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林
(興化市圖書館,江蘇 興化 225700)
江蘇興化是蘇中地區(qū)的一個經濟較為薄弱的縣級市,興化圖書館是興化地區(qū)唯一的一家公共圖書館,受當地經濟發(fā)展速度緩慢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興化圖書館與泰州四市二區(qū)其他兄弟館相比在基礎條件和發(fā)展水平上都存有一些差異。然而就是處在這樣的劣勢之下,興化圖書館卻能在開展服務工作的過程中,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優(yōu)勢,積極探索適合本地區(qū)實際的服務模式,為建設和諧興化起到了積極作用。
長期以來,興化圖書館堅持一切為讀者的服務理念,不斷延伸服務線,將服務的觸角延伸到館外,積極開展面向社區(qū)、面向基層、面向廣大農村的延伸服務,受到百姓的熱烈歡迎,成為興化圖書館加強服務工作的新亮點。為孤寡老人、殘疾人送書上門,在全市每個社區(qū)都建有服務點,在鄉(xiāng)鎮(zhèn)設立多個農家書屋,與駐地部隊共建圖書借閱室,定期為郊區(qū)學校送圖書等,共建立了80多家館外流動點,在傳播信息知識和方便讀者閱讀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閱讀方式的多樣化,我們利用建全國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興化支中心這一契機,與興化市委組織部共建遠程教育中心,這樣就將網絡信息與紙質圖書、現代服務與傳統(tǒng)服務融合互補,形成了高質量的圖書館服務。
經費不足是絕大多數公共圖書館的共性,但這決不能成為我們不搞好服務工作甚至是不工作的借口。于1997年創(chuàng)辦的 “興化報廊”,是興化圖書館借雞生蛋,巧作無米之炊的成功之作。興化報廊常年宣傳20多家行業(yè)部門的報紙,每年年底由市委宣傳部牽頭,各單位訂閱本行業(yè)的相關報紙二份給圖書館,一份作為報廊出刊用,另一份由圖書館閱覽室給讀者閱讀,并按月裝訂成冊再交還給出報單位。我們得到了實惠開展了工作,還能為提供報紙的單位留得一份完整的信息資料,人家出錢我們辦事,何樂而不為?行業(yè)報紙各個公共圖書館是有可能征訂的,但是以報廊的形式出現,當時在全國公共圖書館中是絕無僅有的。我們創(chuàng)辦的“興化報廊”在2005年江蘇省第三屆公共圖書館優(yōu)秀服務成果評獎中還獲得了服務項目三等獎的榮譽。無獨有偶,興化圖書館與興化國土資源局及戴南不銹鋼交易城的合作也取得了同樣的效果。這兩個單位捐贈圖書給興化圖書館,興化圖書館為他們的職工無償提供圖書借閱證,并在捐贈的每本書的扉頁上都印有興化國土局或戴南不銹鋼交易城贈閱的字樣,讓廣大讀者都能感受到捐贈者的愛心。
隨著央視百家講壇的熱播,各地各種講壇活動如雨后春筍紛紛出現,我們也以興化所在地昭陽命名了“昭陽講壇”。由于條件限制,我們無法請到易中天、于丹、余秋雨等等大家學者,但是我們通過自己可行的、特有的方式在全市就地取材、招賢納才,興化的許多文史工作者、保健養(yǎng)生專家、特級教師等等都無償奉獻積極參與。如文史研究者張培元先生講興化昭陽十二景,興化端午習俗;郭寶康先生講鄭板橋的農本思想、范仲淹的為官故事;江蘇語言學會會員揚泰地區(qū)的方言專家張丙釗先生講興化地方方言;保健專家瞿殿柱先生講平衡養(yǎng)生保健。這些講座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百姓,廣受歡迎,各個單位和社區(qū)爭相邀請,成了我們當地大受歡樂的 “土特產”。特別是昭陽講壇開壇第一講由中共興化市委書記賈春林主講,題目是“陽光政務與陽光心態(tài)”,在興化地區(qū)產生了轟動效應。這樣就地取材的模式為“昭陽講壇”的長期發(fā)展與不斷壯大提供了活水源頭。
在一個縣市級地區(qū),圖書館并不是十分顯眼的部門,盡管是一個小不點,而興化圖書館卻能主動依托大單位,頻頻參加各項社會活動。如每年3.15消費日提供櫥窗與工商管理局搞圖片展覽;6.5世界環(huán)境日與環(huán)保局聯合在全市中小學舉辦“地球在我心中”征文活動;6.1兒童節(jié)進幼兒圓、進學校給孩子們講故事等等??萍夹麄髦苡袌D書館的身影,文化三下鄉(xiāng)有圖書館同行,甚至每年一度的“兩會”上都有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一邊為“兩會”做服務工作,一邊又利用機會向代表委員們發(fā)放興化圖書館的宣傳資料,幾乎是興化城的大活動圖書館都積極參與。許多百姓都知道,興化圖書館喜歡“湊熱鬧”,在常人看來有些活動似乎與圖書館不著邊,其實正是通過這種主動進位,“湊熱鬧”積極參與的方式,實現了圖書館的自我宣傳與推介。
科學發(fā)展觀告訴我們,圖書館不能滿足于開展陣地服務、傳統(tǒng)服務,而是要充分利用各種設施和技術條件,為社會公眾提供多樣化、個性化服務,使圖書館的服務廣度與深度都得到延伸,從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早在2002年興化圖書館就成立了以為百姓尋根覓祖、姓氏歸宗等相關事宜的楚陽文化服務社,這在當時縣級圖書館是首創(chuàng)。服務社不僅為本地的居民提供服務,還為客居他鄉(xiāng)的興化人氏尋根歸宗,解許多游子的骨肉親情和思鄉(xiāng)之苦。近幾年為配合興化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楚陽文化服務社”還承擔了《興化市民教育讀本》的繪畫、撰文工作,創(chuàng)作漫畫72幅,配詩72首,撰文2萬字,為市委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做出了貢獻。服務社的幾位文史工作者還特邀參加了《2004-2020年興化市旅游總體規(guī)劃》的審議,他們提出的建議得到了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國家級旅游專家、學者的重視和采納。2004年興化圖書館與興化人民廣播電臺聯合開設了空中圖書館欄目,定期定時播放讀者心得,做新書導讀,并通過電話聯線,現場解答聽眾的有關圖書館方面知識的疑問,新穎的空中圖書館欄目成為興化人民廣播電臺一個收聽率較高的節(jié)目。2005年夏天泰州火車站投入運行后,我們及時將泰州火車站的咨詢電話、具體地址、公交路線和火車時刻表合制成一張大圖張貼在館內;去年開始,又與興化市人民醫(yī)院、興化市中醫(yī)院合作,將兩家醫(yī)院的專家門診表張貼,直接將這兩家醫(yī)院的導醫(yī)臺辦到了圖書館;圖書館還在墻壁上設有小型廣告版,在上面貼著各種信息……這些小的舉措好象偏離了圖書館的正常工作軌道,其實恰恰充分反應了圖書館功能的全面性。
興化圖書館以建立的青少年讀書俱樂部為平臺,培養(yǎng)少兒的圖書館意識,打造少兒活動品牌,成為興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圖書館正常與城區(qū)各幼兒園、中、小學保持親密接觸,每年都組織若干次“圖書館日”活動,在幼兒園孩子中開展“大手拉小手,爸爸媽媽帶我走”興化圖書館半日游;在小學生中舉辦“最是書香能致遠”親子讀書活動,吸引了許多家長和孩子。
去年,在興化市委市政府的關心下,興化圖書館搬了新家,面積從原來的3600平方米擴大到了現在的6400平方米,館舍條件有了極大的改觀。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館舍面積增大了,館址卻稍稍偏離城區(qū),我們正積極想方設法,化劣勢為優(yōu)勢,尋求新的發(fā)展動力。目前我館已順利地從興化市教育局申請到了社會辦學資格證書,在江蘇省教育學會的幫助支持下,與興化市第一、第二實驗小學、興化市板橋初級中學初步達成合作辦學意向,以教育培訓中心為陣地,聘請知名專家學者、資深教師、文藝工作者等,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優(yōu)勢,將少兒文化素質教育做大做強。我們還對新館的完善工作做了三年近景發(fā)展與五年長遠規(guī)劃,立足現實,放眼未來,興化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