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以情感來觸動學生心靈的。全國閱讀教學一等獎獲得者熊海濱老師抓住這一切入點,充分利用“語言造境”“體驗造境”“范讀造境”把學生帶入文本,通過研讀、感悟,師生間閃爍著智慧的靈光,課堂上始終洋溢著濃濃的人文情懷,傳遞著他那獨特的人格魅力。
【片段一】 語言造境
(出示詞語:讀詞,正音)
師:咱們把詞語連起來讀,第一組詞語讓你看見什么景象?
生:我仿佛看見了老人喂海鷗的場景。
生:我看見老人與海鷗是那樣熟悉、親熱。
師:由詞想象畫面,這是一種能力。第二組詞語又讓你看見——
生:我看見海鷗在天空飛翔,場面十分壯觀。
生:我看見海鷗紛紛來送別老人。
師:這兩個場景畫面正是文章的主結(jié)構(gòu),課文先寫老人給海鷗喂食。(板書:喂)再寫海鷗送別老人。(板書:送)
師:想象了畫面再來讀讀這些詞。
【賞析】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借助詞去認識周圍世界的事物和現(xiàn)象,并且與此聯(lián)系,去認識詞本身極其細膩的感情色彩。讓詞在兒童的意識里活起來,活蹦亂跳,使詞成為兒童借以掌握知識的的工具。這一教學片段,熊老師利用詞串教學,不但檢查了字音,又由詞想象了畫面,既豐富了對詞語的理解,又引出了文本的意境,而且點出了文本的結(jié)構(gòu)。學生異彩紛呈的想象體現(xiàn)了詞語活潑地在“兒童的意識里活起來,歡蹦亂跳”,對這些詞所表達的情感油然而生。這樣的設計可謂一舉多得,頗具匠心。
【片段二】 體驗造境
師:老人親昵地和“獨腳”說著話,這一個“親昵”,你是不是覺得仿佛“獨腳”變成了老人的孩子,老人正對著它的耳朵輕輕地訴說呢?老人在說些什么呀?獨腳——
生:你慢點吃,別噎著!
師:獨腳——
生:你最近瘦多了,多吃點!
師:獨腳——
生:昨晚睡得好嗎?我可是一直想著你。
師:這是何等的關愛!正因為這熟悉和信任,所以形成了翠湖邊這生動的風景——
(再次出現(xiàn)“樂譜”句,生齊讀)
【賞析】語文源自生活,教學中融入生活情境,學生的感受就最為真切。在這一教學片段中,熊老師采用體驗造境,想象老人對海鷗的親昵之語。“別噎著”“多吃點”“昨晚睡得好嗎”這些生活中常見詞語的運用,樸實、親切,讓人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歷其事,同歷悲歡離合、同享喜怒哀樂,濃濃之情在訴說中彌漫。這種跳出文本,從文本到生活的情感遷移,既讓學生體驗了文本的情感脈搏,使課堂洋溢著濃濃的人鷗之情,又強化了學生與人和諧交往的能力。
【片段三】 范讀造境
師:可是,有一天,老人再也沒來了。十多天后,當老人的遺像出現(xiàn)在翠湖邊時,海鷗們也來了,這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呀!
(復現(xiàn)主畫面,師配樂范讀第15~17自然段)
師:翻飛、盤旋、肅立、鳴叫,何等悲壯的畫面!讓我們再次回到這震撼人心的場景中去(出現(xiàn)第16自然段),哪個詞、哪個句子震撼了你的心?
生:“瞻仰”一般是使用在人身上的,現(xiàn)在用在海鷗身上,讓我感到海鷗對老人的深情。
生:最讓我感動的是“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這是一個悲壯的場面。海鷗雖然不會說話,但它們的舉動告訴我們,它們在思念老人、哀悼老人。
【賞析】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感悟則是學生內(nèi)心獨特的心理體驗。這種心理體驗首先是受到外在材料的刺激和影響而引起的。在這一教學片段中,執(zhí)教者的范讀給學生營造了情境,將所有的人帶入了那悲壯的情景中。學生在教師的語言感染下入情入境,走進文本,成為其中的一員,從而全情投入。文本所描寫的情感、蘊涵的感情激發(fā)了學生相應的情感,調(diào)動了他們過去在學習和生活中積累的知識和經(jīng)驗,從而在讀中進行自我感悟、自我展示,形成個性化課堂。(作者單位:江西省瑞昌市城東學校)■
□責任編輯 徐純軍
E-mail:xuchunj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