葉,又在岸邊扯下幾根艾草,將二斤豬肉用荷葉包好,用艾草扎好,重新送到旨壽面前:“我知道師父有難處,這下子人家就看不見了!”
旨壽還是面露難色。
有根急了:“旨壽師父就請幫幫這個(gè)忙,我大中午見不到豬肉,估計(jì)下床走路的力氣也沒有了!”
旨壽稍一猶豫。有根又說:“旨壽師父是出家人,出家人應(yīng)以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現(xiàn)在這點(diǎn)小忙都不愿意幫人,還叫什么出家人!”
旨壽被有根說得臉上紅了一塊,他遲遲疑疑地伸出左手,還不等把手指完全伸展開,有根飛快地把包了荷葉的二斤豬肉掛在旨壽中指上,“謝謝旨壽師父!”說完,有根飛也似的消失在來來往往的人流中。
寺內(nèi)的生活,每日法器鳴響,誦經(jīng)聲不斷,也可謂鬧中有靜,靜中有鬧。光陰飛快,一晃到了民國十三年。圓通寺已有大殿五間,廂房數(shù)十間,僧眾二十余人。這一年,年老體弱的旨壽大和尚圓寂,在一口荷花缸中坐化升天。
三年后。也就是民國十六年,圓通寺為旨壽大和尚裝金登位。那一日,四面八方的香客信眾蜂擁至圓通寺,祭拜祈福,圓通寺從未有過的熱鬧。荷花缸啟封后,旨壽大和尚真身不腐,面目如生。為旨壽裝金的師傅突然驚叫:“少一根手指頭!”
旨壽大和尚獨(dú)獨(dú)少了左手中指。
圓通寺的和尚們從未聽說過旨壽住持左手有傷殘。
有根的老父親“彎扁擔(dān)挑不斷”,還健在,他歪歪斜斜地?cái)D在人群中看熱鬧,他也從來不知道旨壽左手少一根中指。
人群中只有正在做義工的有根“呵”了一聲,眼睛瞪成茨菰樣。愣在那里,半天沒有回過神來。
責(zé)任編輯 小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