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新型教學組織形式。所謂合作學習,就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目標與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具有四個基本特征: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小組明確的目標達成為標準,以小組成員相互依賴的合作性活動為主體,以小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和獎勵的依據(jù)。
在我國的幼兒園教育中,由于傳統(tǒng)教學理論的影響和教學條件的限制,集體教學和個別化教學兩種教學組織形式運用較多,而對小組教學形式卻涉足較少。小組合作學習與集體教學活動相比,強調(diào)學習的交往、互動與分享,有助于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幼兒平等地參與學習,并有充分發(fā)言和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小組教學形式還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力,增強社交能力?;谛〗M合作學習的獨特作用和優(yōu)勢,我們針對幼兒園教學的現(xiàn)狀,擬在研究小組合作學習的眾多理論的基礎上,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探索適用于幼兒園各年齡段幼兒、操作性和系統(tǒng)性強、內(nèi)容充實的幼兒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課程。
在幼兒階段,幼兒對合作的認識尚處于形式認識階段,即對合作的基本組織形式——“幾個人在一起”有了較為清楚、明確的認識,但對合作的一些內(nèi)在、本質的特征,即共同目標和行為配合等的認識則明顯不足。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對合作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其對合作本質特征的認識也不斷深入和明確化,5-6歲是幼兒合作本質認知迅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據(jù)此,我們對幼兒小組合作學習采取一種漸進式的研究,即從滲透到支持,最終走向自主。在自主式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概念里,“自主”是指尊重幼兒自己的意愿,有選擇、主動地進行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幼兒在小組中能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協(xié)調(diào)行動,自發(fā)地分配角色,互相分工共同完成任務。
我們采用行動研究法,以設想計劃→行動實施→觀察分析→反思總結四個循環(huán)階段為研究模式,不斷發(fā)現(xiàn)新問題,及時解決問題、調(diào)整對策,使研究更具實用價值。
一、完善準備,開展實施
(一)準備階段
1. 確定實驗班
2. 收集資料,確定具體實施方向
(二)全面實施階段
第一階段:小班滲透式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通過三種活動,探索以“游戲、情景、對話”為教學特征的滲透式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模式。重點解決如何引導幼兒從獨自游戲向合作活動過渡等問題。
1. 設置合作游戲區(qū)域。在特定的游戲情境中,讓幼兒體驗幾個人一起游戲的形式。
2. 日常小組合作活動。結合常規(guī)教學每周設計1-2次專門的小組合作活動,引導幼兒開展合作游戲。
3. 重點小組合作活動。定期采取全程拍攝的形式記錄活動過程和課題組的討論過程,指導實驗班下一步實踐。
第二階段:中班支持式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通過主題式小組建構活動和探索式科學活動,探索以“體驗、參與、對話”為教學特征的支持式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模式。重點解決如何幫助幼兒組建有效的合作小組,建立活動規(guī)則等問題。
1. 主題式小組建構活動。包含班級的區(qū)域式建構活動和大型主題式建構活動。
2. 探索式科學活動。選擇探索性和操作性較強的科學領域內(nèi)容,由教師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引導,協(xié)助幼兒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3. 重點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延續(xù)上階段的做法,拓寬參與面。
第三階段:大班自主式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通過主題探究合作活動、拓展合作活動等,探索以“合作、探究、對話 ”為教學特征的自主式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模式。重點解決幼兒如何運用已有的技能和經(jīng)驗,自主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等問題。
1. 主題探究合作活動。選擇科學性和探索性較強的主題,協(xié)助幼兒根據(jù)問題與興趣形成學習小組;提出具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激發(fā)幼兒合作的內(nèi)在需求;把材料的收集整理作為學習的過程,發(fā)展幼兒協(xié)商分工等合作學習技能。
2. 拓展合作活動。開展多樣化的團隊合作活動,如生活活動、社區(qū)活動、競賽活動,拓展幼兒的合作活動形式。
(三)成果收集階段
二、有效總結,逐步提高
(一)把握幼兒小組合作活動的重要因素,逐步促進幼兒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
1. 發(fā)揮小組長的作用
組成一個合作小組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首要任務,而一個小組能否有效地開展合作活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小組的凝聚力。要形成小組的合力,一個核心人物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小組長。
(1)培養(yǎng)小組長的角色意識。小班幼兒在做游戲時沒有固定的玩伴,在游戲時表現(xiàn)出自我中心主義。為了讓幼兒適應小組合作活動的形式,在小班階段,教師把幼兒按能力、性別等差異組成了固定的四人活動小組。小組長在這個階段的重要作用就是把四個組員團結起來,形成凝聚力。在教師的不斷提醒之下,小組長心生責任感,時刻牢記把組員團結在自己周圍。經(jīng)過持續(xù)的角色強化,小組長從剛開始茫然的狀態(tài)到能帶領組員進行小組活動,有了一定的威信,小組成員也樂意接受他們的意見。
(2)凸顯小組長的角色作用。在中、大班階段的小組合作活動中,小組長的作用更加重要,承擔著分配角色、維持紀律、協(xié)調(diào)關系等工作。實踐中,我們認為,要想發(fā)揮并凸顯小組長的作用,必須在活動之前讓他們了解合作的任務,同時賦予小組長一定的權力和責任,尊重小組長的意見,隨時指導小組長的工作,并注意強化他們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的意識。
為了讓更多的孩子得到鍛煉,在實驗中我們嘗試了多種分組形式,如強弱搭配、強強搭配、弱弱搭配等,這樣就會有更多的孩子有機會擔任小組長,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變得更大方合群、更自信要強。
2. 合作語言的學習
在小組合作學習技能技巧培養(yǎng)中,合作語言的掌握是最為重要的,它決定了小組合作學習是否能順利進行。合作語言的學習必須貫穿始終,而且應該隨著幼兒合作技巧、合作能力的提高而逐步加深。
(1)通過聆聽、重復習得合作語言。小班初期,幼兒常常以形體語言來交往,隨著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逐步過渡到口語的交往。此時,我們要教會幼兒一些有效的交往語言,我們稱之為“好聽的話”。在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幼兒辨別哪些是好聽的話,讓別人高興的話;哪些是不好聽的話,讓別人傷心的話,為幼兒樹立榜樣。
(2)通過具體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幼兒恰當運用合作語言。中、大班階段,隨著幼兒對小組活動模式有了一定程度的體驗,他們已經(jīng)可以自如地進行小組活動,但合作多流于形式,此時,教師應利用合作中的沖突這樣的具體情境,引導幼兒正確運用所學的合作語言。例如,請求幫助——“請你幫幫我吧!”退讓與服從——“好吧!這次你來做,下次我來?!惫膭钔椤皼]關系,我來幫你,我們一起來吧?!北磉_想法——“我有一個好主意?!?/p>
3. 建立小組合作活動模式和規(guī)則
(1)建立小組活動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要求小組成員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互助協(xié)作,因此,在中班階段我們有必要幫助幼兒建立小組合作活動的模式,了解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基本程序,指導幼兒按程序開展活動。例如,在建構游戲中,教師首先提出建議,在合作活動中與幼兒一起制訂出小組合作程序。經(jīng)過多次的體驗,逐漸建立起相應的合作活動流程:討論商量——分工——合作——分享與交流。通過流程圖,讓幼兒熟悉和強化合作程序,為真正的合作做好了準備。
進入大班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逐步走向自主,小組成員的任務意識要更強,討論要更深入,分工要更具體。中班階段的合作活動模式已不能滿足自主合作的需要了,更清晰、詳盡的活動模式在多次的實踐中產(chǎn)生了。
(2)制定良好的活動規(guī)則。幼兒之間的合作如果沒有規(guī)則的約束,很容易流于形式,必須通過一定的要求來保證幼兒之間的合作。教師可以與幼兒共同研制小組合作的規(guī)則,使每個幼兒都清楚并自覺遵守,這樣才能使合作井然有序。而且,合作活動是在動態(tài)中進行的,活動規(guī)則的建立不能光靠教師的說教,要在合作的過程中讓幼兒親身體驗、逐步建立、不斷修訂,逐步將這些規(guī)則內(nèi)化為自主、自覺、習慣性的合作行為。
(二)把握各階段教師指導策略重點,逐步推進幼兒自主合作
由于幼兒年齡小,心理發(fā)展不成熟,活動與思維的獨立性差,這就決定了教師角色的重要性,教師適宜的支持和指導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保證。從滲透、支持到自主階段,教師的支持和指導貫穿合作學習的始末,教師的角色由臺前向幕后逐步淡化。
1. 由于小班幼兒正處于從獨立游戲向聯(lián)合游戲轉變的階段,他們交往能力還較弱,對小組合作活動缺乏感性認識,因此教師在此階段應幫助幼兒組建科學合理的合作小組,在游戲情境中幫助幼兒獲得愉快的合作體驗。
小班階段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是幼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的關鍵是教師必須準確地把握住滲透階段的目標價值。因此,本階段教師要重點把握以下幾點:一是增加幼兒與教師互動的成功體驗。幼兒與教師互動成功時,他們將體驗到快樂,活動更積極主動,更樂于與人交往。二是幫助幼兒組建游戲群體。幼兒對小組活動形式需要有一定程度的體驗,所以,教師應該從“同伴系統(tǒng)”做起,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小組活動環(huán)境,讓幼兒習慣于小組活動形式,合作就容易產(chǎn)生了。三是幫助幼兒獲得合作的快樂。教師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些合作游戲情境,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嘗試體驗積極的合作行為,同時關注活動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當合作出現(xiàn)問題時,以巧妙的方式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悄然幫助孩子把握住合作的方向,激發(fā)幼兒繼續(xù)合作的愿望。
2. 中班階段幼兒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識,掌握了基本的合作技能,教師在這個階段的角色更多的是合作者、支持者。教師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學習活動中去,對幼兒的學習活動要提供物質和心理上的支持,共同促進學習活動的不斷延伸。
(1)環(huán)境、材料的支持。環(huán)境、材料是幼兒游戲的顯性元素,而它的合理設置和有效投放作為教師的一種隱性的指導策略能引發(fā)幼兒進一步的合作行為。在材料的提供上首先要注意提供豐富并具有可塑性的材料,激發(fā)幼兒與材料、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不斷互動。其次是增加種類、減少同種材料的數(shù)量,促使合作行為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三是設置的區(qū)域內(nèi)要有保留和展示作品的空間,便于幼兒的參觀和學習,同時也便于活動的延伸、擴展。
(2)策略的支持。在支持幼兒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適時指導和有效干預體現(xiàn)在合作過程的各個方面。在一定的基礎上,教師要盡量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協(xié)商、約定,在需要介入和指導的時候要抓住時機。如果介入過早,幼兒便失去了嘗試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如果介入晚了,幼兒面對困難和挫折無法解決,就會失去對游戲活動的興趣。此外,教師的指導要適度,幼兒利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能解決的問題,宜采用啟發(fā)引導方式;對于幼兒利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采取直接提醒的辦法。隨著幼兒對合作流程的不斷熟悉、對合作技能的不斷提高,教師參與的角色逐漸淡化。
3. 大班階段幼兒經(jīng)過了兩年小組合作活動的積累,已經(jīng)基本習得了合作學習所需要掌握的各種技能和策略,主題探究活動為幼兒運用所學策略進行合作學習提供了平臺,教師此時就應該逐步退到幕后,把學習的自主權交到孩子手中,為幼兒的自主探究留下空間。
(1)在主題探究活動中強化任務意識,掌握小組自主合作流程。在主題探究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所要解決的問題更加復雜多樣,需要幼兒有很強的任務意識。教師可利用主題探究活動中的各種小任務,讓組長、組員層層交代、層層落實,讓小組中的每個成員清楚知道所要完成的任務,他們才會為著同一目標而開始下面的合作,接下來的分工、討論、共同完成任務才變得可能。
(2)在交流評價環(huán)節(jié)中提煉經(jīng)驗,提高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大班階段,教師對合作活動的指導更多出現(xiàn)在交流評價環(huán)節(jié),這是為了把自主合作的機會還給幼兒,讓幼兒嘗試運用合作策略去解決問題。與中班的分享環(huán)節(jié)所不同的是,教師在大班的交流評價環(huán)節(jié)中更多地應側重引導幼兒回憶合作的過程,幫助他們提煉出有益的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過程中的不足并尋求解決的方法。
(3)以尋求幫助的形式提出問題,激發(fā)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幼兒完成任務的內(nèi)在動力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對問題的興趣之外,完成任務所帶來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也是幼兒的內(nèi)在動力之一。當教師以任務的形式交代的問題不能激起幼兒的主動性時,可以嘗試從另一個角度來引導幼兒——也就是尋求幫助的形式。這種尋求幫助需要教師轉換角色,把希望孩子做的事情,變成教師自己的困難,求助于幼兒,讓幼兒幫忙出主意。當幼兒發(fā)現(xiàn)自己可以為教師解決煩惱和問題時,所感受到的成功感和自豪感是非常強烈的,在這樣強烈的內(nèi)驅力的推動下,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幼兒小組合作活動中的自主性便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體現(xiàn)。
(作者單位:廣州黃埔區(qū)育蕾幼兒園)
責任編輯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