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玲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占全身腫瘤的7%~10%,部分大城市報告乳腺癌占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1]。目前,手術是治療乳腺癌的最有效方法,2006年8月~2009年7月,我院共手術治療乳腺癌患者184例,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84例,女性183例,男性1例;年齡:30~40歲4例,41~50歲158例,51~60歲16例,61歲以上6例。伴發(fā)疾?。盒募」┭蛔?2例,高血壓6例,糖尿病4例,腦梗死后遺癥2例。病理分期:依據(jù)國際抗癌協(xié)會TNM分期法[1]Ⅰ期(T1N0M0)42例,Ⅱ期(T0~1N1M0,T2N0~1M0,T3N0M0)98例,Ⅲ期44例(T0~2N2M0,T3N1~2M0,T4任何NM0,T4任何TN3M0)。
1.2 治療方法 本組均采用乳腺癌根治術或改良根治術;52例采取乳腺癌根治術(包括整個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窩及鎖骨下淋巴結整塊切除);132例采取改良根治術(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整塊切除乳房及腋窩、鎖骨下淋巴結)。術后處理采用雙管負壓引流,即胸骨旁和腋窩各放置一根乳膠引流管,外接普通胃腸減壓器,根據(jù)引流量決定何時拔除。引流管側壁孔保持與胸壁垂直,以防堵塞。
1.3 護理方法 進行心理護理,臨床護理(體位及患側肢體護理,切口及引流管護理),功能鍛煉及康復護理。
本組184例患者中治愈182例,2例Ⅲ期患者因皮瓣壞死延期愈合。并發(fā)癥:皮下積液5例,皮瓣壞死2例,經(jīng)換藥處理后痊愈;患側上肢淋巴水腫3例,心理抑郁2例。引流管引流平均時間4.2d,術后住院平均天數(shù)20.6d。
3.1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護理 乳腺是女性特殊的性特征器官,乳腺切除后給患者帶來的不僅僅是身軀上的痛苦,而且還有極大的心理痛苦。據(jù)調(diào)查,乳腺癌患者術后多數(shù)情緒憂傷、精神壓抑,具有嚴重的心理應急負效應。這些副反應將抑制自身免疫系統(tǒng)的正常功能,會使病情進一步惡化,不利于患者康復[2]。因此,加強心理護理是解除乳腺癌患者術后的首要措施。護士應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文化程度、對疾病認識的程度以及影響患者的精神因素,耐心向患者講解手術治療的意義和療效,甚至可以邀請過去手術后效果及心態(tài)良好的病友為其交流,讓其明白負性情緒對健康的不良后果,幫助患者建立自我調(diào)節(jié)的心理能力,使其能夠正確認識到目前乳腺癌術后的成功率很高,只要堅持完成術后的鞏固治療,預后是樂觀的。同時還要教會患者丈夫,如何從心理上關心、愛護妻子,消除患者因失去乳房而變得不美麗的感覺,保證其具有健康的心理。
3.2 加強臨床護理,減少并發(fā)癥 乳腺癌術后常見并發(fā)癥是切口皮瓣壞死,皮下積液,患側上肢淋巴水腫及患側肢體功能障礙。皮瓣壞死的原因是皮瓣過薄或者過厚,皮下積液等[3]。體位護理及肢體護理:術后患者應采取仰臥位或半臥位?;紓惹氨郯潭ㄓ谏眢w上,肘關節(jié)輕度屈曲,上臂下方墊小布枕使其與身體同高,手放在腹部,使肩關節(jié)保持舒適的位置。這種體驗即可防止皮瓣張力過大。切口機引流管護理:注意引流管內(nèi)有無血塊堵塞,引流管有無扭曲、滑脫,出現(xiàn)異常情況應及時排除,避免引流不暢;觀察負壓引流量有無出血。負壓吸引一般維持3~5d,每日更換引流瓶時用止血鉗夾住無菌引流管,防止壓力逆差造成引流液及氣體的逆流而影響治療,防止切口內(nèi)死腔和積液發(fā)生,有利于皮瓣成活,也可以增加淋巴及靜脈回流,防止上肢水腫[4]。注意患側肢體遠端的血液供應情況,包扎時使皮瓣或所植皮片與胸壁緊貼,有利于愈合。靜脈補液時選擇健側,避免加重肢體水腫。適當進行患側遠端按摩,促進血液和淋巴回流。
3.3 功能鍛煉及康復護理
住院期功能鍛煉 手術后1~3d內(nèi),要求手指自動或被動屈伸活動,每4h鍛煉1次。同時做肘部屈伸運動,4~6d內(nèi)鼓勵患者自己端碗杯,洗臉刷牙,適當下床活動,患側腋下避免張開,用三角巾固定保護。7~14d一般皮瓣下的負壓吸引管等均已拔除,切口基本愈合,患者開始肩部的上下活動,運動時用健側手扶助患側上肢。加強自理梳頭運動:預防術后肢體廢用。出院后雙臂可以同時做下壓運動鍛煉,雙手平舉,高舉和環(huán)周肩關節(jié)鍛煉。
3.4 出院宣教與指導 乳腺癌的外科治療歷史悠久,手術方式雖有各種變化,但治療效果并無突破性進展,近十年來5年生存率有所改善,是該病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的結果。所以,在做好術后護理的同時要加強衛(wèi)生宣教,并指導患者學習自我檢查的方法,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有無復發(fā)。鼓勵患者保持豁達開朗的心境和穩(wěn)定的情緒,對出院進行化學抗癌藥物治療的患者,要指導其知曉進行有關化療時的注意事項,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復發(fā)率。
[1]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327-332.
[2]高景恒.美容外科[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817.
[3]萬厚民,張應麗,李金文,等.引流方式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皮瓣壞死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6,9:806.
[4]任學敏.乳腺癌術后患側上肢分階段、分級別功能鍛煉的臨床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19):4582-4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