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琴 王玉蘭
腎動脈狹窄是繼發(fā)性高血壓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發(fā)病率占高血壓的5%~10%。由于頑固的持續(xù)性高血壓又可導致或加重心、腦、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的減退或衰竭,存活率低,病殘率與病死率高,因此對于本病的早期診斷及積極治療非常重要。腎動脈狹窄的病因主要有:動脈粥樣硬化,為老年患者的常見病因;大動脈炎、動脈纖維肌性發(fā)育不良,多見于青年患者[1]。腎動脈造影是診斷腎動脈狹窄的“金標準”,不僅能準確顯示狹窄的部位、病變范圍、狹窄程度,還可以間接提示腎動脈狹窄的病因。同時配合支架植入術的應用,可有效治療腎動脈狹窄并發(fā)的高血壓,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F(xiàn)將我院2005~2009年收治的20例腎動脈造影及支架植入術患者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20例腎動脈造影及支架植入術患者,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齡55~75歲,均植入成功出院,無感染或肢體功能障礙,出現(xiàn)植入部位血腫1例,配合精心護理,患者病情好轉,康復出院。
2.1 術前準備
2.1.1 心理護理 接受腎動脈造影、支架植入的患者,大多有焦慮、畏懼心理,主要是對造影、支架植入知識不了解,同時病程長,年齡大,腎功損害嚴重,甚至有血脂異常的心血管危險因素,有較重的思想負擔,因此,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手術的必要性、科學性及術前術后注意事項,消除恐懼、緊張心理,以取得配合。
2.1.2 病人準備
(1)配合醫(yī)生完善術前常規(guī)化驗和檢查,包括血 尿常規(guī),肝 腎功及電解質 出凝血時間 X線胸片 心電圖。
(2)簡要介紹手術的目的,手術過程,術中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輕微不適,指導患者密切配合醫(yī)生進行手術,征得患者及家屬的同意,簽署手術同意書。
(3)手術前1日或當日給予手術區(qū)皮膚準備,剃除雙側腹股溝和會陰部毛發(fā),以防術中污染、術后發(fā)生感染。
(4)術前做好抗菌素 普魯卡因、碘過敏試驗及雙側足背動脈標記。
(5)術前訓練病人床上大小便,以防術后患者不適應,導致排尿、排便不暢。
(6)術前一天晚上適當給予鎮(zhèn)靜 安眠藥,以消除緊張情緒,保證睡眠。
(7)手術當日正常進食,但不能過飽。
(8)術前2h測體溫 脈搏 呼吸和血壓,如出現(xiàn)發(fā)熱 心動過速 呼吸急促 血壓明顯升高等癥狀,應立即通知醫(yī)生暫停。
(9)術前建立靜脈通路,備齊術中用藥。
(10)囑病人排便后,連同病歷 X線片 沙袋等推送至介入室。
2.1.3 工作人員配合 由訓練有素、技術過硬、責任心強的工作人員組成醫(yī)護小組。
2.2 術后護理
2.2.1 血壓監(jiān)測 術后血壓變化是觀察療效的重要指標?;颊咧Ъ苤踩胄g后,腎動脈狹窄處得以擴張,由于腎血流量增加、腎灌注壓升高、正常的血流和血壓又進一步維持腎動脈的通暢,致使腎素分泌減少,血壓趨于正常[2]?;颊咝g后即刻監(jiān)測血壓,每20min1次,2h后每小時監(jiān)測1次,6h后每2h監(jiān)測1次,24h后每6h監(jiān)測1次,并行心電監(jiān)護、指脈氧測定,密切觀察患者有無心慌、頭暈、惡心癥狀,囑其變換體位時動作應緩慢,術后急性低血壓是常見而危險的并發(fā)癥[3]。
2.2.2 觀察出血傾向 術后拔出鞘管,術區(qū)壓迫不少于20min,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再沙袋壓迫,囑患者臥床休息,穿刺側肢體平伸制動6~8h,需持續(xù)血壓監(jiān)測,盡早發(fā)現(xiàn)血壓變化。如血壓過低,及時觀察穿刺部位有無出血、滲血,若有異常,立即報告醫(yī)生處理,積極配合搶救。
2.2.3 觀察腎功能及尿量 腎動脈狹窄處經(jīng)擴張后,腎血流量、尿量也隨之增加,24h尿量及顏色是術后觀察重點,注意患者有無血尿、腰痛等癥狀,同時監(jiān)測血肌酐、尿素氮。
2.2.4 積極補液 補液治療可以促進體內造影劑的排出,以防腎臟損害,補液量2000~3000ml/日,患者可通過飲水補液,同時給予靜脈補液。靜脈補液時,調整好滴數(shù),尤其對于心功能差的病人,補液速度不宜太快,30~40滴/分為宜,防止心衰發(fā)生。
2.2.5 避免血栓形成 檢查、對比雙側足背動脈搏動情況,觀察下肢的顏色、皮溫、有無腫脹等。有些患者加壓包扎后,下肢靜脈回流不暢,易造成靜脈血栓及肺栓塞。術前與術后要測量下肢的周徑,以作比較。更要注意傾聽病人的主訴,有無不明原因相關部位的疼痛,如有異常,盡早處理。
2.2.6 密切觀察病情,正確處理 嚴密監(jiān)測血壓、脈搏、傷口有無滲血。發(fā)現(xiàn)傷口滲血時,立即在穿刺點上方一厘米處壓迫止血,同時兩路輸液,一路為止血治療,另一路為補液、輸血以糾正血容量不足,并氧氣吸入,壓迫止血30min后,確認無再出血,重新給予加壓包扎。
2.2.7 監(jiān)測體溫 遵醫(yī)囑使用抗生素,每天測體溫4次,連測3天,正常后改為每天1次。
2.2.8 防止動脈血栓形成 術后48h內應用肝素,密切觀察患者有無牙齦出血、鼻出血、血尿及注射部位皮下淤血等出血傾向,定時監(jiān)測出凝血時間。
腎動脈造影及支架植入術后由于下肢制動時間長,穿刺部位出血發(fā)生率高,要求護士必須有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嫻熟的操作技術、敏銳的觀察力、高度的責任心和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醫(yī)生未到前,可根據(jù)病情及時給氧、吸痰、止血、建立靜脈通道、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等,確保處理及時、迅速、有效。同時,長期臥床給患者帶來諸多不適和生活不便,做好術前準備,術后精心護理,可大大減少因術后臥床引起的腰背酸痛、排尿、排便不暢,有效避免術后動靜脈血栓、肺栓塞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李茂全,徐克,李彥豪,等.臨床血管介入治療學[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5:369.
[2]李麟蓀.介入放射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43.
[3]田立英,王俊美.介入治療腎動脈狹窄致急性低血壓的觀察及護理[J].現(xiàn)代護理,2004,10(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