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s PD,Engle T E,Belk K E,Chapman P L,Archibeque S L,Smith G C,Tatum JD
在小母牛(n=72)和小公牛(n=72)飼糧中添加4個水平的(0、0.25、0.50和0.75)的鎂,飼喂的最后 14 d和屠宰前1 d混群,探討性別和添加鎂對眼肌(LM)質(zhì)量性狀和應激反應的影響,小公牛和小母牛表現(xiàn)出不同的應激反應。屠宰前小母牛比小公牛應激反應強烈,并且表現(xiàn)出明顯的短期生理應激反應,這種應激反應表現(xiàn)為急性交感腎上腺激活,導致肉的硬度增加,但肌肉的pH并不增加。另一方面,小公牛表現(xiàn)出更強烈的敵對行為,混群期間,與小母牛相比,小公牛胴體含較少的肌糖元(P=0.008)及較高的48 h眼肌pH(P=0.042)。小公牛比小母牛的肉質(zhì)硬(P=0.008)。此次試驗中,小母牛及小公牛48 h pH和肌肉的剪切力存在明顯的線性關系(P<0.05)。pH對肌肉剪切力的影響在死亡后的3~7 d最為明顯(P<0.05),死后21 d表現(xiàn)不明顯(P>0.05)。結(jié)果表明,眼肌 pH大于 5.65肌肉韌性可能會出現(xiàn)問題。除非眼肌處置約18 d或更長時間。本次試驗表明,飼糧中添加鎂增加了血清中鎂的濃度,但對生理應激或肌肉質(zhì)量性狀指標無影響(P>0.05),對牛飼糧中添加鎂減少屠宰前應激對牛肉質(zhì)量的影響的研究未有報道。
牛肉;牛;鎂;質(zhì)量;應激;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