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關注學段特點,詞語教學與整體感知有效整合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這幾個詞語。(課件出示:疼愛 憂傷 安慰 賽跑 受益無窮。生齊讀)
師:讀得非常準確。每個詞語都是有感情的,誰再來試試?(生感情讀詞)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看誰能用上這幾個詞語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什么內容。(生自由讀文并思考)
師:誰來試著說一說?
生: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她生前最疼愛我,我很憂傷。后來,爸爸媽媽不知道怎么安慰我。后來我開始和時間賽跑,后來的20年里我感覺到受益無窮。
師:概括得挺全面的,能再精練些嗎?
生:生前最疼愛我的外祖母去世了,我很憂傷,爸爸媽媽不知道怎么安慰我,偶然間我開始和時間賽跑,并感到受益無窮。
師:精煉多了。
【賞析】《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第二學段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如何引導三年級學生在詞語復習后能順利地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使字詞學習與整體感知巧妙結合起來,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上述片段教師進行了巧妙的設計。在詞語復習的最后一步出示了一組共五個詞語,它們既是文章中的生字詞,又代表了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幾個階段。學生在通讀全文后,根據(jù)理解,借助這五個詞語,很容易地說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一舉兩得,既鞏固了文章的生字詞,又降低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難度,是字詞學習和整體感知課文的有效整合。
【片段二】突出段的教學,感悟內容與滲透寫法有效整合
師:我聽到了什么?誰找到了?
生:我聽到了爸爸說的話。
師:爸爸說了什么?請你讀一讀你畫的句子。
生:“所有時間里的事物……也會像外祖母一樣永遠不能回來了?!?/p>
師:到底是什么永遠不會回來了呢?(課件出示填空: 永遠不會回來了)請同學們讀一讀,看看爸爸說了幾句話?把每句話的意思試著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生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師:說的時候,先讀讀相應的句子,然后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
生:爸爸一共說了四句話。第一句話,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概括地說應該是“時間”不會回來了。
師:同意嗎?
生:不同意!
師:誰來幫幫她?
生:應該是“所有時間里的事物”永遠不會回來了。
師:(操控課件出示相應答語)“所有時間里的事物”永遠不會回來了。你能繼續(xù)說嗎?
生:你的昨天過去了,它就永遠變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簡單概括就是“昨天”永遠不會回來了。
生:爸爸以前和你一樣小,現(xiàn)在再也不能回到你這么小的童年了。簡單地說就是“童年”永遠不會回來了。
生:有一天你會長大,你也會像外祖母一樣老,當你度過了你的所有時間,也會像外祖母一樣永遠不能回來了。概括地說就是“所有時間”永遠不會回來了。
師:一個人的所有時間,就是他的——
生:一生,生命。
師:爸爸的最后一句話概括說就是——
生:“生命”永遠不能回來了。
師:(手指大屏幕)仔細看看,這幾句話之間有什么關系啊?
生:這四句話之間是總分關系。
師:哪一句是總?
生:所有時間里的事物永遠不會回來了。
師:作者先用精練的一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思,然后又分著做了具體說明,這種方法叫做——
生:總分。
師:所以,爸爸的第一句話,加了一個——都!(課件補全爸爸的第一句話)
【賞析】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段的教學是三年級教學的重點,如何將一段話寫具體、寫清楚,寫得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在閱讀教學中應有所滲透。上述片段教師借重點段第四自然段典型的總分段式,設計了一個句式訓練:“,永遠不會回來了?!弊寣W生在領悟了每一句話的意思后,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含義,然后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引導學生提煉每一句話的重點詞語:所有時間里的事物、昨天、童年、所有時間(生命)。進而感悟出段式的特點,讀寫結合,滲透寫法。這一訓練在鍛煉學生提取信息能力的同時,又訓練了概括及表達能力。同時,將感悟內容與滲透寫法有效整合在一起,使課堂設問簡約易行,并滲透了段的結構的認識。
【片段三】加強體驗性學習,個性朗讀與培養(yǎng)語感有效整合
師:誰來讀讀這句話,想一想,爸爸會怎樣對我說呢?
生: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
師:我聽出了爸爸心里的憂傷。其他同學呢,除了憂傷,你還體會到什么了?
生: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
師:我聽出了爸爸的語重心長啊!
生:爸爸深情地告訴我,臉上流露出了焦急呀!
師:讓我們一起再來好好品味品味爸爸這番話,全班一起讀第一句,誰愿意和我一起分讀后幾句?
【賞析】《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在學習重點段時,教師指導對總起句進行多元朗讀,引導學生走進父親的內心世界,在朗讀中進一步體會爸爸這段話的含義和情感。有憂傷、焦急,但更多的是語重心長、意味深長和對“我”的深情教育。這樣的設計尊重了主體,加強了體驗,將學生個性的閱讀體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 徐純軍
E-mail:xuchunj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