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xiàn)不平凡的理想教育,一直是江蘇省新沂市教育局局長、新沂一中校長孫寧執(zhí)著的人生追求。他用大愛詮釋著教育人生的真義,用至情書寫著教育生命的美好,用智慧規(guī)劃著教育生命的愿景……
充滿悲憫情懷的教育人
孫寧認為,沒有十年以上的從教經(jīng)歷,算不得真正意義上的教師。他常常告誡身邊的人們:“我們面對的不只是學生的今天,還有他們的未來,所以,我們不光要教他們學會求知,更要教他們學會做人,給他們的人生發(fā)展以充滿深情的矚望?!?/p>
多年來,不管是身處一線,還是居于管理崗位,孫寧都會主動、自覺地走進學生的心靈,將關愛送達他們的心坎。
2006年,孫寧還兼任新沂市職教中心的校長。一天,晚自習下課鈴聲響過之后,出來活動的一個學生為了試試自己的力氣,竟把學校的石條凳子摔壞了。這么厚重的石條凳子怎么會被摔斷了?有的領導說,這孩子太頑劣了,一定要從重處理,要記過,要罰款。孫寧說:“記過,可以;賠償,也有據(jù)可依。可是,學生會不會心甘情愿地接受這樣的處理?如果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我們怎么辦?簡單地處理,學生們會怎樣看?要知道,就事論事的處理,很難收獲理想的教育效果!對于我們這些教育人來說,不光要弄清學生是在什么情況下犯了錯,還要洞悉他犯錯之后的真實想法和真實意愿,以便能夠在給他改正的機會時,讓教育的效益最大化?!睅е逃说膼巯Ш蛯捜?,學工部負責人找到了“犯錯誤”的小張同學。沒想到,小張的認錯態(tài)度非常好。他說,老師,真是對不起——我沒有想到能把石條凳子抱起來,卻沒有辦法把它放下去。我損壞了公物,就應該賠償,應該檢討。讓我在升旗時在全校同學面前檢討,也行。面對學生的成長與成熟,孫寧和他的同事們很快達成了共識:不要他檢討,也不要他賠償。
在應該受到處罰的時候,卻獲得了超出預期的寬容,教育人的理性選擇讓學生體驗到了成長的尊嚴。而這,也養(yǎng)成了他們高度的主人翁意識,催生了他們的道德自律。幾年過去了,學生換了一屆又一屆,那塊斷裂的石凳猶在,學校里卻再也沒有一桌一凳受損??吹较踩说囊荒荒?,孫寧感觸良多。他說,學生之所以喜歡一所學校,是因為這所學校里的教師不光教給他知識和本領,更讓他體驗到了做人的尊嚴。
以悲憫之心對待學生,給細弱的生命以尊嚴,孫寧贏得了學生的尊重。而在面對人事改革等問題時,孫寧同樣以悲憫之心待人,讓教師享受著生命的尊嚴。
2006年底,新沂市教育系統(tǒng)實行了財務統(tǒng)管,只需要保留一半會計人員。孫寧和教育局黨委一班人決定通過考試公開、公平、公正地決定原會計人員的去留。考試開始了,112名會計人員全部進入考場,考試過程全程錄像,以便及時調(diào)閱、查驗。結(jié)果出來后, 56個落選者無一人有半句怨言。
有了公平、正義,有了公道、正氣,新沂教育人的心胸豁然敞亮。
觸摸教育理想的先行者
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全身心地投入授人智性、化育心靈的神圣事業(yè)是孫寧的人生夙愿。1984年師范大學畢業(yè)后,孫寧大部分時間任教高三或者分管高三的教學。他在獲得優(yōu)秀的教育教學業(yè)績、取得豐碩的教育科研成果的同時,也形成了質(zhì)樸、執(zhí)著的風格,養(yǎng)成了淡定、從容的氣度。從自己的成長歷程中他體悟到,一個優(yōu)秀教師必須在立足教育,投身科研,尋覓理想。走上教育局長崗位后,他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職權”影響力,引領全市教師參與教育研究,將閱讀、反思、研究化為教師的職業(yè)習慣,將成長化為他們的內(nèi)心需求。
《“以縣為主”管理體制下縣域理想教育發(fā)展理論與實踐探索》是孫寧主持的江蘇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十一五”重點資助課題?!翱h域理想教育”寄托著孫寧渺遠的教育追求,也記錄著他為促進教育主體個性張揚和能動發(fā)揮所作的努力,更是他為教師搭建的學習、研究、展現(xiàn)的平臺。對于教師的成長,既有目標上的激勵,也有方法上的引領,他要幫助教師規(guī)劃心中的教育藍圖,實現(xiàn)人生的教育期冀。他鼓勵將研究重心下移,進行源于生活的“草根化”研究,引導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有價值的教學問題進行探索。他建議在一個教師、一個教研組、一所學校,乃至整個縣域開展富有個性化的研究,形成教師獨具特色、不可替代的有價值、有深度的“小課題”研究網(wǎng)絡,最終建構“縣域理想教育實踐”研究的大廈。他激勵教師在課題研究中既有情感上的承領,又能形成批評、爭鳴與共享、互助相諧和的氛圍。在研究中,他欣賞不同的觀點,尊重不同的聲音,以達成“百花齊放”、“和而不同”的研究情境。
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孫寧這一課題研究的重要價值指向。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孫寧提出改變區(qū)域“教育生態(tài)”的構想。要求每一個教育人不僅要對學生的考試、升學負責,更要對學生的一生幸福負責。要將學校建成文化的殿堂和生命的樂園,努力創(chuàng)建以“書香、書卷、人文、和美、進取、創(chuàng)新”為特征的校園文化,并用文化引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以促成學生的生命化與理想化珠聯(lián)璧合的發(fā)展情態(tài):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靈魂凈化的美好,咀嚼智慧增長的快樂,呈現(xiàn)筋骨舒展的朝氣,體味胸襟開朗的意趣;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傾聽春天花開的聲音,閱讀夏天綠色的訊息,品味秋天果實的芳香,欣賞冬天雪花的飛揚。
實現(xiàn)高質(zhì)量的理想情態(tài)的教育,是孫寧的執(zhí)著追求,而實現(xiàn)高質(zhì)量的教育必須仰仗高素質(zhì)的教師。孫寧的目標是在新沂這塊熱土上,培養(yǎng)出一批鄉(xiāng)村教育家。為此,他力主創(chuàng)辦了《鄉(xiāng)村教育家》雜志……
“理想教育”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催動了縣域教育的均衡發(fā)展,2010年2月26日《人民日報》刊發(fā)了有份量的《期盼鄉(xiāng)村教育家》一文,報道了孫寧領導下的新沂教育改革的喜人成果,一支扎根鄉(xiāng)村的高質(zhì)量教師隊伍正在形成。
“理想教育”不光展現(xiàn)了孫寧的教育智慧,也披露了他的淡泊情懷,彰顯了他的人格魅力。
追尋教育夢想的探索者
孫寧對教育的愛,完全可以用癡迷來形容。然而,他對教育的愛,卻又于深情中透出清醒,深刻里凸顯睿智。他認為,一個區(qū)域內(nèi)的教育“第一人”,不能僅僅靠“權力”來發(fā)號施令,而應該憑借有效的行為引領,讓身邊的教育人真正懂得教育,真心愛上教育,真誠辦好教育。
生活中,孫寧時時處處都是教育的有心人。在他的教育博客里,曾經(jīng)有過這樣一篇教育思考。
一日傍晚,步行回家,看到兩個孩子將繩索系起來套在樹杈上蕩秋千。這是兩個大約六、七歲的孩子。他們一個坐在“秋千”上笑得前仰后合,一個在后面用力地推。隨著“秋千”陣陣劇烈的擺動,這棵行道樹發(fā)出“吱吱呀呀”的響聲,整個樹冠也隨之搖晃起來——這是一棵剛栽上不久的小樹。一邊是天真浪漫的孩子,他們也許在為自己的創(chuàng)意而歡騰雀躍;一邊是苦不堪言的小樹,若不及時施救,很可能會為這兩個孩子一時的快樂付出生命的代價。無疑,我得制止這樣的玩耍。
想了一下,然后若無其事地走過去。我把耳朵輕輕地貼在樹干上,一秒,兩秒……我在耐心地“傾聽”。兩個孩子見狀,停下了玩耍,好奇,而且疑惑。一個孩子怯怯地問:叔叔,你在干嗎?我說,我在聽樹說話,這棵小樹告訴我它被繩索勒得很疼呢,我聽到了它哭泣的聲音。兩個孩子更加疑惑,也跑過來將耳朵貼在樹干上聽,好一會兒,才自言自語:沒有啊。忽然間他們像是悟出了什么,互相對望了一下,看看我,然后拽下繩索一溜煙跑了。
望著孩子漸漸消失的身影,我想,教育者在道義上被社會寄予了無窮的希望,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忘記了自己肩負的責任。而且,教育兒童的時候,應該用自然的方式介入,沒有恐嚇,沒有強制,甚至不需要灌輸?shù)览?。教育,首先要讓孩子感受到教育者人性的美好,要讓自己受教育的過程成為人生美好回憶的重要組成部分。常常想起這個溫暖的故事,常常為這兩個幼小生命的瞬間敞亮而感懷不已。
把這個故事講給老師們聽,老師們佩服我的教育機智。講給同學們聽的時候,卻發(fā)生了始料未及的一幕——
大多數(shù)人聽完故事掌聲雷動,只有一個同學沒有鼓掌,而且,還嘀咕了一句什么。無意中我注意到了這一個細節(jié)。我讓他說說見解。這位同學出奇地大方,他說:老師,你怎么就不認為當時那兩個孩子是被你嚇跑的?你想,天馬上就要黑了,你作為一個陌生人,還說樹里有哭泣的聲音,這是不是夠可怕呀?
一語驚醒夢中人。是啊,教育作為價值引導的工作,總是被教育者賦予了帶有理想色彩的善良的期待,但是現(xiàn)實是很具體的,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那兩個孩子固然有可能通過角色換位、移情體驗理解了我的意圖,但是,畢竟也有合適而充分的理由說明孩子是帶著疑懼和不解的心態(tài)離去的。如果是那樣的話,成全了一棵小樹,卻傷害了兩個孩子:他們以后還能像這一次一樣快樂嗎?他們還會在傍晚時分出門玩耍嗎?他們還敢和陌生人說話嗎?……也許,我當時可以和他們先攀談一下再引導他們;也許,我當時可以幫助他們找一找別的“蕩秋千”的辦法。
…………
自我詰問,然后去肯定心靈所感知的一切。再度遇到類似上述案例,孩子遠去的背影將在我的心中留下一個問號,而不是一個句號。孩子世界的神秘性和不可知性是教育的大美,教育者當滿懷敬畏之心,用熱情,用虔誠,且行且問,慢慢接近自己夢中的香格里拉。
是的,孫寧一直在思考著學校的意義、學校存在的應然狀態(tài)。剛?cè)尉珠L不久,孫寧到某校考查。“局長在去學校的路上,而校長卻在去局里的路上,失之交臂的責任到底在誰?”孫寧語重心長地告誡大家,校長沉下心來辦教育,才能管理好一所學校!同樣,只有和教師在一起,校長才能贏得信任和尊重——有事沒事總往局里跑,雖然不能說是工作浮躁,但也會疏遠干群關系,造成學校工作的浮躁和被動。
孫寧認為,一個教育人首先要養(yǎng)成“高雅的教育品格”,他到教育局任職后出臺的第一個文件就是“禁酒令”,禁止教師在工作日午間飲酒,并一直身體力行。幾年來,在進城教師選拔、各種人員錄用、教師職稱評定等工作中,制定了一整套科學、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并規(guī)范運行,陽光操作,大大改善了當?shù)亍敖逃賳T”的形象。
除了規(guī)范化管理,孫寧還能科學決策,實施人性化管理。到高流初中進行調(diào)研考察時,孫寧發(fā)現(xiàn)一些教師生活有理想,教學有熱情,但因為缺乏有效的專業(yè)引領,專業(yè)成長陷入困頓之中。針對這種情況,他和該校校長徐言軍一起探討鼓勵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途徑。在他的規(guī)劃、指導下,學校決定從弘揚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培養(yǎng)教師的教育家品質(zhì)、尊重教師的獨創(chuàng)性構想等層面入手,鼓勵教師進行專業(yè)生涯規(guī)劃,將閱讀與教學、教育與反思、寫作與成長變?yōu)榻處煹囊环N職業(yè)追求和生活方式。為了讓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獲得持續(xù)的動力支持,他還建議學校利用各種形式及時宣傳每一位教師的專業(yè)成績,在教學樓里懸掛“教師心語”,在學校內(nèi)部評選 “教學能手”,組建“校內(nèi)教學專家組”,進行教育能力和教學業(yè)務培訓,落實課堂的“生命化教育”……科學管理收獲了累累果實,更為重要的是,激起了全校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熱情。
工作上幫助,生活上關心,情感上體貼,每一個與孫寧接觸的人都感受過他至情至性的人性化管理,享受過他那精深涵養(yǎng)所透露出來的人格魅力。
“一枝獨秀不是春,姹紫嫣紅春滿園。希望全體師生以‘小百靈藝術團’成立為契機,不斷進取,努力創(chuàng)新,將校園建成師生成長的樂園!”這是2009年5月28日,孫寧局長在為新華小學“小百靈藝術團”揭牌時提出的希望。這個希望,是他對新沂理想教育的深情矚望,也是他進取人生的真實寫照。
(本欄投稿郵箱:xt6688107@sohu.com)
責任編輯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