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將每年的高考作文題喻為“社會的晴雨表”,如果把那種折射、隱喻式的反映也算上,這話或許有一定的道理。但你如果想要從這些作文標題中直接獲取時代的信息,那我老實告訴你:并不容易。譬如今年吧,我國不少地區(qū)遭受了“百年未遇”(這個不幸的詞語近年來似乎頻頻出現(xiàn)于國人的視野、耳際)的旱災、地震、礦難、澇漬……但你能從今年6月 7日上午9時展現(xiàn)于近千萬考生面前的那20道作文題中嗅出一絲凝重的氣息嗎?
或許我們的命題者是出于好心,不愿將一些過于沉重的東西捎進考場,以致讓本已緊張無比的考生的心再糾結一次;或許是盛世的光輝已將諸如此類的災難稀釋,我們無須再去提及。但是直面苦難、關注民疾理當是我們教育的要義之一,理應成為素有“載道”之命的應試文章不容回避的話題。這一點上,我不能不說,今年的命題與2008年、2009年的作文命題相比,多多少少是一個倒退。前兩年高考作文命題中出現(xiàn)過的與汶川地震、洞庭鼠災、獸首拍賣、虛假廣告等熱點話題相關的時評類文體今年整體性消失,實讓人心生遺珠之憾。
如果要從今年作文命題時事性整體黯淡的背景下尋找出一絲亮色,我以為首推江蘇卷作文題“綠色生活”。江蘇卷作文題這些年似乎一直在走著空靈、高蹈的路線,但今年卻一反常態(tài),與生活貼得很近。正如標題導語中所言:“綠色,生機勃勃,賞心悅目。綠色,與生命、生態(tài)緊密相連。今天,綠色已成為一種嶄新的理念,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碑敹嗌偃顺龄嫌诩堊斫鹈?,專注于洋房別墅,迷戀于寶馬香車;當能源漸趨枯竭,大氣河流悉被污染,天災人禍頻仍……“綠色生活”乃是人類自我救贖的惟一方式。我們確實有必要從孩子們開始培養(yǎng)他們的綠色生活理念了。而這種綠色并不僅僅在于物質生活的簡單,更意味著精神生活的豐盈。在當今這個浮躁、喧囂的社會里,人們沉浮其中,缺少的正是心靈的綠色。我們需要地球的綠色,我們更需要心靈的環(huán)保,需要一種簡單澄澈的人生智慧。
難能可貴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引領作用的全國l卷今年在延續(xù)材料作文的的基礎上轉向了批判性的立意。那幅《有魚吃還捉老鼠?》的漫畫雖說有些避實就虛的味道,但也正緣于這種“虛”,而影射了更為廣泛的社會問題(諸如人才的培養(yǎng)問題、公職人員的瀆職問題),讓考生很容易從身邊找到批判的靶子。還有一道題目,讓我浮想聯(lián)翩:我想到了身外那片廣闊的世界,想到了災區(qū)的難民,想到了為生計而掙扎的民工,想到了瞬間失去蔽身之所的拆遷戶……這便是廣東卷作文題“與你為鄰”。記得一位西哲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孤獨的生命體,每一個別人都是另一個你?!比伺c人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他人的今天也許正是我們的明天。所以,我們與世界上的每一個人為鄰,與世界上的每一個生物為鄰,甚至與宇宙間的每一種物質為鄰,而且之間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忌鷮懲甏宋淖叱隹紙觯欢〞ι硗獾氖澜缍嗌弦环萦H近感——因為我始終“與你為鄰”!連續(xù)寫了兩年時評的江西今年卻讓考生收回鋒芒,運用曲筆,去“找回童年”。這似乎由時評轉向了雜文。浮躁、功利的社會篡改、污染了人們的童心,讓多少人變得過于成熟、過于練達。反璞歸真,是人們內心最為原始的訴求。只是社會大氣候如此,童心可以喚回嗎?而天津卷的“我生活的世界”給人的感覺多少有些空泛,相對于“與你為鄰”少了一種具體感。再說我們高三老師早已將孩子們調教得溫柔敦厚,想從考場作文中讀到直面社會痼疾、抨擊時弊的文章大概很難。天津是幾個直轄市中新聞最少的,今年的作文題似乎也不算搶眼。
今年高考作文中最為龐大的軍團依然是以“回味人生”為主題的作文。四川卷的“人生的點線面”,題目的主旨很好理解:走好人生每一步,將一個個美好的人生之“點”串成美麗的人生之“線”,最終織出絢麗的人生之“面”。山東卷作文則要求就托爾斯泰的名言“人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陰影構成”談感受。內容無非是讓考生對人生的浮與沉、成功與坎坷、順境與逆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去年以一句流行歌詞命題而引發(fā)熱議的北京作文,今年繼續(xù)沿襲援引的手段,不過今年采用的話題較為嚴肅,是溫家寶總理前些年談論過的話題:“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其題旨無須言說,四平八穩(wěn)但略顯陳舊。對此題說三道四的人可能少了,但不是因為它的沒有爭議,而是因為它的了無新意。遼寧卷作文題“大與小的選擇”內容很是耐人尋味,給出的幾則材料揭示的似乎都是一種人生智慧,細細品味如讀莊子。的確,人生很多情況下都是因小而失大,拿捏好人生路上的大與小、得與失、取與舍誠非易事!從這個意義上看,遼寧卷作文題與上海卷的材料作文“捉與放”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陜西卷作文材料揭示的是人的成長與環(huán)境的關系,而這種環(huán)境包括物質(自然)與精神(人文)兩個層面。不過我覺得這道題出給我們的高中生考似乎有些大材小用了,出給高等院校的院長校長、組織人事部門的大官小吏們考考倒是很有必要,因為多少優(yōu)秀的人才坯子正是在這些人手里給整沒了的!而福建卷的作文材料從反面道出了人生中的一種吊詭的現(xiàn)象:真正了解你的并非你自己,我們更多的時候是陷入了一種當局者迷的境地里!而解決這一人生困境的妙法惟有努力認清自己,客觀評定自己的所作所為,尋找生命的最高境界。這與安徽卷作文題所引材料“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的立意有幾分接近。認清自己,了解環(huán)境,找準自己的位置,我們方可成就人生。浙江卷則抓住人生中不時出現(xiàn)的角色變化這一現(xiàn)象命題:“角色轉換之間”。其本意(從文題中的限制性導語中可以看出)似乎與去年該省作文題“綠葉對根的情意”有一種意義上的承繼,“綠葉對根的情意”倡導人要學會感恩,而“角色轉換之間”則進一步倡導“反哺”(當然這更多指的是一種精神、文化層面上的“反哺”)。看來經濟強省浙江是要在下一代身上大量注入親情與文化的因子了。重慶卷的作文題“難題”倒真不是一道難題。你想,除了炙手可熱的“官二代”、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富二代”,誰沒有這樣那樣的難題橫亙于前?同樣好寫的作文題還有海南卷的“參與”。人生是沒有旁觀者的,每個人都在“參與”,所不同的是有人是主動“參與”,有人被動“參與”罷了。就像今年,媒體上透露有30多萬的考生放棄了“參與”高考的權利而直接“參與”到打工者的行列中了。不知我們坐在考場里“參與”考試的考生們是否能夠參透那些放棄高考者的辛酸?去年湖南卷以一道“墊起腳尖”被網上評為“最朦朧作文題”,今年不敢造次,遂以一幼稚園孩子都能理解的“早”字命題,倒也讓人難以逆料。一個“早”字,透出的有努力者的勤奮,有謀生者的艱辛,有先行者的氣魄;也有逐利者的鉆營,有夭折者的傷痛,有早熟者的畸形。一個“早”字讓人愛恨交加。
還有兩道題值得一說。一是全國II卷有關“淺閱讀”的話題作文。“淺閱讀”在當前尤其在年輕人中極為盛行,簡單地以一個“利”或“弊”字來概括很難,也過于絕對,讓中學生來議一議著實很有必要。我們這樣一個文化古國發(fā)展到今天卻難以建成文化強國,實在是每個中國人的遺憾,讓新一代的“讀書人”來議一議這個話題,讓人很欣賞命題者的眼光。而且這道題不涉及到任何敏感話題,相信孩子們大都會實話實說。還有一道是湖北卷的作文題“幻想”,個人感覺與2008年的江蘇卷作文題“好奇心”有幾分雷同。與其在一些挖不出新意的題目里兜圈子,為什么就不能放眼現(xiàn)實,挖掘出一些時新的素材、新鮮的話題?
面對2010年高考作文題,總體感覺是:在直面現(xiàn)實生活(尤其是一些嚴峻的現(xiàn)實)上不盡如人意,“務虛”之風依然強勁,玩味人生的文章占據了作文市場的絕對份額。一位教育專家曾經說過:作文所考查的絕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寫作水平,從中更能看出一個人的人文精神、社會責任和公民意識??晌覀兊淖魑膮s大多在咀嚼人生的題旨里兜圈子,這必然會使高考作文所承擔的更為重要的考查意義喪失。封建時代的白居易尚且知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難道生活在開放、民主已成主流的今天的命題專家們反不明白?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市景山中學高中部)
責任編輯 蕭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