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經濟持續(xù)、高速的增長,為中國油畫市場健康有序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本文通過對藝術市場的形成背景、收藏特征來分析中國油畫市場的問題和前景。
關鍵詞:油畫市場 收藏 中國油畫
法國文藝理論家丹納在《藝術哲學》中曾明確指出:“藝術品的目的是表現某個主要的或凸出的特征,也就是某個重要的觀念。”這個重要的觀念其實就是藝術品所處時代的社會觀念意識,所反映的應該是社會的時代特征。目前,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文化生活與精神需求的不斷提升,我國進入消費時代,消費者強大的購買力不僅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發(fā)展,同時在文化藝術領域也掀起了深層次的變革,藝術家不論是處于自愿還是被迫,他們的創(chuàng)作和研究無疑受到當前社會商業(yè)意識的影響,并且正沿著這個商業(yè)軌跡前行,這也必然對我國當代油畫藝術市場的形成與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
當代中國油畫市場,在歷史與現實的雙重覺悟中已經自覺地適應了新時代的意識特征,進而進入了一個多元化的發(fā)展格局,藝術潮流的脈絡變得難以捉摸。當市場經濟與藝術文化發(fā)生撞擊后。油畫作品在藝術思想、藝術風格上發(fā)生了轉型,當新的藝術思想不斷滋生時,藝術家更看重個人的經驗,價值的判斷和市場的走向,成為他們藝術創(chuàng)作風格上的標準。這種個人經驗由于藝術家不同的生活經歷和背景出身轉換成藝術語言就產生了極具個案性的特征。所謂的“創(chuàng)造”越來越多,令人眼花繚亂,一時間,誰是主流,誰是邊緣?難以判斷。
我國油畫市場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在經歷了短短20多年的發(fā)展,從無到有,逐步向著規(guī)范化、制度化邁進,一個新興的油畫藝術品市場正在崛起,油畫市場中的畫廊、博物館、經紀人、拍賣公司、新聞媒體等中介對當代中國油畫市場的形成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個成熟的油畫市場需要合理的商業(yè)操作,這不僅有利于藝術家的個人發(fā)展,而且可以擴大藝術作品的影響輻射力。然而,在經歷九十年代突進式的發(fā)展后,本世紀油畫市場則進入了一個相對平靜的整合期,隨之一些問題也就顯現出來。例如。油畫作品的藝術價值的缺乏以及我國藝術市場中文化氛圍和人文環(huán)境的缺失等等,還有市場的過度炒作,造成油畫作品價格的盲目暴漲,這無疑對我國當代油畫市場的健康發(fā)展起到嚴重的制約作用。
縱觀我國當代油畫市場,主要有以下幾個市場收藏特征,首先是我國早期油畫作品,主要以林風眠、徐悲鴻、顏文梁、潘玉良等為代表,他們作為我國現代油畫的奠基者,在我國美術史上具有崇高地位,作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其次是旅居海外的華人油畫家,主要以趙無極、朱德群等為代表,特殊的留學與學習經歷使得他們吸收東西文化的精髓,以獨特的東方藝術精神結合西方的藝術語言和表達方式創(chuàng)作出極具東方藝術語境的油畫作品;再者就是國內學院寫實派畫風的藝術家,主要以陳丹青、楊飛云、王沂東等為代表,由于我國的文化特征和視覺審美經驗,寫實油畫要比抽象或其他形式的油畫作品更具有觀賞的意義,從而擁有廣泛而穩(wěn)定的市場基礎;還有一個特征,就是多元化風格的當代中青年油畫家作品,他們個性風格和時代特征明顯,依據前衛(wèi)或波普等藝術風格獲得西方藝術市場的認可,主要以張曉剛、方力鈞、劉小東等為代表。以上所述是目前我國當代油畫市場的幾大主要板塊,然而,近年來,有一個藝術市場備受藝術界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可以說是異軍突起,創(chuàng)造了年銷售油畫100萬張、銷售額達上億元、占領世界油畫市場60%的驚人成績,這就是被譽為“中國油畫第一村”的深圳大芬油畫村。它的市場特征是純粹商業(yè)性和復制性的,由于成本低廉、市場需求大,在十幾年的時間里得到迅速發(fā)展,其獨特的工廠化生產方式,使其成為世界性的油畫商品制造基地??墒窃谄浒l(fā)展的同時,也受到來自專業(yè)藝術界的非議,認為其已經遠離油畫藝術,侮辱油畫藝術,甚至根本談不上是油畫藝術??墒?,我們認為,作為一個油畫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至少適應了現階段我國市場的需求,滿足了一部分普通百姓的欣賞需要,為公眾在更寬泛的基礎上獲得了文化權利,推動了油畫的普及。市場的選擇是殘酷無情的,它不是某個人或某機構所操縱的,完全出于市場的真實需求。不論所謂的精英油畫藝術或是庸俗的復制油畫,它的市場形成都是反映了當前普通民眾過程性、階段性的視覺審美需要。
由于我國社會意識形態(tài)、歷史因素以及創(chuàng)作審美精神等方面的影響,使得普通民眾從知識背景、視覺經驗上都對油畫藝術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在民眾沒有充分了解和欣賞的前提下是很難去參與、收藏或投資的,市場的需求和正常的機制也很難形成,這樣的油畫收藏市場其實是被動和無奈或者說是表面的。雖然目前油畫市場出現了一些個人收藏家,他們一般都是社會中受過良好教育的精英分子或者是一定財富的擁有者,但由于這種操作方式極具個人性,因此變數也就很大,出現突然間的進場、突然間的消失都極有可能。也容易被市場中某些炒作現象所迷惑,這就導致市場的不穩(wěn)定性。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全球文化格局的改變,尤其是中國經濟的強勁發(fā)展,給當代中國油畫市場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收藏群體也在日益壯大,正在建立起不同風格的收藏架構,而且隨著價值觀念的深入和文化自覺的加強,尤其是民族文化的自信使得民眾的審美標準得到逐步確立,對中國油畫的審美價值認同日趨穩(wěn)定,中國油畫正在獲得越來越公正的價值尺度,開始發(fā)現其自身的位置。并正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市場角色。中國油畫市場作為世界上一個新興的油畫市場,正在引起世人的廣泛關注,我們可以預見,未來的中國油畫市場將從現今的起步階段,進入一個高速發(fā)展時期,并將融入整個藝術市場的洪流中去。
藝術作為人性中最深刻、最復雜的共享行為,藝術家根據自身的生活體驗去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當藝術家探索與創(chuàng)造的視覺成果呈現在世人面前,企圖通過藝術作品來喚起欣賞者精神上的共鳴時,它需要的是藝術史研究者、美術館、博物館、畫廊、拍賣行等公共和商業(yè)中介機構以及媒體、政府部門等方面的通力合作,引導受眾去體驗和理解藝術品,使藝術市場形成群眾廣泛參與的深厚基礎,得以充分發(fā)展。使普通民眾更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的文化生活,這樣油畫藝術市場才能得到真正的健康發(fā)展,油畫市場明晰的參考體系和收藏機制才能得以建立,中國油畫市場潛力的厚積薄發(fā),是中國藝術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中國藝術市場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