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媽媽,肚子疼!”近日,北京市民周女士剛踏進家門,就被女兒喊了過去。周女士看見,女兒趴在桌子上,雙手捂著肚子直叫喊。周女士嚇了一跳,連忙上前詢問,還沒等開口,桌子上的一瓶彩色的東西引起了她的注意。那是一瓶小熊形狀的糖果,顏色極其鮮艷,很是吸引眼球,但包裝袋上卻沒有生產(chǎn)日期、廠家等相關信息,只印有英文字母。經(jīng)詢問,周女士得知女兒是在學校門口地攤上購買的“垃圾食品”。
在一些中小學校門口及幼兒園門口,不少地攤、小店擺滿了造型可愛的糖果、膨化食品、薯條、炸雞、果凍等垃圾食品。這些食品大多造型美觀、色澤艷麗,而且售價不高,因此很受年輕人特別是小朋友們的喜愛。但殊不知,垃圾食品多是偽造或劣質(zhì)產(chǎn)品,過多食用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對孩子的健康發(fā)育更加不利。
浙江省永康市消保委專家提醒老師和家長,選擇食品不能只圖好看好玩,國家標準中對食品添加食用香料、食用色素的含量都有嚴格限制,如果食用人工合成色素過量的食品會危害人體健康。消費者對顏色異常鮮艷的食品最好不要購買,應該盡可能選擇天然糖和天然植物色素的食品食用。
首先,應注意食品包裝上的標志要齊全。食品外包裝上必須標明商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廠名、廠址、電話、生產(chǎn)日期、保質(zhì)期、產(chǎn)品標準號等內(nèi)容。
其次,注意食品成分表中標明的成分。食品成分表中一般要標明食品的生產(chǎn)、營養(yǎng)等成分,表明食品的特性,有些食品成分還要標明添加的其他物質(zhì)。
再次,要注意提高對劣質(zhì)食品危害性的認識。消費者不要一味貪圖便宜,購買價格低廉的劣質(zhì)食品,要選擇知名度高、信譽度好的產(chǎn)品,并盡量到證照齊全的商場、店鋪購買。
最后,要注意加強對食品質(zhì)量相關常識的認識。消費者要學會利用各種直觀方法辨別食品質(zhì)量,同時,要注意掌握各類食品質(zhì)量方面的相關知識。(文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