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江蘇省教科院基地學校進行科研協(xié)作活動。作為基地學校,我校安排骨干教師赴丹陽基地學校參與活動。作為承辦學校,丹陽基地學校在一開始就急切地展示本校的教育理念。作為同樣的基層學校,特別是在這樣的場合,這樣的心情我們真切地理解,也真心地為他們加油。
“本色兒童”“才情教師”是這所學校提出的學生教育和教師培養(yǎng)的終極目標。因為一直關(guān)注的是“兒童”問題研究,所以當他們提出這樣的教育理念的時候,我真的被吸引了,特別是那“本色兒童”的理念。他們這樣來詮釋“本色兒童”的理念:天性自然、思想自由、學習自主、生活自理。會上,我一邊飛快地記錄,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字,一邊認真揣摩著任何一個修飾詞——“本色”“自然”“自由”“自主”“自理”。我以最快的速度在大腦里搜索讀過的有關(guān)兒童的論述,希望能在第一時間形成自己的認識,無論批判還是認同。
想起盧梭所著《愛彌爾》,一個虛構(gòu)的標榜自然教育的經(jīng)典教育論著。想起夏丏尊老先生所譯著的《愛的教育》,一個尊重兒童情感自然成長的輝煌巨著。想起臺灣學者黃武雄先生著《兒童與解放》,一部追問兒童自然力的影響極大的專著。想起波茲曼所著《童年的消逝》,一部痛訴兒童文化漸被破壞殆盡的批判譯著……
我不禁開始自問:究竟兒童是什么?“本色”二字的修飾,本身是否已經(jīng)掩蓋了兒童自身應有的本真含義?而對“本色”兒童的解讀——“自然”“自由”“自主”“自理”,是否又再一次將其僵化和挾制?以致于“本色兒童”不僅無法揭示兒童的本真,甚至這種僵化和挾制可能已經(jīng)將兒童釘在了我們成人追求自我成功的功利柱上。
接下來的聽課活動中,我急切地想看看,這所學校培養(yǎng)出的“本色兒童”的模樣,或者其在實踐操作層面上如何體現(xiàn)這一理念。
為期兩天的活動中,基地學校安排了班會課、學科專業(yè)課、對話沙龍等活動,提供本次活動交流的載體或展示學校多年來的理念解讀、貫徹與收獲。我認真地傾聽與觀察,希望為其找到可供支持其理念與操作正確性的證據(jù),也為自己的失衡找回平衡??墒?,隨著活動的深入,特別是兒童在其中表現(xiàn)出的種種,我不僅無法找到任何證據(jù),內(nèi)心的拒絕與反對傾向竟越來越嚴重。
場景一:主題班會《同學生日該不該送禮》課上,學生的辯論一開始就上升到“不要鋪張浪費,要考慮爸爸媽媽的經(jīng)濟能力”“要做一個懂得節(jié)約和自立的人”的高度。
場景二:《校長論壇》上,當兩位學生代表被專家問及如何看待老師們的此次活動時,兩位學生表現(xiàn)出的出人意料的成人化話語內(nèi)容與語氣讓我心里越來越不舒服。
愈發(fā)地搞不懂“本色兒童”究竟是什么樣的兒童了!或者更確切地講,我們在實踐操作中如何才能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
回想,這些年的教育經(jīng)歷,不要說在“兒童本色”的研究和實踐操作上做了多少積極、正面的努力和工作,恐怕恰恰相反,我們正變著法兒把兒童原有的本色抹殺掉,轉(zhuǎn)而自以為是地附加上成人眼中的兒童應有的本色。
說真的,對于“兒童本色”我們不應堂而皇之地再自我褒揚,相反,這真是我們這些人的恥辱。
也許,這話有些消極、頹廢了。
畢竟,提出這樣的口號,這本身就是前進的一大步。但我還是想說的是,這以后,我開始告誡自己:以一顆羞愧的心來面對兒童,來看待“兒童本色”吧!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yinjianyang)
責任編輯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