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尚未強烈的時刻,我已踩上單車,同牛牛在路上了。天氣預報說今日有中陣雨,這雨一般在午后,上午太陽才升上來,應該能夠完成戶外的活動。蝸在屋里,那臺我所厭惡的電視機成天都在放映,對孩子的成長可不是好事。一開始就意識到它的害處多多,在難得清靜的情況下,我不顧天氣的悶熱,不顧孩子被曬黑的可能,毅然選擇帶孩子到外面去走一走。似乎,這已是我一個雷打不動的習慣,若遇下雨天,則僅僅在樓下的走廊上。
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此時的自發(fā)動作更值得被關注,待進入意識發(fā)展階段,才能更好地建立內(nèi)心的秩序,而現(xiàn)在,絕不可讓他受到電視的耳濡目染。
大人依靠看電視打發(fā)時間,這是其無聊的時刻,對孩子來說,他的生活才剛剛起步,若使其無聊發(fā)展到需靠看電視打發(fā)時間,那只能使其想象力過早萎縮。
我?guī)е⒆拥綐窍氯?,到戶外去,讓他去尋找更多有趣的事物。一粒沙,一朵花,一棵草,一只鳥……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把這些東西變成培養(yǎng)孩子觀察能力的對象,甚至能夠培養(yǎng)孩子善于質(zhì)疑與探索的習慣。這比起那些聲光電圖像所造成思維能力的剝奪來,要勝過千百倍了,正因如此,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是我永不厭倦的。
如果太受外部因素的限制,人往往會失去自我的獨立判斷能力,電視開著時,我的浮躁會驟然加增。在我有限的心靈空間中,塞滿了各色各樣無比功利的東西,它們互相充斥著,使我失去了清晰的思路,使我的無聊達到了頂點。電視關上了,我立即進入自己的思索領地,在那里靜靜地思考人的成長問題,偶爾有新點子產(chǎn)生,其興奮之狀無須贅述。以此推及孩子的感受,我常常會有意使孩子遠離電視,然而,有一個現(xiàn)實問題必須得到重視:大人每天都在看電視,這不是一種不良的榜樣嗎?
在孩子生活的環(huán)境中,必須存在許多正面的影響因素,這個榜樣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孩子的童年、青少年階段,若能遇到一些品格優(yōu)秀的伙伴,則其成長的路上自能多一份力量,反之,其心理偏離正軌的危險則會增多,甚至其人生會走許多彎路。
曾有朋友說,生活中總是善惡相生,孩子不可能生活在純善的環(huán)境里,在未來的真實生活中,惡也是時時伴隨的,讓孩子學會抗惡很有必要。誠哉斯言!孩子確乎需要適應未來生活的能力,需要會抗惡,但是有些困阻或惡毒,能夠避免則要避免。就孩子單薄的力量來說,太多的惡會讓他承受不了的,生命中承受不了的東西就會扭曲心性的塑造。與其把太多的心思花在抗惡上,不如讓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創(chuàng)造與發(fā)現(xiàn)上,那樣更有利于人發(fā)揮自身的潛能。
路上的車絡繹不絕,過馬路時,必須左顧右盼。身上的汗流了下來,我加緊踩單車,牛牛坐在上面慢慢睡去,我不時提醒他:“不要睡,快到叔叔家了!”“快看,那是什么?”叫了好幾次,都無效,我用手摸摸他的臉,看他的頭將要傾下去,只能停下來,讓他清醒清醒。路上的顛簸,容易使孩子困覺,或許是太熱了,牛牛顧不了看一路的風景,再加上,除了車流,便是灰塵。我又深嘆:孩子的去處太少了!想想這里太缺乏公共文化場所了,那圖書館,孩子能在那里呆久嗎?圖書的設置很少考慮到孩子的閱讀與好玩。文化館呢?從來不對外開放。
孩子若從小就沉浸在文化與藝術的氛圍里,那該多好。起碼,比我此刻在外面曬太陽、呼吸灰塵好得多吧!
不怨環(huán)境,不然老病又要發(fā)作了。一切只能靠自己去尋找,愜意的生長環(huán)境從來就未曾有過,目前能做的是局部的改善,讓生活的每一天都有新的內(nèi)容出現(xiàn)。路上,我又發(fā)現(xiàn)了另一處可去的地方,那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或許是被人忽略了。一排樹,一條清澈的小溝渠,車少,人少,這不正適合孩子到這里來玩嗎?盡管他會厭倦,因為缺乏小伙伴,但總歸是一個新的地方,空氣也清新。
到同事家時,小姐姐不在,牛牛只能自己玩??吹叫」?,他有些害怕,不過比上一次差點哭出來好些了。這一次,他輕輕走到我身旁,手指著小狗,一直說:“狗——狗——狗!”那小狗正睡著,被我們驚醒,馬上躲到椅子下,繼續(xù)睡覺。牛牛喝完水,獨自弄起了一臉盆玩具,他并沒有亂翻,只是拿起一兩個比較有興趣的玩弄。他沒有亂扔玩具,都是輕輕地拿,輕手放下。臨走時,示意他要把玩具全部裝進臉盆,他呆呆地看著,不知所措,也無要占有玩具的意向。我先裝了半臉盆,剩下的,一邊指示著,一邊讓他完成放好玩具的動作。
看到玩具被撿得差不多,他才利索地把剩下的弄進臉盆。就這樣,重歸秩序的工作完成了。這種習慣在慢慢地形成。我想,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對其最近出現(xiàn)的跟別人爭搶東西也有一定的遏制作用,孩子若能愛護物體,他就會逐漸養(yǎng)成顧及他人存在的習慣,隨之給予足夠的尊重。這不就是生活秩序感的建立嗎?
孩子的秩序感歷來就相當好,只是我們忽視了孩子的這一天性,大人的隨意造成了孩子心靈世界的混亂。在與牛牛的相處中,我時刻都能發(fā)現(xiàn)孩子完成每一個動作時的順從,他時常給我以欣慰,反過來,我又無比重視他這一階段的諸多自發(fā)行動。他已足16個月,其自發(fā)的無意識活動還有一年多,此間,我有時會因孩子的叫喊而煩心,便期待他能夠快一點長大,然而,我又更多地期待孩子的時間能夠走慢一點,因為他那些隨遇而安的自發(fā)行為不時散發(fā)出純粹的魅力,讓我不得不兩害相權取其輕。
孩子長得太快,容易沾染大人的惡習;孩子長得慢,雖然煩心,可對天性的延拓更有意義。
(博客地址:http://blog.edu11.net/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