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平
(湖南科技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湖南 永州 425100)
當代大學生自卑心理成因及解決途徑
萬 平
(湖南科技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湖南 永州 425100)
自卑是大學生眾多心理問題中一種較為常見的現(xiàn)象 ,也是導致大學生素質缺失的主要方面之一,自卑心理不僅影響到大學生個體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正常進行, 而且還影響到他們的將來。文章通過分析當代大學生自卑心理的表現(xiàn)、特點、及其形成的原因 ,針對性的提出克服自卑心理的具體方法,以幫助大學生消除自卑心理障礙,努力培養(yǎng)健全的個性。
大學生;自卑心理;解決途徑
自卑是個體由于某種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輕視自我的一種態(tài)度體驗,具體表現(xiàn)為對自己的能力和品質評價過低,輕視自己或者是看不起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自卑心理在大學生中并不少見,幫助大學生預防和克服自 卑心理,進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大學生思想素質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關注的問題。
奧地利心理分析學家阿德勒?日內瓦認為,每個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陷,這就決定了人們的潛意識中都有自卑存在,只是程度不同或者說表現(xiàn)形式不同而已。[1]調查顯示,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但是有近30%的在校大學生存在較為嚴重的自卑心理問題[2],不利于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提升,從而成為大學生人生路上的絆腳石。
自卑心理就是因輕視自我而產(chǎn)生的一種由怨恨、痛苦、消沉等組成的復合情緒。自卑心理嚴重的人,并不一定是其本身具有某些缺陷或不足,而是不能正確的認識和悅納自我。大學生產(chǎn)生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可以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大學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客觀原因
(1)社會環(huán)境原因。大學生群體生活在社會之中,必然要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素質,但是社會的某些變化也直接影響和困擾著他們,現(xiàn)實的殘酷與無奈帶給他們更多的是壓抑和不解,特別是“雙向選擇,自主擇業(yè)”就業(yè)政策的改革,給大學生帶來了發(fā)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擇業(yè)過程中的心理困惑,所以部分大學生會把這種無奈看做是自己的無能而產(chǎn)生了自卑心理。
大學是人才匯聚的地方,進入大學后,很多大學生感到原來在學習上的優(yōu)勢已不復存在,特長很難在眾多的競爭者中顯露出來,很多人感到自己頭上的光環(huán)不再那么耀眼,或者已消失不見。這種落差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適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奮起直追,去迎接挑戰(zhàn)。但也有一些大學生為了捍衛(wèi)這種虛偽的自尊心不愿去正視現(xiàn)實,更有甚者,他們喪失了競爭的膽量,前行的勇氣,把自己封閉于孤獨抑郁之中,逐漸陷入自卑的境遇。
(2)個人生理缺陷原因。生理缺陷是指因先天發(fā)育的不良所導致的一些生理方面所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他是個人的內在的、客觀的、長期的、穩(wěn)定的誘因。在大學里,除了學習外,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都尤為重要,大學校園里聚集著眾多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這時有些大學生會重新審視自己,一種強烈的失落感讓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優(yōu)勢,生理缺陷所導致的身高、相貌等這些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條件,無形中阻礙了他們正常的社交活動,形成他們謹小慎微、畏首畏尾的行為特點,他們把自己封閉起來,游離于集體之外,對外部環(huán)境和世界有一種不安全感,長期以往,就會導致其孤僻怯懦的性格。
(二)導致大學生自卑心理形成的主觀原因
(1)理想自我和現(xiàn)實自我的差距較大,從而不能妥善處理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有些大學生在未步入大學之前,對大學校園充滿了不切實際的憧憬,但一旦進入大學后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與自己的理想生活產(chǎn)生了強烈反差,于是理想破滅,失落感油然而生。一部分大學生因此而產(chǎn)生厭學的心理,始終無法從思想上真正進入狀態(tài)。大學時期的學習步伐十分迅速,沒有給學生們留出太多的可以用于自怨自艾的時間,加之課程多、難度大、要求高,使得一部分沒有做好思想準備的同學在課業(yè)面前益發(fā)顯得忙亂而笨拙。如果再碰到考試不及格或其他挫折,一下子就慌了手腳,精神容易崩潰,隨之而來的便是焦慮、孤獨、恐懼和對生活的冷漠,進而產(chǎn)生自卑感。
(2)抗挫折能力弱,心理素質不佳。自卑作為一種心理現(xiàn)象,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心理學家研究認為,人的心理素質的好壞,大部分是后天因素造成的。心理素質好,表現(xiàn)為對外界的刺激和沖擊抗衡能力強,不容易為自然因素所左右。心理素質差的人則與此相反。有些大學生,長期由父母包辦一切,很少接觸社會、經(jīng)歷挫折,容易形成一種單一的、脆弱的心理,這種心理只能接受順利和成功,一旦遇到失敗和挫折,有時哪怕只是一點點不如意,就難以承受,就會對生活和未來失去信心,從此一蹶不振,進而掉進自卑的羅網(wǎng)。
(3)缺乏感恩意識,漠視人性之善、自然之美?,F(xiàn)在有不少的大學生,對于識恩、知恩、尊恩似乎感到很遙遠,更談不上敬恩和報恩。這不僅是對施恩者的存在及其付出所蘊含道德價值的漠視,同時也漠視人性善良的一面,忽略了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這種狀況不僅影響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的營造,影響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和諧,也不利于大學生自身道德人格的完善和健康成長。因為大學生缺乏感恩意識,自身感受不到生活中積極、美好的一面,而是把他人、社會乃至自身的缺點放大,導致對他人、社會的不滿,對自己的失望,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自卑意識。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日內瓦認為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學上給予自卑感的定義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等做出偏低的評價,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并因此悲觀失望、慚愧、羞澀甚至畏縮不前,這是自我評價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3]
(一)自卑的外在表現(xiàn)
第一,在行為上以退縮行為居多。一些大學生在學習上遇到不懂的問題,往往不愿主動請教,生怕被別人嘲笑;不愿主動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或參加同學討論,學習動力不足,一般來說成績較差。第二,在人際交往中,一些大學生畏畏縮縮,不能自如地與他人交往、交談,害怕自己說錯話,對主動與自己交往的人產(chǎn)生懷疑;而當別人不主動與自己交往時,又會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總覺得別人輕視自己。自卑心理在人際、社會交往中的另外一種極端表現(xiàn)就是故作姿態(tài)、自傲、不屑與人交往,表現(xiàn)出瞧不起他人的言行。同時放大他人的缺點,尖銳的抨擊社會的黑暗面,借以彌補自己內心的空虛,但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
(二)自卑的內在表現(xiàn)
有自卑心理的大學生往往氣質抑郁,性格內向,謹小慎微,消極情緒占主導地位,對他人的評價過于敏感,自信心不足,甚至自慚形穢,自暴自棄。同時,有些具有自卑心理的大學生還表現(xiàn)出輕視、貶低同學和老師的傾向,表現(xiàn)出表里不一的自大傲慢;對他人、社會極度不滿,對自己要求過高,這也是自卑的特殊表現(xiàn),是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的另一種形式,以達到某種心理平衡,但一旦其自大的面具被撕破或受到打擊后將會陷入更加自卑的境地。
通過上面的分析不難看出,自卑感不僅會產(chǎn)生痛苦、孤獨等消極的情緒情感體驗,也會影響大學生事業(yè)、人生的發(fā)展,嚴重阻礙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成才。因此,我們需要尋求一些具體的途徑來幫助大學生消除自卑心理障礙。
(一)樹立正確對待自卑的態(tài)度
要克服自卑感,就要正視自卑,而不能逃避,認真分析自卑產(chǎn)生的原因和內在心理過程,從而有的放矢地轉變觀念,樹立起正確的認識,以便有效地克服自卑心理。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大學生往往過于關注自身的自卑,認為只有自己是自卑的,別人都不是自卑的,這種片面的看法導致自卑心理產(chǎn)生。一個人的自卑心理形成后,對自己的能力評價很低,不敢大膽主動地去與別人交往。漸漸地會從疏遠別人、自我孤獨發(fā)展到自我封閉,與周圍的人形成一道無形的高墻。這種情況使別人對自己形成不良的看法,更為遠離和回避自己,從而反過來進一步加深自己的自卑心理。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日內瓦認為,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人類的所有行為都是出于對自卑的克服和超越,在他看來,自卑并非是壞事,而是人們的積極行動,力圖改變現(xiàn)狀的精神動力。終生從事人類自卑感研究的日本著名心理學家關計夫也指出,“全然沒有自卑感,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卓越的人”[4]??梢?,在大學生身上產(chǎn)生的自卑心理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xiàn)象,我們需要以正確的態(tài)度來對待自卑,而不要片面地認為自卑都是可怕的、消極的。
(二)正確地認識自我,客觀地評價自我
自卑心理的形成主要源于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對自己的能力或體貌評價過低,輕視或看不起自己,擔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狀態(tài)。要克服自卑,必須改變原有對自己的認識,尋找自己的優(yōu)點,肯定自己的成績,其關鍵就是要學會悅納自我。既要悅納自己的長處,又要正確、樂觀、勇敢地對待自己的短處和某些缺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只要能夠正確對待自己的優(yōu)缺點,并能不懈的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取得進步,就能樹立起強大的自信心,也就能從根本上打垮自卑,成為生活的強者。因此大學生不要只盯著自己的缺點、不足或不如人之處,要尋找自己的優(yōu)點,肯定自己的成績,正確地認識自我,客觀地評價自我。
(三)妥善處理理想自我與現(xiàn)實自我的矛盾,修正理想自我,調整目標高度
當代大學生富于理想,自我期望值也較高。當他們在詳細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評價時,不情愿地看到理想自我與現(xiàn)實自我之間存在著較大差距。所以,他們總是通過各種方法,力求獲得自我意識的重新統(tǒng)一。為了實現(xiàn)這種統(tǒng)一,大學生們或者堅持自己理想中的自我標準,努力改善現(xiàn)實的自我,使之與理想自我一致;或者一方面修正理想的自我,另一方面改善現(xiàn)實的自我,使二者相接近。但當理想目標訂立得太高,不符合個人實際,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實現(xiàn)的時候,大學生們就要適時地作出一些改變,選擇第二種方法,即修正理想自我,調整目標高度。大學生要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目標,把目標擺在既有一定難度又可能達到的水平上。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既能夠體驗成功的樂趣,樹立自信心,也能夠避免由于目標太高,雖竭盡全力亦無法實現(xiàn)所帶來的挫敗感和自卑感??梢哉f,修正理想自我,不要使自己的理想脫離生活實際是大學生自我克服自卑心理的一個重要途徑。
(四)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自卑心理具有敏感性、閉鎖性、虛榮性、掩飾性等特點,如果采取一些有效的發(fā)泄方式可降低和消除這些不良情緒,而保持心態(tài)平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消除抑郁、焦慮、孤獨等消極情緒的重要手段。如果保持良好的情緒、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就能以輕松自然的姿態(tài)對待自己和他人。心胸開闊,懂得欣賞,以誠待人,就會尋得真正的友誼,覓到知己。大學生一方面要勇于敞開心扉,聽人傾訴,與人交流,學會排解內心的苦悶,從而緩解自己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則不能苛求自己與他人?!八燎鍎t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與人相交,須寬以待人,切忌拿圣人的行為規(guī)范束縛自己,要求他人。因此,有自卑感的大學生要積極主動地與他人交往,通過在與人交往過程中,使自己的注意力被別人吸引,心理活動從局限于個人的小圈子里跳出來,正確認識他人的優(yōu)缺點,并進行比較,調整自我評價,學習他人的長處,減少自卑感。實踐證明,積極的自我行動對于提高人的自信心克服各種心理不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能增強機體在困難時奪取勝利的信心。正如愛迪生所言:“假如心中想要做某一種事,那么,最后一定能隨心所欲地去做這件事。”[5]
(五)培養(yǎng)感恩意識,激發(fā)生活的勇氣與信心
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也就難于克服自身的弱點。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缺少感恩的人,即使沐浴在陽光下,也感受不到陽光的溫暖。當代大學生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生力軍,對他們培養(yǎng)感恩意識,是培養(yǎng)自信與自尊的有效途徑。因為培養(yǎng)感恩意識,教育大學生深刻理解感恩的內涵,讓大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美好的一面,真正懂得在內心深處培植一種感恩的思想,這樣就可以沉淀浮躁與不安,消融不滿與不幸,進而把感恩轉化為一種發(fā)自內心的行為。當生活面臨種種失敗和無奈時,面對自己的自卑時,能夠勇敢地面對,曠達地處理。因為失敗而找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因為不幸而尋求慰藉和溫暖,并進一步激發(fā)起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獲取繼續(xù)前進的動力。
[1][奧]A?阿德勒.自卑與超越[M].黃光國,譯.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46.
[2]金怡,姚本先.大學生自卑心理問題研究與發(fā)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6
[3]宋學文,孫汝亭.心理學詞典[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1984:100.
[4]葉芳云.大學生自卑心理的成因、特點及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2001,(6).
[5]劉俊庭,吳記饒.大學生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責任編校:周 欣)
The Inferiority Complex Cause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Possible Solutions
WAN Ping
(Department of politics Hunan University of Sicence and Engineering, Yongzhou Hunan 425100,China)
self-esteem of college students in a number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 more common phenomenon, but also led to loss of the main aspects of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one of inferiority affects not only the individual students learn, live and work normally, but also affects the their future. This paper seeks to inferiority complex by analyzing the performanc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reasons put forward to overcome the inferiority complex targeted specific ways to help students eliminate the psychological barrier of inferiority, and strive to cultivate a sound personality.
college students; inferiority complex; solution approach
G41
A
1673-2219(2010)09-0190-03
2010-04-16
湖南科技學院教改課題“感恩教育進《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編號XKYJ2010013)成果之一。
萬平(1973-),女,湖北隨州人,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湖南科技學院基地成員,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