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萍
(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7)
網絡教學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為“以學生為中心,個別化自主學習為主”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時空、人數(shù)的限制,使得師生、生生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進行交流。而聯(lián)系師生、生生交流的紐帶是網絡教學資源。因此,網絡教學資源是電大開展網絡教學的前提和基礎,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和有效利用是電大遠程開放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強有力的保證。如何增強學生利用網絡教學資源的能力,提高網絡教學資源的利用率是我們每個電大教師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本文從山西廣播電視大學(以下簡稱山西電大)英語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和利用的現(xiàn)狀入手,分析電大英語網絡教學資源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電大網絡教學資源是利用計算機及流媒體技術,依托電大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的多種媒體教材、教學管理信息以及教學輔導等。電大網絡教學資源主要包括中央電大、省級電大以及各地市電大、教學點的網絡資源。其中中央電大主要負責統(tǒng)設必修課的網絡資源的建設,省級電大和各地市電大、教學點網絡資源既有下載中央電大相關的教學文件及統(tǒng)設課資源,又有教師自建的省開課程的教學資源。中央電大、省級電大和各地市電大、教學點的網絡資源有機結合在一起,起到互相補充的作用。
目前,山西電大英語網絡教學資源主要包括英語專業(yè)16門專業(yè)課程和4門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在山西電大在線平臺表現(xiàn)為:教學文件:下設子欄目有課程說明、教師介紹、教學大綱、考核說明、實施方案;教學輔導:教學輔導包括文本資源、視頻資源、MP3聽力資源以及問題庫。其中文本資源主要欄目有按章節(jié)上傳的學習輔導、期末復習重、難點輔導、考試模擬題、歷屆試題、作業(yè)解析等;視頻資源主要是指以章節(jié)錄制的IP課件,目前山西電大英語專業(yè)所有省開課程都錄制了IP課件;問題庫分為兩類,一是教師對學生平時學習中遇到的常見問題的整理,二是教師對平臺互動中學生提出的新問題的總結;教學測試:教學測試主要欄目有平時作業(yè)、在線測試等;實時、非實時的交互討論、網上答疑等。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山西電大英語網絡教學資源內容逐漸豐富、表現(xiàn)形式呈現(xiàn)多樣化。但在山西電大實際教學過程中,這些資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有效利用率不高。下面我們以英語Ⅱ(2)為例,看一看該課程在“電大在線”教學資源的利用情況:教學文件“課程說明”于2005年3月11日傳到網上,到2008年12月31日點擊數(shù)為11;教學輔導“期末復習”2006年6月26日傳到網上,到2008年12月31日點擊數(shù)為1222;IP課件第一講點擊數(shù)為334;問題庫于2008年1月7日傳到網上,到2008年12月31日點擊數(shù)為526。而2005-2008年英語Ⅱ(2)的學習者在電大在線平臺注冊人數(shù)高達32480人。顯然,該課程的網絡教學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有效利用率較低。
1.學生對網絡教學資源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通過對2005-2008年山西電大直屬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入學情況統(tǒng)計,其中有83.6%的學生是縣城初中的英語教師,他們在平時講課時采用的是課本+黑板+粉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在他們心中根深蒂固,他們不適應網絡教學的模式,對網絡教學資源在網絡教學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把網絡教學資源當作附屬品,基本不利用或很少利用。
2.學生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較差。參加電大開放教育的學生都是在職成人,他們的學習是基于獲取文憑、評定職稱為目的的被迫學習,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較差。因此他們所關心的是考試能否順利通過,而不是網絡教學資源是否豐富,是否方便利用,結果造成了電大網絡教學資源無人問津的現(xiàn)象。
3.學生自身學習條件限制了對網絡教學資源的利用。學生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進行個別化自主學習是電大開放教育的主要學習形式。這就要求每個學生能夠有一臺上網方便的計算機。但我們已知道山西電大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大部分來自縣城,這種條件根本不能滿足。因此學校為學生提供了方便其網上學習的多媒體機房,但由于工作、家庭或地域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很少有時間到學校機房學習,因而學?;ㄙM大量人力物力建立的網絡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并不高。
提供的網絡教學資源的實用性差。根據(jù)學生的反映,他們對網絡教學資源不滿意,不愿意主動參與網絡教學的主要原因是網絡教學資源的實用性差。他們學習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能夠通過考試,順利取得畢業(yè)證。而現(xiàn)在的教學資源只是文本教材的簡單搬家,與考試結合不緊密。
網絡教學資源形式的多樣化、內容的趣味性不足。目前電大網絡英語教學資源的表現(xiàn)形式呈現(xiàn)多樣化,但仍顯不足,還是以文本材料、視頻資源占多數(shù);內容上也是純文本資源居多,缺乏趣味性,對學生上網學習沒有吸引力。
網絡教學資源難度較大。目前,電大英語網絡教學資源中許多教學輔導采取純英文的word文檔形式,給學生尤其是基礎差、底子薄的公共英語課的學習者帶來極大的不便,造成學生利用資源的困難,嚴重削弱了學生上網學習的積極性。
網絡教學資源整合較差。具體體現(xiàn)在資源的重復建設、欄目設置較亂、課件更新不及時、資源上傳混亂等方面,使學生對資源的選擇利用無所適從,抑制了學生網上學習的興趣。
學校對網絡教學資源的宣傳力度不夠,造成了學生對網絡教學資源的不重視。學校對學生是否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行為沒有相應的約束力。學校只要求課程教師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做好并上傳資源,而對學生是否利用資源不聞不問,采取無所謂的態(tài)度。因此,電大網絡平臺很少有人光顧,網絡教學資源形同虛設。
(一)抓好入學教育,提高學生對網絡英語教學資源重要性的認識。在學期伊始的開學典禮上,教師要清楚地告訴學生電大學習的主要形式是以網絡教學資源的利用為基礎的個別化自主學習,能充分地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是順利完成該學習過程的重要保證。
(二)加強對學生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學習的引導。這既包括轉變學生學習的觀念,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也包括要讓每一個學生知道自己所學課程有哪些資源,在哪里可以找到資源,各種資源之間的關系以及他們各自的作用是什么,教會學生如何有側重點地選擇資源,使自己的學習和資源的使用達到效果最佳的結合。
(三)提供實用性強的網絡學習資源。學生認為網上歷屆試題及其精講最具有實用價值。課程教師可以對每一次考試試題進行歸納總結,建立試題庫,并把精講制作成課件掛到網上。具體做法如下:教師要以點帶面,系統(tǒng)地介紹英語試題中每個小題所涉及的語法點,并對這些語法點進行梳理,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做到考試時得心應手。
(四)創(chuàng)造多樣化的網絡教學資源形式。教師在制作媒體課件時要精心設計,打破傳統(tǒng)的以word文檔為主流的形式,做到文本資源、CAI課件、網絡課件、IP課件、三分屏等多種形式的有機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調動其上網學習的積極性。
(五)建立難易適中的英語網絡教學資源。針對當前英語網絡教學資源難度較高的情況,教師制作網絡英語教學資源時應考慮到學科的性質、學生的特點,做到資源的難易結合,既有滿足大部分學生學習時所需的共性資源,又有多種有利于學生個別化自主學習的資源。
(六)加快英語網絡教學資源的整合。以“課程為單位”的網絡教學資源的整合是電大資源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對于資源重復的部分,教師要進行優(yōu)化選擇,突出重點,合理編排。資源欄目設置要清晰,使學生在選擇利用時一目了然。課件更新要及時,上傳的位置要相對固定,便于學生查找。
(七)強化對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情況的監(jiān)督與管理。學校對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的監(jiān)督與管理要落到實處,真正從制度和考核上強化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總之,隨著網絡教學的日益普及,電大網絡教學資源將會取得更大的發(fā)展。只要教師和學校真正做到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資源建設的水平,給學生提供實用的、優(yōu)質的、有效的英語網絡學習資源,吸引學生經常上網學習,并加強對學生網上學習的管理,我們就一定能夠提高網絡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從而保證電大網絡教學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李軍.電大英語網絡教學資源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3).
[2]時錦雯.電大教學資源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