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曙光 陳武
腦出血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高,多因高血壓病,腦血管病或外傷引起,其發(fā)病率、致殘率和致死率高,傳統(tǒng)手術方法風險大、費用高、術后恢復較慢。本院從2001年底開始使用硬通道針(YL-1型顱內血腫粉碎穿刺針)選擇性治療各類顱內血腫,至2007年5月已完成69例(76次)。對顱腦損傷小,操作簡便,術后病人恢復快,費用低廉,治療效果好?,F(xiàn)結合治療病人的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69例。男48例,女21例。發(fā)病年齡29~88歲,平均61.2歲。臨床表現(xiàn):昏迷52例,嗜睡12例,神志清楚5例。伴有肢體偏癱46例,失語13例,出現(xiàn)腦疝癥狀17例。伴有高血壓病史3~22年不等,出血次數(shù)1~3次不等,均系急性起病。CT表現(xiàn):腦內出血49例,其中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22例,顳葉9例,出血量約25~45ml;殼核出血11例,出血量大于30ml以上;丘腦出血并破入腦室5例,橋腦出血1例,小腦出血1例;硬膜下出血13例,出血量40~80ml;硬膜外出血7例,出血量30~70ml。破入腦室27例,其中破入雙側腦室11例,破入第3、4腦室或一側腦室13例。GCS評分3~5分44例,5~8分19例,大于8分6例。手術時間2小時~9天不等。
1.2 治療方法 根據(jù)CT定位血腫穿刺點,測量頭皮至血腫中心的深度,選擇合適的穿刺針。萬特福公司YL-1型顱內血腫穿刺針(規(guī)格:管徑2.5mm、長度2~6.5cm)。若固態(tài)血腫較多,可在緩慢抽吸液態(tài)血腫后注入尿激酶2萬~5萬單位,保留2~4小時后開放,每日可進行1~2次,極少數(shù)患者有活動性出血時,可加用去甲腎上腺素或凝血酶沖洗,直至復查CT血腫清除或基本清除。同時予抗腦水腫治療、腦保護治療、營養(yǎng)腦細胞治療和功能康復治療。
1.3 結果 為預防感染,硬通道針留置均不超過7天。術后即復查CT以觀察針道位置;術后3天復查CT,血腫完全清除9例,清除50%以上49例;術后7天復查CT,血腫完全清除37例,清除80%以上26例;術后14天復查CT,64例患者顱內血腫完全清除。并發(fā)肺部感染11例,尿路感染7例,應激性潰瘍5例,對癥治療后,均恢復良好。術后死亡3例。6個月生存者隨訪,恢復日常生活能力13例,生活基本自理25例,肢體功能障礙17例,失去生活能力的臥床病人7例,植物狀態(tài)4例。
各種顱內血腫在臨床上是一種急、危、重病癥,需要及時搶救,才能保證病人的生命,而傳統(tǒng)的治療手段,均采用開顱血腫清除術。這種手術創(chuàng)傷相對較大,手術風險高,恢復慢,醫(yī)療費用較高。而采用硬通道穿刺技術,對人體內環(huán)境影響小,不但風險小,病人負擔輕,且操作簡便,治療顱內血腫方便快捷,療效可靠,理論上適應于所有顱內血腫[1]。其優(yōu)點有: ①創(chuàng)傷小,避免了大骨瓣開顱手術的較大損傷。②操作簡便、安全,局麻即可。③恢復較快,費用易被患者接受。④對患者治療的預后較藥物保守治療更佳。⑤容易準確定位,治療前后易于對照。手術材料成本低,易在基層醫(yī)院推廣應用。尤其是年老體弱和合并癥多、臟器功能不佳、不適合開顱手術的患者,這種手術更加適用。但對血腫特別巨大(占位效應明顯)又無手術禁忌者,仍主張小骨瓣開顱或大骨瓣減壓,以求盡早較徹底地清除血腫,或是及早穿刺緩解腦疝后進行開顱手術。另外,對于考慮血管畸形或血管瘤所致腦內血腫及長期服用抗凝藥物或全身有出血傾向者最好不單純實行此種手術。
[1]勾俊龍,毛群,邢復明.立體定向治療高血壓腦出血60例臨床分析[J].中華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03,19(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