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民
1.1 一般資料 203例卵巢腫瘤患者為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患者。
1.2 方法 對我院近2年來收治的203例卵巢腫瘤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將203例卵巢腫瘤患者的診斷及病理檢查,劃分成了良性、惡性和二者之間的交界性類型的病理診斷。
各類卵巢腫瘤的發(fā)病情況采用與WHO基本相同的簡化組織學分類。各類卵巢腫瘤的發(fā)病率如下:上皮性腫瘤109例,占53.7%;性索間質腫瘤8例,占3.9%;生殖細胞腫瘤84例,占41.9%;轉移性腫瘤2例,占0.98%。卵巢惡性腫瘤的發(fā)病情況在203例卵巢腫瘤中:良性182例,占89.7%;惡性21例,占10.3%。
3.1.1 上皮性腫瘤 卵巢腫瘤發(fā)生于覆蓋卵巢表面的生發(fā)上皮。雖然卵巢本身并非副中腎管,但其表面的生發(fā)上皮和副中腎管都來自原始體腔上皮,因此卵巢上皮具有高度的多能性,生發(fā)上皮在陷入卵巢上皮后,可直接或間接經(jīng)細胞增生,而形成各種上皮性腫瘤。本組109例上皮性腫瘤中,漿液性腫瘤46例,占42.2%;其中漿液性瘤、乳頭狀腺瘤5例,漿液性囊腺癌4例。粘液性腫瘤31例,占28.4%;其中粘液性腺癌1例,子宮內膜樣癌1例,占0.9%。卵巢腺癌7例,占6.4%。纖維上皮性腫瘤1例,占0.9%。卵巢單純性囊腫23例,占21.1%。在上皮性腫瘤中,漿液性腫瘤多于粘液性腫瘤,分別為42.3%及28.4%,其他腫瘤少見。
3.1.2 性索間質腫瘤 主要來自性索成分的顆粒細胞,支持細胞和特殊間質成分的卵胞膜細胞,這類腫瘤常有內分泌功能,故又稱功能性卵巢腫瘤。這組腫瘤中惡性者較少,而且惡性程度也低。本組共8例,顆粒(卵胞膜)細胞瘤2例,占25%;卵胞膜纖維瘤1例,占12.5%,卵巢纖維瘤4例,占50%;卵巢神經(jīng)纖維瘤1例,占12.5%。
3.1.3 生殖細胞腫瘤分類 多見于青年婦女,主要包括畸胎瘤,無性細胞瘤,內胚竇瘤等。本組共84例,卵巢畸胎瘤81例,占96.4%;其中1例有少量甲狀腺組織,其中部分上皮增生活躍;鱗狀上皮成分早期癌變各1例。絨毛膜癌2例,占2.4%;卵巢胚胎性癌1例,占1.2%。生殖細胞癌?;旌习l(fā)生,其預后取決于最惡性的成分。畸胎瘤在生殖細胞中發(fā)病率最高,其預后不在于大體特征為囊性還是實性,而取決于其腫瘤成分的成熟程度。
3.1.4 其他轉移癌2例,來自膀胱及胃腸道各1例。根據(jù)我院資料,突出點是上皮性腫瘤發(fā)病率高,共109例,占全部卵巢腫瘤的53.7%。
3.1.5 在21惡性腫瘤例中,上皮性癌發(fā)病率最高,占惡性腫瘤的61.9%;生殖細胞腫瘤次之,占19.1%。詳細情況:上皮性癌共13例,占61.9%;其中漿液性囊腺癌4例;粘液性腺癌1例;子宮內膜樣癌1例;卵巢腺癌7例。惡性性索間質腫瘤中顆粒(卵胞膜)細胞瘤2例,占9.5%。惡性生殖細胞瘤4例,其中囊性畸形瘤鱗狀上皮成分早期癌變1例。轉移癌2例,占9.5%。
3.1.6 卵巢腫瘤的好發(fā)年齡 卵巢腫瘤發(fā)病年齡7~82歲,惡性腫瘤各個年齡組均有發(fā)生,上皮性腫瘤好發(fā)年齡為38~60歲,最小年齡13歲,最大年齡82歲,平均年齡48.9歲。生殖細胞腫瘤發(fā)病年齡7~48歲,平均年齡為29.9歲,高峰年齡為25~33歲。上皮惡性腫瘤好發(fā)年齡較高,集中在50~64歲,最小12歲,最大76歲,平均年齡為58.6歲。生殖細胞惡性腫瘤發(fā)病年齡較低,4例中有3例小于30歲。
據(jù)統(tǒng)計卵巢腫瘤約占婦女疾病發(fā)病率的4.2%~23.9%,平均9%。卵巢腫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見的腫瘤之一,特別是卵巢惡性腫瘤,發(fā)生率僅次于子宮頸癌,子宮體癌,而列為第3位,但因卵巢癌致死者卻居各類婦科腫瘤的首位,對婦女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嚴重威脅。這主要是由于卵巢腫瘤,特別是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問題,長期以來未能解決。一旦發(fā)現(xiàn)為惡性腫瘤已屬晚期病變,臨床上診斷卵巢腫瘤主要依靠盆腔檢查,而對于惡性腫瘤則往往出現(xiàn)固定的腫塊、腹水、甚至遠處轉移等晚期病變的征像,才能做出診斷,而延誤及時的治療。目前采取各種方法綜合診斷卵巢腫瘤。超聲顯像技術已廣泛用于臨床,雖然對觀察盆腔腫物有一定幫助,但仍難于鑒別良性與惡性。
卵巢腫瘤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但各種療法中最主要的是手術切除。放療及化療也可以收到較好的療效,但是患者的全身反應較重。手術、放療及化療3種方法綜合應用,往往可使腫瘤患者的近期存活率有所提高。但仍然普遍存在一個共有的復發(fā)問題。不少患者治療后可以有一個階段的緩解,但常在1~3年后復發(fā)。5年存活率較低。因此,研究改進治療方法,并探討影響療效與預后的主要因素是增進治療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此外,治療監(jiān)護的研究與實施也十分重要。目前治療監(jiān)護主要有腫瘤標記定期測定與再次剖腹探查,這些可望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傊?攻克卵巢癌,需要從事研究及臨床工作的廣大技術人員與醫(yī)務人員共同努力,不斷探索,勇于實踐,方能逐步實現(xiàn)。
[1]王肇敏.卵巢腫瘤[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15.
[2]殷立基.卵巢腫瘤良惡性的臨床判斷[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07,193.
[3]曹澤毅,于莎莎.婦科惡性腫瘤治療后一年內未控與復發(fā)原因的研究——附全國61所醫(yī)院1753例分析[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