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紅、白間諜競相涌進熒屏,演繹沒有硝煙的生死搏殺;現(xiàn)實中,跨國特工神秘面紗頻頻揭開,震驚世界。
五十七年前的1953年6月19日,美國公民朱利葉斯·羅森堡和愛瑟爾·羅森堡夫婦,以盜竊原子彈機密之蘇聯(lián)間諜罪被美國政府雙雙處死,全球共產(chǎn)黨人和善良之輩呼吁這是“冤案”而群起抗議。四十多年后真相揭示:朱利葉斯及其妻弟格林格拉斯確系竊取美國原子彈情報的蘇聯(lián)間諜(但不是關(guān)鍵人物;愛瑟爾未被克格勃正式招募,只是支持了丈夫的間諜行為)。五十七年后的2010年6月,美利堅合眾國又爆驚人新聞:俄羅斯?jié)摲矫绹墙锹渎涞氖幻g諜紛紛浮出水面。被驅(qū)逐后,其中一名美女間諜安娜-查普曼還竄到倫敦試圖色誘威廉王子,并被全球最知名的一家成人電影公司力邀其參演三級片;如今受到家鄉(xiāng)伏爾加格勒市的狂熱追捧,有可能會成為這座城市新的形象代表,甚至可能參加明年的俄羅斯國家杜馬選舉。同時,英國政府正追蹤二十名“潛伏間諜”,云云。這,成了全球媒體的熱門話題!
作為俄羅斯人或非俄羅斯人的這批俄國間諜,都已融入了美國社會。他或她潛伏異國的目的冠冕堂皇:為了“確保祖國的安全”。
事實上,從戰(zhàn)爭(二戰(zhàn))年代到冷戰(zhàn)時期到后冷戰(zhàn)時期,在“確保祖國安全”的宗旨下,國際間的諜戰(zhàn)從未停歇過。例子(當然是已經(jīng)暴露的)可以信手舉來:1957年克格勃(蘇聯(lián)國家安全委員會)間諜“千人面”魯?shù)婪颉ぐ⒇悹柋籉BI(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捕獲;1961年克格勃產(chǎn)業(yè)間諜朗斯達爾被英國軍情五處抓住;1962年英國情報官雷維爾·溫被蘇聯(lián)捉拿;1974年埋伏在聯(lián)邦德國總理維利·勃蘭特身邊的東方超級間諜君特·紀堯姆和妻子克里斯特爾同時被捕(這是二戰(zhàn)后轟動世界的間諜案之一),1981年東方用抓獲的八名西德、美、英的間諜換回了他;1980年代,包括波蘭著名間諜扎哈爾斯基在內(nèi)的“東方集團”特工在美國被擒,1985年東方只好釋放二十五名在東歐被俘的美國間諜作交換。
進入上世紀七十年代,單是“約翰?!备耙寥f熊”的諜情糾結(jié)就夠煩的了
1971年,“二戰(zhàn)”后第一個叛逃西方的克格勃要員伊亞寧曝光了自己的潛伏同行,百余名蘇聯(lián)“鼴鼠”于當年9月被英國集體驅(qū)逐。作為回報,蘇聯(lián)也驅(qū)逐了英駐莫斯科使館的十八名官員。1994年1月,俄一公司經(jīng)理斯特索夫因給英國當局當間諜而被判服勞役十年。同年4月,英驅(qū)逐一名俄外交官,作為對俄驅(qū)逐一名英國間諜的報復。1996年5月,俄、英相互驅(qū)逐了九名和四名對方的間諜。2000年7月,俄外交官奧布科夫因充當英國間諜獲刑十一年。2004年4月,俄武器專家伊格·蘇迪亞金因叛國罪并向英國某公司提供軍事情報而被俄判處十五年徒刑。更為轟動的是挖出英國“間諜石”事件:2006年1月23日,俄情報機構(gòu)指控英駐俄外交官涉嫌在莫斯科從事間諜活動,并指責涉案間諜非法支持俄境內(nèi)的非政府組織。恰似神秘的間諜小說,俄反恐部門稱,在莫斯科郊外某小公園發(fā)現(xiàn)了一塊看似普通的石頭,實際是間諜的“通訊站”,特務(wù)們可以通過內(nèi)置的高科技設(shè)備自動收發(fā)信息。此事曝光,讓布萊爾首相面臨著尷尬。這是西方。
東方呢?朝鮮美女間諜金賢姬身份暴露,被韓國判處死刑。讓金賢姬和所有人意外的是,1990年4月,盧愚泰總統(tǒng)特赦了她。因為活著的金賢姬是個見證,可以強有力地駁斥那些死不認賬者慣用的抵賴:“事件是捏造出來的呀!”金賢姬被“特赦”釋放后一直在韓國情報部門保護下從事著述和講演。其后來出版的札記《現(xiàn)在,作為女人》,在韓、日兩國都成為暢銷書,后又被拍成電影。同樣引人注目的是,日本當局竟花費十四億韓元,把今年四十八歲的金賢姬當成貴賓接待,目的是想從她嘴里擠出一些或許尚未過時的“鐵幕信息”。這個對男性頗具誘惑力的女特務(wù)的“英雄業(yè)績”之一是:1987年11月29日,在從巴格達飛往漢城的大韓航空公司858飛機上放置了一顆收音機定時炸彈,然后在阿布扎比下機逃離,以致這架飛機在緬甸安曼上空突然消失(據(jù)7月30日《國際先驅(qū)導報》)。
緊隨俄羅斯間諜曝光,美國近日又披露6月間逮捕了一名密歇根男子史里夫,指控他在CIA(中央情報局)任職時從中國情報官員處領(lǐng)到七萬美元作為提供機密的代價的事實。過去兩年又四個月間,又有四十余名中國和美國公民因間諜罪在美國獲刑,均為涉及美國武器技術(shù)、商業(yè)及其他機密信息;美國提起的中國間諜案訴訟共二十六個,其中已有四十四人被判有罪,目前,這些人均服刑于聯(lián)邦監(jiān)獄(據(jù)7月22日《環(huán)球時報》、7月27日《世界新聞報》)。
俄國間諜也罷,中國間諜也罷,不管是美國憑空制造的還是事出有因,都說明:比之冷戰(zhàn)時期,如今并不太平!不論“戰(zhàn)”時還是“和”時,間諜戰(zhàn)永遠是個常態(tài)?;ヅ砷g諜是不友好的舉措。好吧,那就掩藏到非常友好的互派大使、記者以及科學家交流等等的禮儀行為中去吧。這早就成為國與國之間心照不宣的勾當(當然除此之外尚有更多的間諜潛伏方式)!
間諜,從西方《圣經(jīng)》傳說的娣萊拉(先迷惑后謀害參孫)、東方春秋時的西施(以美色誘惑吳王沉湎淫樂、君臣不和而亡國,為越王勾踐報仇復國)與《三國演義》描述的貂蟬(離間董卓與呂布,讓他們相互殘殺)開始,一直是國與國、民族與民族、集團與集團之間利益沖突、搏殺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一個間諜抵得上百萬雄師。間諜獲取的一個信息,往往會扭轉(zhuǎn)乾坤,改變歷史。如若沒有英國和挪威特工探得絕密情報,及時炸毀了哈丹格高原崇山里的秘密重水工廠,納粹德國將可能率先制造出原子彈,世界格局將不是目前這副模樣。如若沒有深埋在軍統(tǒng)特務(wù)頭子徐恩曾身邊的錢壯飛,在第一時間密告周恩來:顧順章叛變,中共即使不“沉船”亦將遭受無法挽回的損失。因為丘吉爾掌握了希特勒視為寶貝的“啞謎”之密碼程序,英軍始終處于主動,直到戰(zhàn)爭結(jié)束(盡管為假裝并未獲知“啞謎”以麻痹德國,而不得不忍痛讓考文垂在納粹空襲中遭到毀滅)。因為沈安娜如影隨形似潛伏在蔣中正身邊,使得上午蔣介石在重慶陪都罵娘,晚上毛澤東在延安窯洞就一清二楚……
間諜創(chuàng)造了不朽功勛。
我曾這樣造句:向間諜致敬一向有信仰的間諜致敬一向堅持有益于人類的信仰的間諜致敬。漸次用一個個附加語框定了我愿意向他們致敬的那些間諜。
這不是一個句子,而是我的心聲。
那么,哪些間諜是有信仰的呢?我想,盧森堡夫婦應(yīng)該是;理查德·左爾格應(yīng)該是(他在納粹黨員與德國新聞記者的身份掩護下,為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及時搜集提供了納粹進攻蘇聯(lián)、日本偷襲珍珠港、日軍侵略部署等等至關(guān)緊要的情報);“劍橋五杰”———蓋·弗·伯吉斯、唐·麥克林、哈·魯‘菲爾比、安·布蘭特、約·克恩克羅斯應(yīng)該是。他們都是共產(chǎn)黨員、被克格勃招募的蘇聯(lián)間諜。他們都背叛了自己的國家美國、德國、英國,但對自己的信仰忠誠不渝?!皠蛭褰堋睌?shù)十年給蘇聯(lián)提供情報卻分文不取(要特別強調(diào):除盧森堡是冷戰(zhàn)時期的間諜之外,其他都是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立下過豐功偉績的)。極為相似,最近被判處終身監(jiān)禁的代號為“特工202\"的美國國務(wù)院七十三歲退休官員沃爾特·邁爾斯(妻子格溫多林被判八十一個月監(jiān)禁),向古巴提供情報三十年,不為名利,只因崇拜卡斯特羅!
至于陳賡、李克農(nóng)、錢壯飛、胡底、潘漢年、閻寶航、張露萍、沈安娜、黃慕蘭……更不用說了(順便提及:今年一百零四歲的黃慕蘭與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城市里)。
雙重、多重間諜不在我的“致敬”范圍。左爾格這類的“雙重”間諜(既是納粹黨員又是共產(chǎn)黨員),實質(zhì)上是“單”重的,“納粹間諜”僅僅是一種掩護而已——因為,真正的雙(多)重間諜已把“間諜”當成了生財之道,賽過職業(yè)殺手,鐵面“唯”私,誰給錢給誰干。今天拿了甲的銅鈿去殺乙,明天又拿了丙的銀子去殺甲,毫無信仰、立場可言。正像本人一向不贊同的所謂辯論比賽,正方反方由抽簽決定。你抽著“正”或“反”,就臨時確定站在哪方立場、持哪種觀點去振振有詞。笑話!這除了純粹技術(shù)性的磨嘴皮子,哪有宗旨和原則?恰似“吃了原告吃被告”的惡訟師!
間諜、諜戰(zhàn),盡管自古以來伴隨著爭戰(zhàn)讓人司空見慣,但此舉終屬不太光彩之列。究其原因,我忖,是其手段的不文明吧。從西德尼·謝爾頓的小說可窺探西方相關(guān)機構(gòu)之陰暗面,而克格勃、格魯烏(蘇軍總參謀部情報總局)及其后繼組織亦然,甚至“青出于藍”!早年讀《克格勃內(nèi)幕》,有一例極為典型——冷戰(zhàn)期間,克格勃估摸法國駐蘇大使莫里斯·德讓極有可能日后進入法國外交部核心層,就企圖放長線,釣大魚,先將德讓“拿翻”。于是,在大使內(nèi)室里安裝竊聽機,探知德讓雖年逾五十,卻依然色欲旺盛,就以“事成之后給予戶口遷入莫斯科并分派住房”為報酬,收買了一名年輕性感的電影女明星,安排她時時活躍于高層社交場所。一邊,一個公開身份為法國文化部官員的克格勃奧列格·格里巴諾夫籠絡(luò)德讓,成為他無話不談的“好友”,然后帶大使頻頻出入“文藝沙龍”,讓他跟那位妖嬈迷人的女明星“邂逅”。沒有費多少功夫,因美麗夫人(也曾被克格勃“烏鴉”色誘而未落圈套)回巴黎度假而寂寞難耐的德讓就落入了陷阱。當女明星施展妙計挑逗德讓入殼之際,她的“軍人丈夫”突然破門而入,女明星佯裝無地自容;大使則被打得鼻青眼腫,跪在克格勃“好友”奧列格面前央求替他掩蓋丑聞——堂堂一位法國大使就這樣不知不覺落入了克格勃的圈套。不料,事情并沒按蘇聯(lián)當局預計的那樣發(fā)展。德讓被召回巴黎時,戴高樂總統(tǒng)已得知他在莫斯科的“艷遇”,沒有讓他進入“核心”,而調(diào)任了他職??烁癫惦u不成,反蝕了一把米。
今年7月14日《環(huán)球時報》報道了另一事件:1963年10月29日,美國逮捕了克格勃駐紐約間諜網(wǎng)頭目伊凡諾夫,判刑二十年。宣判前,蘇聯(lián)提出交換間諜,被美方認為沒有對等人選而拒絕。為尋找“合適者”,克格勃行動了。10月31日晚上,正在蘇聯(lián)訪問的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蘇聯(lián)問題研究專家巴洪,乘美國大使館的汽車回下榻處。巴洪下車,迎面走來一個青年,把一卷報紙塞給他。巴洪沒多想,接過報紙就塞進上衣口袋。幾個克格勃突然一擁而上,說他口袋里藏有導彈的照片,將他扣留??夏岬峡偨y(tǒng)為此大為惱火,強烈譴責蘇方行為。兩天后,蘇聯(lián)外長克羅米柯會見美國駐蘇代辦,聲明不管巴洪教授干了什么,蘇聯(lián)都將釋放他,但希望美國也放了伊凡諾夫。美國斷然拒絕了蘇聯(lián)的要求。巴洪在被囚禁十六天后獲釋。
一個非常傳奇性的例外是:對“硬漢”菲德爾·卡斯特羅,幾乎所有的間諜活動都無法損他一根毫毛。美國中央情報局暗殺他六百三十四次都告失敗。最富戲劇性的是那次“美人計”——菲德爾的漂亮德國情婦瑪麗塔·洛倫茲,1961年的一天突然失蹤,半年之后才回到菲德爾懷抱。久別重逢無限柔情地纏綿之后,瑪麗塔正要掏槍執(zhí)行CIA的指令消滅自己的大胡子情人之際,菲德爾主動把自己的手槍遞給她:“完成你的使命吧!”瑪麗塔的眼淚奪眶而出,號哭著呢喃:“哦,菲德爾,親愛的,我不能我不能!”我是從一部有關(guān)暗殺卡斯特羅的紀錄片里看到這個鏡頭的(當然這是由演員模擬的),后來得知這情節(jié)來源于瑪麗塔1990年代發(fā)表的回憶錄《我與菲德爾》。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二戰(zhàn)”時期英國政府曾對納粹德國秘密開展一場規(guī)模巨大的“色情戰(zhàn)”。偽稱德國電臺的色情廣播,赤裸裸的色情笑話引起德軍興趣之后,就播放虛構(gòu)的“新聞”,諸如:納粹軍隊用柏林空襲受害者的大腿、胳膊和軀干拼合成了“完美的雅利安女孩”;普通百姓家的孩子頻頻遭受眾多柏林的孌童癖的侵害;外來打工者正在后方開展一場“大競賽”,誰睡過軍人的老婆最多可得大獎;每天公布被盟軍空襲炸毀的房屋門牌號碼;讓德軍官兵人心惶惶,不可終日。而散發(fā)色情傳單和明信片,誘使納粹軍人競相收藏,他們隨手丟棄了那些政治傳單。同時制造軍官的“性丑聞”“性秘密”,以降低他們在軍隊中的威信。對此,英國政府一直諱奠如深。但歷史學家本著還原歷史真實的科學態(tài)度,2004年終于予以揭露,并拍成了紀錄片《性炸彈》(Sexbomb)。其實,當時這種做法就有異議,如英國高管斯塔弗·克力普斯就強烈反對:“如果必須靠這種下流勾當才能贏得戰(zhàn)爭,我寧可輸?shù)?',策劃、組織這一行動的政治情報局秘密小組頭頭塞弗頓·德爾莫在事后也深感悔恨,他曾對女兒說:自己做的事都是錯誤的,但在當時的形勢下。又不得不那樣做。
間諜極大程度幫助了自己為之服務(wù)的國家,立下了功勞,自不待言。至于已失去作用并被擔心會授人以柄的間諜,就會被毫不留情地制造車禍、下毒等等殘忍手段中“永遠閉上嘴巴”。例如當年蘇聯(lián)最高領(lǐng)導人原想利用猶太藝術(shù)家米霍埃爾斯在克里米亞建立猶太共和國,后見米霍埃爾斯在猶太世界聲譽日隆,蘇聯(lián)又感到對自己是一種威脅,就決定讓他從人間蒸發(fā)。執(zhí)行指令的克格勃佯稱一位慕名者要見見他,把米霍埃爾斯騙到一所別墅注射了毒針,再將他扔到一輛載重卡車車輪下,偽造成一起車禍。此類勾當已是克格勃的“看家本領(lǐng)”,不在話下。另一種特殊情況則是:通過交換而從美國回到俄羅斯的間諜已無法適應(yīng)祖國的生活了:在異國富裕、舒適,回國則被洗腦、監(jiān)視。他們渴望重新回到“敵國”去。最幸福的“下野”間諜要算“二戰(zhàn)”時期的英國女諜辛西婭了。她假扮美國記者,接近法國維希政府駐美使館新聞官查爾斯·布魯斯,誘他墮人情網(wǎng),聯(lián)手搞到法國海軍密碼。1946年他們雙雙結(jié)成伉儷,在法國鄉(xiāng)村古堡中安度晚年。
神秘莫測、難以接近,這是普通人對間諜的不易改變的印象。一名演員朝你笑,你能判斷他是真笑還是表演?一個間諜,特別是一個出色的間諜,就更難讓人捉摸了。“她的眼睛后面還有一雙眼睛…,-”1960年代轟動一時的驚險小說《一顆銅紐扣》對女間諜揚諾夫斯卡婭的這句傳神描寫。濃縮著間諜的神秘與可怕!
間諜令人驚怵,而其命運往往又是悲慘的。特別在戰(zhàn)爭年代,手槍、氰化鉀是每個間諜所必備的。手槍用于攻擊也可用于自斃。氰化鉀可滅他人之口:暗殺,更便于滅自己之口:保存秘密。間諜機關(guān)深知:人是脆弱的,經(jīng)不起嚴刑拷打、心理折磨。蘇菲·瑪索主演的《女間諜》(又譯《超級女英雄》)中,抵抗運動頭頭明確宣告:如果被捕,你必須堅持四十八小時(這段時間可讓同志們脫離危險)!然后實在擋不住再投降。這無異說:“叛變”是被允許的,因為身體不是鋼鐵而是血肉做的。當然最好是不投降,不交代,不損害組織(國家)。若要絕對可靠地做到這一點,就是用氰化鉀封自己的口!
除了顧順章之類叛黨求榮、主動投敵者外,我認為,很多叛變者都是經(jīng)受不住靈肉的雙重極端折磨才屈服的:一是酷刑,二是諸如“若不交代就殺掉你全家(或輪奸你妻女)”之類的心理威脅。所以,行為上叛變并不等于思想上就放棄了原來的信仰。對于這號人,我覺得他們會有更深的內(nèi)心痛苦。順便說說,由于社會的長足進步,這類人的藝術(shù)形象頻頻出現(xiàn)在小說和熒屏之中,比如《眼中釘》里的白雪、《紅燈記》(又名《密碼爭奪戰(zhàn)》)里的王連舉等等。他們在為敵人工作時,暗中又為以前的“自己人”留了關(guān)鍵的一手。當然,這兩者都是虛構(gòu)人物。即使像顧順章這樣現(xiàn)實生活中“最兇惡的叛徒”,也不是人們所想象的那樣簡單。據(jù)最新發(fā)現(xiàn)的資料表明,他在大出賣的同時,還做了相當多的保留。顧順章叛變以后,陳賡(顧之好友,兩人曾一起在蘇聯(lián)學習特務(wù)工作)還去顧家跟他長談一夜。徐恩曾在回憶錄里這樣記述顧順章:“我雖然盡量優(yōu)待他,日子一久,他仍感不耐,要找政治上的出路。我們這邊找不到,又去和共產(chǎn)黨勾結(jié),向共產(chǎn)黨提供我們內(nèi)部人事和業(yè)務(wù)報告,后又發(fā)現(xiàn)他有實現(xiàn)暗殺計劃后逃往江西蘇區(qū)的準備……”(據(jù)《世紀》2010年第4期)
誰能徹底了解這個著名叛賣者的真實內(nèi)心世界呢!
說到特工們的命運,在我國,白色間諜理所當然沒有好下場。紅色的呢?也差不多。除了挺得過折磨的、壽命特長者,雖經(jīng)沖擊,可仍有幸贏得一個較為平安的晚年之外,幾乎一無例外地在那場“史無前例”中飽受磨難乃至一命嗚呼。這,在一個連國家元首都沒有法律安全保障的國度里,原本不足為奇。
《潛伏》遠在專家看客同聲叫好、轟動全國熒屏之前,我就連續(xù)幾夜激動其中。我在一則影視隨筆中說過:此劇被吸引的是情節(jié),被感動的是人物??蓾撘庾R里真正受震撼的,不是余則成懸著腦袋的艱險地下工作,而是已經(jīng)彼此深愛、成為真正夫妻的男女主人公大功告成,行將在光天化日之下團圓共慶解放之際,服從政治斗爭需要的訣別——這種比死別更傷心的生離,是遙無期限的。《潛伏》編導慈悲為懷,讓“受寵”的余則成隨國民黨軍統(tǒng)情報站站長吳敬中逃到臺灣,依然讓另一鐘情于他的美女再次作“夫妻”相伴。但姚晨扮演的翠平,帶著余則成與自己的孩子,在業(yè)已解放了的自由土地上,卻被限制在一個小縣城的角落,不事聲張地、默默地、孤寂地等待著誰也說不清的重逢之日。在政治和愛情的雙重制約下,她不得改嫁(當然也不可以有情人),也不能說明自己的身份(一旦暴露,將危及潛入敵營的丈夫的性命)。這種時代和歷史造成的悲涼,襲向看客,徹骨地寒!
諜戰(zhàn)戲,抱著娛樂的心情去觀賞,結(jié)果常常因其依據(jù)的歷史之殘酷而深感沉重!多年之前有部話劇叫《她在含笑中死去》,說的就是一名潛伏在敵方心臟里的間諜,除了最高領(lǐng)導之外,包括當?shù)卣趦?nèi)沒有人知道她是創(chuàng)立功勛的英雄,而認為她是一個頑固的敵人,她的子女也是一直并將永遠地蒙受著“反革命家屬”的陰影。
7月27日杭州日報《紅色特工的海外傳奇》一文披露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紅色特工常修文潛入印度支那為共和國收集情報的奇異經(jīng)歷。我覺得這是全世界間諜中最為特殊的:出于信仰,獲取、提供情報可以不計報酬(如“劍橋五杰”等),但似乎從來沒有活動經(jīng)費要間諜“自籌”的!常修文真的堪稱“傳奇”。還有,黑色幽默竟到如此地步:常修文這位堅定的共產(chǎn)黨員差點死在最徹底的“共產(chǎn)主義革命家”波爾布特的鐵鏟下(不用槍斃可節(jié)省子彈)。他到金邊正逢波爾布特的紅色高棉在革命名義下進行大屠殺,被譽為“東方巴黎”的金邊成了人間地獄。不知常修文遭此劫難,內(nèi)心究竟作何感想?
而不是間諜的間諜或疑似間諜之命運更讓人“無話可說”了。據(jù)8月5日《周末》報道:剛剛(2010年7月)出版的《烽火儷人》(黃美之著)披露的1950年臺灣“李朋、汪聲和為首的蘇聯(lián)間諜案”中,李朋(國民黨中央社記者)及女友、汪聲和及妻子四人被公開槍決??珊髞硗袈暫捅淮箨懽氛J為烈士,李朋則無人“認領(lǐng)”。當時李朋案是因汪聲和的暴露牽出來的。臺灣當局于1950年9月將此案在聯(lián)合國會議上公布,并由此拋出控訴蘇聯(lián)案。李朋、汪聲和等人充當了政治集團之間爭斗的棋子。最后得知汪是烈士,那么李是何許人也?間諜?為誰服務(wù)?疑似而已。唉!
間諜,真是一個讓人感慨萬千的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