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津市大港區(qū)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尚先秋
黨的十七大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對文化建設的新要求和物質生活改善后人民群眾對文化工作的新期待,作出了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大部署,充分反映了文化建設在繼續(xù)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 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 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黨校作為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和重要陣地,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校園文化環(huán)境建設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對社會環(huán)境文化建設起著引領和示范的作用。學員到黨校學習培訓,通過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認知來推進一個部門、一個單位乃至一個地區(qū)的環(huán)境文化建設。一是做到以禮儀感召人。黨校在學員入校時要做到“四個一”,即學員報到時給一聲溫馨的問候,一條歡迎新學員的橫幅,一冊教學說明,一本激勵斗志的書籍,讓學員一進校就全方位體驗校園的文化氛圍。二是以雅致的環(huán)境啟發(fā)人。高標準設置圖書館和閱覽室,在教學區(qū)設置學員休息室,滿足學員飲水、吸煙等需求。在學員活動與學習場所設立櫥窗專欄,配備字畫條幅等。三是以嚴格的校風影響人。堅持從嚴治校,從嚴治學,以德施教,為人師表,以良好的師德師品與教風校風激勵感染學員。通過學員對校園文化的感受上升為理性的思考進而轉化為指導和開展基礎環(huán)境文化建設的實踐。
校園文化氛圍對于文化建設有著熏染、影響和催化作用。 因此, 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 常抓不懈。 一是黨校要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研究,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通俗化、 大眾化、 具體化, 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教材、講課堂、進學員頭腦。二是按照大規(guī)模、 多層次、高質量培訓干部的要求, 根據(jù)不同類別、不同班次, 設置不同的培訓內容,重點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愛國主義民族精神、 改革創(chuàng)新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引導學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價值觀、世界觀。三是加強學員的班風、學風和黨風建設。在班風建設上要注意配 “班子” (班委會)、 用 “能人”(班長),通過建過硬的班子帶過硬的隊伍,保證學習任務的落實; 在學風建設上,要講紀律、講誠信,要真學、真信、 真用, 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在黨風建設上重點抓好黨性教育, 把黨性教育貫穿于整個學習培訓工作的始終。 同時, 通過組織交流、 研討、觀看禮儀片、廉政片;開辦學員陣地、學員???;開展重走長征路, 弘揚井岡山延安精神等多種形式的活動, 堅定學員理想信念。
社會文化建設的陣地先進文化不去占領, 腐朽沒落的文化必然占領。黨校作為黨的哲學和社會科學研究機構,要把社會文化陣地建設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一是加強對普通教育院校的調查研究, 通過編寫教材、 培訓教師等形式把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滲透到大中小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教育之中, 體現(xiàn)在學校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真正做到文化建設從青少年抓起。 二是主動搞好與新聞媒體的合作交流, 把黨校的人才優(yōu)勢、媒體的陣地優(yōu)勢和輿論的宣傳優(yōu)勢有機地結合起來。 通過專刊、專欄、 專稿、 專家訪談、 高層言論等形式積極營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強大輿論氛圍。 三是黨校要把社會文化建設的觸角向社區(qū)、 向農村、向企業(yè)延伸。 社區(qū)、 農村、 企業(yè)既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點, 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難點。 為此, 黨校成立不同的科研領導小組,確定專門的調研課題, 深入一線, 深入實際, 認真研究農村在 “兩委班子” 建設、 民風、 民俗、 農村城鎮(zhèn)化、 城鄉(xiāng)一體化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認真研究社區(qū)建設中物業(yè)化管理、 社區(qū)黨組織建設、社區(qū)文化建設等方面的問題;認真研究不同企業(yè)基層黨的建設、工會建設、 企業(yè)文化建設與企業(yè)發(fā)展命運的相互關系等問題, 提出思路和對策,為黨委和政府開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決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