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在密州,因為有了草,才有了密州的綠色,才有了密州的景觀。
密州和美國其他地方一樣,到處充滿了綠??梢哉f,在城區(qū),除了建筑物、構筑物,除了道路、停車場,除了河流和湖面,都是綠茵茵的草地和修剪如鏡的草坪。特別是在一些公園,那一望無際的綠地,讓人看了有一種恍入仙境的感覺,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境界的升華。
哥倫比亞市的草應該是密州的代表。這里是大學城,集中了密州最人文化的精華。剛來密大時,正是草們返青后茁壯成長的五月,滿眼的綠色中,看出它上乘的草坪布局、管理水平和景觀效果。
在密州,草們的作用是巨大的。
草們美麗著密州的景觀。美麗的哥倫比亞,美麗的密蘇里大學,如果沒有草們的綠色,就不稱其為美麗。在校園里,隨處可見的綠地,形成了學??傮w布局的基本底色,映射著草坪間高大的樹木和風格各異的建筑。在城區(qū)內,行車道和人行道之間也鋪了綠色,行人猶如水上漂、畫中行。在城郊處,綠地一片連一片,猶如錦緞連錦緞,把城市完全包圍在綠色之中,形成了城市這艘巨輪行駛在碧波連綿的海上的動感。
草們提升著人們的生活質量。草形成的綠色,已經全面滲透到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之中。密大校園里,有很多學術性和實用性研究機構,它們的辦公樓周圍,都有或大或小的草坪相伴。我認識的一位華人教授說,從綠色中,他們會感到工作的愉悅,激起創(chuàng)造的靈感。校園內的草坪上,更能看到學生們或坐或躺看書學習的場景。怪不得我們在臨出國前的集中培訓時,外教老師堪德絲——一個長相標致的來自美國猶他州的女孩,囑我們不要忘了拿塊塑料布墊,到了美國的大學可以席草地而坐看書學習。密州的家庭大體相似,住房除了有大與小、豪華與普通之分外,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房前屋后,都有自家的私家草坪。草坪上設置了陽傘,擺放了桌椅,有的還在兩棵大樹之間自制了簡易的秋千,好不愜意。傍晚時分或是周末休假,看到有不少家庭歡聚在草坪上,盡情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好不使人羨慕。每當看到這幅情景,孤寂的我走在大街上,雖有美景、有時也有美人養(yǎng)眼悅目,但心、中不免油然產生一種惆悵。在密州,人們對草坪的偏愛還體現著美國人的文化和文明。據說,當一家的草坪不能及時修剪時,鄰居有權舉報,因為他認為影響了他的生活質量,管理部門就會很快找到戶主,要求盡快修整,否則就作罰款處理。我想,這種情況如果在咱們國家,要么幫鄰居修剪一下,要么兩家早就打得不可開交了;如果真有罰款的事,我們肯定要托托關系找找人,求得個少罰或不罰。但人家美國人不興這一套。有些人家外出旅游,時間久了,回家來首先迎接你的是幾張罰單,因為管理部門早就替你雇人及時修剪了草坪,你只能乖乖地照單付款了事。所以,美國人包括華人外出旅游,都要叮囑朋友及時幫忙修剪草坪。在這種管理方式下,保證了每家草坪的整潔,保證了整個城市綠地的整潔,從而保證了整個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和美化。
草們啟迪著人們的思想。條件折射思維,環(huán)境激發(fā)靈感。這應該是有道理的。試想,當置身于無垠的綠色之中,誰的思想能不受感染。誰的心靈能不為之而震撼。一個空氣清爽的早晨,我們去城市西郊的耐克公園打網球,休息時我跑到高爾夫球場上,看到那如茵的綠地,覺得那簡直不是人工做的,而是上帝賜予的杰作。我禁不住一下子躺在上面,伸展四肢,長吁一口氣,頓感渾身的舒坦與順暢。仰天望去,湛藍的空中潔白的云隨風走著,我的飛揚的思緒也隨潔白的云走著:我想起了我的同事們,他們可好?我想起了我的朋友們,他們可好?我想起了我的家人們,我長這么大還是第一次出這么長時間的遠門,他們都已經處于高齡或肩負工作與生活的重擔,現在他們可好?盡管我離開時,他們一再表示。放心去吧。家里一切都會很好的!
我躺在如茵的草坪上,仰天望著,湛藍的空中潔白的云隨風走著,我的飛揚的思緒也隨潔白的云走著……
樹
在密州,因為有了樹,才有了密州更加富有層次的綠色,才有了密州更加壯麗的景觀。
隨心漫步在密大校園里,微風輕拂中感受到了樹的景致、樹的溫情。時間一長,更感受到了樹的寬厚、樹的啟迪。記得剛到校時,正是五月中旬的好天氣。密大沒有連綿的院墻,沒有氣派的大門,更沒有凡來人必登記的門衛(wèi)和傳達室,我對密大的一切都感到十分的新鮮。密大的校園,幾乎就是哥倫比亞這座城。在我驚訝于密大的靜謐、典雅、書卷和活力這種濃厚氛圍的同時,我更驚訝于密大那數不清的樹、大若參天的樹、各具性格的樹。后來去的地方多了,方知偌大的密州城外是森林,城內是園林。密州,蔽于樹的蔭下。
密州的樹,以不同的景致,給人以不同的印象。
一樹一景。在從我們所住的公寓去教室的路上,有一個小型廣場。廣場靠路的邊上長著一棵巨大的楓樹,矗立在那兒,頗有些頂天立地的氣概。它樹干碩壯,樹冠如蓋,枝葉繁密,樹齡大約有二百多年吧。從遠處看去,就像一位年富力強、精力充沛的中年人,給人以穩(wěn)重、干練、踏實之感。二百年了,它沐浴了多少風和雨,目睹了多少人和事;它又經歷了多少愛和痛,體驗了多少悲和喜?我們雖然不得而知,但從那飽經滄桑的干上和肥厚滋潤的葉上,它向人們展示著它的經世的風采和處事的定力。
一組一景。我們所到之處,特別是禮拜天外出旅游或是到公園游玩,經常會看到一簇一簇的樹木,也可以說是一組一組的吧。它們或是同類合并?;蚴窍嗨平M合,遠望或近觀,側目或是正視,都會給人以不同的印象和感受。在哥倫比亞市的西郊,耐克高爾夫公園是人們鍛煉和休閑的好去處。偌大的公園,要是步行走下來,很是費時間。一眼望不到邊的綠地上,生長著許許多多知道名字的樹和不知道名字的樹。由于對原始森林的合理保留和公園需求的人工斧鑿,使這里的景觀在古樸中透著精美、現代中洋溢著純真。那些滄桑的老樹、健碩的大樹和茁壯成長的小樹聚在一起,宛若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抑或是一個和諧融融的社會。有一天,我發(fā)現一組樹,是生長在水邊的。遠看三棵樹,走近才看清是五棵樹。它們根連著根,干比著干,枝搭著枝,葉疊著葉,相互緊擁,抱作一團,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樣子。我想,此時把它比作一個家庭、一個團隊、一個利益集團或是一個國家,似乎都可以。但在我的心目中,它更像一個家庭。它不禁使我想到,處于美國中部的密州,傳統是它的本色,淳厚是它的風格。在看似漫天清風,實則魚龍混雜和四面靡歌的北美大地上,它特立獨行著,頑強地挺立著。說來有點古典的悲壯和現世的感動。據說,全美在2005年底,非婚家庭已首次突破一半,占到全部家庭的50.2%。而在密州、在哥倫比亞,我們看到的卻是一派天倫之樂。在七月份的一次課外作業(yè)中,老師讓我們各找一位美國人,讓他們回答自己認為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件事情。我們團的18人找的18位美國人中,有16人回答第一位的是家庭。當時我到體育館鍛煉,借機找的是一位在出入口處負責刷卡的姑娘。當我問她為什么把家庭放在第一位時,她揚起她那漂亮的臉蛋認真地說,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人才能幸福一生。她企盼的眼神和幸福的笑容讓我心動,至今猶在眼前。
一行一景。在密州,因為森林覆蓋了它的面積的三分之一,故樹的景觀多呈自然態(tài),很少見有成行成排的。城區(qū)的景觀樹和園林樹都按照規(guī)劃的要求作了精心布局,按照密州的土壤、氣候和城市主題的需求選擇了不同的樹種,分為針葉樹、開花樹和大的樹蔭樹,一般以楓樹、銀杏樹和松樹為主,輔以其他樹種和灌木。按照功能的不同,它又分為行道樹木、停車場樹木、庭院樹木和公園樹木。這種精細的劃分和準確的選種,保證了密州的城市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美麗景觀。所以,成行成排的樹只有在城區(qū)才能偶爾見到。令我頗有感慨的一行樹,是在六月的一天清晨,在清新的空氣里和輕風的吹拂下,心情爽朗地去散步時發(fā)現的。當我來到一個社區(qū)時,在一個私人住所前,看到了一排成行的大樹。這里十幾株銀杏樹。它們那挺拔的樹干、簡練的枝杈和蓊郁的葉片,在藍天白云下顯得更加青翠。初出的太陽照在它們身上,一半是濃郁,一半是燦爛。透過這排大樹,草坪深處是一座乳白色的兩層別墅,掩映其中,若隱若現。這所院落雖然像美國其他地方一樣沒有院墻,但這一排高大挺拔的樹木,卻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似乎是自由與法律的分水嶺。它使我聯想到,從1620年的第一批歐洲移民踏上北美這塊神奇的土地正式簽訂《五月花號公約》起,到1776年《獨立宣言》的公開發(fā)表和以后《憲法》的頒布實施,美國人就把弘揚個人主義和保護私人利益深深地根植于他們的理念之中,進而形成了美國現代文化的核心。表面上看似無度的開放和無限的自由,實際上有著健全的法律和嚴格的制度在約束著、規(guī)范著。鳥兒可以自由地飛,但那只能在籠子里。即使在道德范疇內,官場上的失譽、商場上的失信包括情場上的失德,都會讓你幾乎沒有機會去改正。他們不信奉“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的格言,而踐行的是人生在世、誠信至上的理念。因為聯邦法、州法、行規(guī)等都很明確,如果違犯,那只能是行為上的故意。除非是精神智障者。在美國,在密州,在法律和自由的關系問題上,似乎應了中國的一句俗話,關在家里我怕誰?出了門去誰怕我啊?
一片一景。在密州,成片的樹林和浩瀚的森林到處可見。看著成片成片的樹林,我想,美國如此好的植被,應該是上帝賜予與人類保護有機結合的結果。直到現在,密州的森林面積仍有增無減,因為法律規(guī)定,采伐森林,伐一補二。森林也就罷了,城市里那些參天大樹是怎么留下來的?有時我會看著這些大樹發(fā)呆,眼前仿佛幻出一種場景:那是我們誰也沒有見過的遠古時代,北美大地蒼茫蔥郁,萬物勃發(fā)。植物與山水同生,生靈與日月共戚。后來,土著的印第安人辛勤地耕耘在這塊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給自足,其樂融融。后來,一伙白人來到這里,在印第安人懵里懵懂中,白人變成了主人。后來,白人們以土為家,在已經成為森林的地方設堡建城。值得慶幸的是,建城時白人拿了一個規(guī)劃,哪些樹去掉當建材,哪些樹留下作景觀,都一一標明。后來,就出現了城市。后來的后來,就變成了今天的樣子。當我漫步在成片的樹林中時,置身其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綠色?什么叫生態(tài)?什么叫宜人?置身其中,在盡情享受這天然氧吧的同時,又容易使人產生一些沖動和激情,想發(fā)問,想吶喊,更想抱住一棵大樹來尋求一種新的力量……
當我即將離開密州的時候,已是秋末冬初。樹們有的已葉落歸根,伸向天空的干枝顯出它的蒼勁;有的紅火一團,為城市的美景奉獻自己的歡顏;有的金甲披身,似乎在留戀著秋的收獲;有的仍綠沐寒風,顯示出生命的頑強。葉子落也好、留也好,紅也好、黃也好,只要是樹,來年,還是生機一片。
雨
7月9日,是禮拜天。一早起床去跑步,從公寓出來,看到地面上一層水明晃可鑒,以為是公寓工作人員起了大早灑的水。但一想不對,美國人在禮拜天向來是不早起做工的。向路面上和草坪上仔細一看,原來是下得一場雨所致。真是的,昨晚12點以后睡覺,根本就沒有聽到下雨或是嗅到要下雨的樣子,而這雨就是這樣下了。這大概是在凌晨以后吧,它輕輕地、細細地、綿綿地,在人們的熟睡中,像是怕影響了人們的酣睡,又怕是驚擾了人們的美夢。更像怕是驚醒了在母親懷抱中那甜睡的嬰兒。而當人們早晨醒來、出門來,看到的是水洗過的天空、潤過的空氣。一縷清風吹來,心曠神怡,使人從懵懂的睡意中清爽頭腦,同時給人以萬物生機的感覺。
剛到密大的前兩個月,幾乎每周都要下一場或一陣雨,而大多都是在夜間。頭一天的下午還絲毫沒有要落雨的跡象,但第二天早晨就是濕漉漉的一片,陽光照樣燦爛。有人說,這是密州的雨通人性,夜間下雨不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而且悄無聲息,像是一位忠于職守的天使,什么時候需要濕潤了,就適時地下一陣雨;什么時候需要清洗路面了,就下它一場雨,很是會往人的心眼里做事。密州的雨滋養(yǎng)著密州大地,使草更青、樹更綠、花更艷,同時也滋潤著密州人的心田,使他們摒棄煩惱,心地更清純。
密州的雨對密州的人是格外親近的。
有一個雨天,我們步行去市中心參加一個朋友聚會。在紛紛的細雨中我們擎?zhèn)愣小5搅耸兄行牡拇蠼稚希唤浺忾g發(fā)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打傘的就是我們這幾位,而街道兩旁行走的美國人,竟然沒有一個帶雨具的,他們像平常一樣邁步疾行或緩行,絲毫不像是空中落雨的樣子。有些男士肩上已經明顯地帶有濕漬,有些女士的前額上也已經有幾縷秀發(fā)貼上。我懷疑雨是不是還在下?我收起傘,雨還是在下著,它輕輕地、細細地、綿綿地……我不禁駐足觀察,仿佛恍然大悟:我們是在躲雨,他們是在找雨;我們是在遮雨,他們是在享雨。難道這也是文化差異所致?仔細觀來,還真有點道理。美國人對大自然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他們采取的基本態(tài)度是融入、享受,不僅是雨水、陽光,甚或是大海、森林……
看著雨中行走的人們,我揣摩著此時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是不是認為這是上蒼對他們的無償賜予,誰能多得到幾絲雨,誰就能得到更多的福祉。他們是不是認為這是上帝對他們的輕柔地愛撫,在美國這個篤信耶穌的國度里,上帝是他們靈魂中無尚的至尊,他們的一生都在你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的輪回中不斷得到精神的升華,似乎誰能多得到幾絲雨,就能夠多得到上帝的愛撫,誰也就能得到更多的人生真諦。他們是不是在工作中和生活上遇到了什么大的困難或新的起點,認為可以在清涼的雨中得到靈感,尋求突破?以密州人求實的性格和務實的作風來推斷,他們一定會抓住機遇。從現在做起,從這件事做起。
這時,一位婦女推著一輛童車迎面走來,母子同沐雨中。大約有一歲的金發(fā)碧眼的小男孩宛若橡皮玩具一樣那么精致、那么可愛,頭上、臉上濕漉漉的,顯得更加水靈。他嘴上塞著一個奶嘴,小嘴不停地嚅動著,像是在貪婪地吸吮著雨的滋潤,吸吮著人的滋養(yǎng)。在這種滋潤和滋養(yǎng)中,他健康地滋長著。
原來,密州的人對密州的雨也是格外親近的。
水
美國人對上帝的尊崇,與他們的宗教信仰有關,更與他們所享有的豐富的資源有關。他們認為地上生的、水中流的、地下埋的那無限的寶藏,是上帝賜予他們的。上帝能賦予他們拯救人類的職責,同時又賜予他們賴以完成使命的資源。豐富的水資源,便是其中之一。我曾于七月下旬小住芝加哥市幾天,泛舟在五大湖之一的密歇根湖廣闊無垠的水面上,就有一種出海遠洋的感覺。
密州像美國其他地方一樣,既有豐富的水資源,也有深厚的水文化。在密州眾多的河流和星羅棋布的湖泊中,最有影響的當屬密西西比河和密蘇里河了。
美國最著名的密西西比河和密蘇里河均流經密州并呈T形在其境內的圣路易斯市交匯。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長的河流,也是世界第四長河,全長6270公里。它是北美大地上流程最遠、流域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懊芪魑鞅取笔怯〉诎踩藢@條河的稱呼,意為“大河”或是“眾水之父”。它同時還被人們稱為“老人河”。上世紀20年代,《演出船》作為百老匯首開先河的代表佳作,生動地講述了該河上一只流動劇院船上發(fā)生的故事。劇中的一曲《老人河》,唱出了密西西比河古老的歷史和兩岸人民的生活,至今流傳不衰。河長流,曲長響,形成了一支河之魂的交響曲。密蘇里河是美國的主要河流之一,它發(fā)源于蒙大拿州黃石公園附近的落基山脈,流經4300公里后在密州的圣路易斯注入密西西比河,形成渾然一體的巨大水系。密蘇里河的名稱也來源于印第安語,意為“大獨木舟之河”。
兩河給密州帶來了豐富的收獲。密西西比河在流經4000多公里來到密州后,沒有了上游因崇山峻嶺而形成的急水湍流,也沒有因逶迤千里而形成的曲折蜿蜒,它在把千川萬流匯集到它的懷抱中之后,向密州展現了它的水流穩(wěn)定、航道深闊的溫順性格。由于它的經濟價值,從而使密州成為美國的比較發(fā)達的平原地區(qū)。密蘇里河作為密州的母親河,與密西西比河相得益彰,在密西西比河由北向南流經密州滋潤東西兩岸大地的同時,密蘇里河由西向東流經密州又同樣滋潤著南北兩岸的大地。這種縱橫交錯的水網體系,形成了密州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發(fā)達的農業(yè)生產和極具規(guī)模的工業(yè)體系,使密州居于全美重要地位就不足為怪了。
兩河給密州帶來了無限的風光。我沒有暢游密西西比河的經歷和體驗,只是在圣路易斯該河的岸邊上領略了它的點滴風光和一抹胸懷。但是從18世紀法國作家夏多布里昂的作品中形成了我深刻的記憶。他在他的浪漫主義小說《阿達拉》的序中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密西西比河兩岸的北美原野風光。西岸是草原,是悠閑地在草原上漫游的野牛?!安菰煌麩o際,綠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際與藍天連成一片?!睎|岸則到處是樹木的世界?!八鼈兏呗柸朐?,為目力所不及?!蔽蚁耄F在已是時過境遷,那一望無際的草原和高聳入云的樹木變成了什么樣子?密蘇里河在兩個世紀的歲月里,似乎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原來的密蘇里河不像現在這樣河面寬闊、水流順暢舒緩,當年那是一條咆哮危險的河流。7月31日我們去密州的州府杰佛遜市參觀,在州政府的議會大廈上,我們就清晰地看到了不遠處由西向東靜靜流淌著的密蘇里河。當年美國前總統杰佛遜設立密州在這里確定州政府所在地的位置時,決定依河而建,恐怕也是動了一番腦筋的。我們接觸到的哥倫比亞市的一位市民說,泛舟密蘇里河,實在是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水流就在你的腳下奔涌流淌。不論你在哪里行舟,都不會遇到阻礙或者不便,感覺的只有綿延不斷的水體,同時還有一種自慚形穢和充滿力度的復雜感受。
兩河還給密州帶來了睿智的啟迪。密西西比河綿綿6000余公里,吸納了多少河流大川?包括像密蘇里河這樣的4000公里長的大河也在人海前納入它的體系。這是何等的力量!沒有這些千萬個支流的涌入,它就不會具有那巨大的流量、湍急的流速和滋潤大地的能量。這就像美國的現代的多元文化,它以吸納百川的胸懷,吸引著全球之人才、之資本、之精華,來共建自己的幸福家園和美好國度。
密州也概莫能外。密蘇里河在造福人類的同時,它還是美國人冒險精神的標志。在二百年前,美國探險家梅瑞威德爾·劉易斯和威廉·克拉克沿密蘇里河逆流而上,直到太平洋岸邊,歷時三年時間,創(chuàng)造了美國探險史上的奇跡。從此以后,數以百計的探險家和數以千計的墾荒者來到這里,開辟了密州最早的發(fā)展史,在密州這個通往美國大西部的門戶上留下了深深的歷史印痕。美國社會為此還舉行了盛大的200周年紀念活動?,F在看來,是密蘇里河培育了美國人勇于冒險的精神,使他們在其他各個領域都敢于冒險?還是美國人固有的冒險精神征服了桀驁不馴的密蘇里河,從而使它造福人民?如果有可能的話,我想請教一位密州人,看能否得到一個滿意的回答。
(選自作者散文集《走進密蘇里》)
華藝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