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頻道
粉虱的成蟲或若蟲,在葉背吸取葉汁,使葉片變黃,生長受阻,其分泌物可引起寄主植物葉片發(fā)生煤污,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造成葉片早衰枯死,植物產品品質不良,產量降低,同時傳播病毒病。
無論是白粉虱還是煙粉虱,在防治過程中存在著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即打死簡單,防效持續(xù)時間要長就比較難。這就意味著一個地區(qū)的大田作物、蔬菜等無論是在保護地,還是在露地,一旦發(fā)生就難以根治。為此,筆者在多年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當地情況,就粉虱難防治的原因及應對措施總結如下。
白粉虱在當地一年發(fā)生10代左右,煙粉虱則發(fā)生10~12代,世代重疊嚴重,由于對4種蟲態(tài)均有理想防效的農藥幾乎不存在,所以打藥后粉虱種群可在較短的時間內得以恢復。
粉虱的寄主十分廣泛,大田作物有大豆、甘薯、花生、玉米等;蔬菜有番茄、黃瓜、茄子、西葫蘆、大白菜、蘿卜、豆角、蕓豆等;其他經濟作物如花卉、葡萄、向日葵等也有侵染,據不完全統(tǒng)計有400余種。寄主越多,食物鏈越復雜。同時由于具備遷飛習性,使其可以在不同寄主之間、保護地和露地之間進行種群遷移,因此在防治的時候就難以面面俱到,統(tǒng)防統(tǒng)治十分困難。
無論是白粉虱還是煙粉虱,由于其身被蠟粉,可有效地阻止藥液進入其體內,給防治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再加上多年來化學防治的原因,使其抗藥性成倍增加,化學防治的難度不斷增大。
一般來說,粉虱是不能在北方大田中以任何蟲態(tài)越冬的,只能在保護地中越冬。隨著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的調整,越來越多的溫室大棚發(fā)展起來,這就為粉虱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場所。
粉虱發(fā)生越來越嚴重,跟廣大農民群眾的防治方法不科學也大有關系。首先,由于一家一戶的生產模式,導致了統(tǒng)防統(tǒng)治工作無法有效實現。其次,忽視綜合防治,偏重于化學防治,人為提高了粉虱的抗藥性。再者一般說來,粉虱的防治工作重心應該放在保護地上,而不是在露地,而現實與其恰恰相反,防治工作的靶標性不強,是影響蟲害防治的不容忽視的問題。當然在防治時間的選擇、藥劑的合理使用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筆者認為,粉虱的防治應在冬春寒冷時節(jié),在保護地內的蔬菜上進行防治,從源頭上減少粉虱向露地的擴散;而在露地上的防治應加強統(tǒng)防統(tǒng)治。
①在育苗前清除棚中雜草,培育無蟲苗 扣棚后應首先清除雜草,并集中燒毀,然后進行熏蒸。方法是:大棚封閉后,將25%蚜虱一遍凈點燃,在其燃燒物上滴入5~8滴80%敵敵畏乳油,4 h后通風,防效理想,反復3~4次可使棚中幾乎無蟲。在確認棚中無蟲后開始育苗,并用尼龍網罩住育苗床。培育無蟲苗這一環(huán)節(jié)十分重要,工作做得好可為其他防治措施打下良好的基礎。
②門口或通風窗架設防蟲網 即在門口或通風窗上架設300目的防蟲網,避免露地粉虱的進入,時間應持續(xù)到11月底,即到露地粉虱基本死亡為止,方可撤除。期間如果發(fā)現棚中有蟲,在蔬菜栽植前應再次進行熏蒸。
③調節(jié)茬口,惡化粉虱的食源環(huán)境 針對粉虱喜溫暖和對某些作物厭食的特性,上茬可先種芹菜、芫荽、蒜黃、甜椒、韭菜等蔬菜,下茬再種黃瓜、茄子、番茄、菜豆等蔬菜。
④及早化學防治 經過上述措施之后,大棚內仍然發(fā)生蟲害的,一定要注意早期施藥,這是化學防治成功的關鍵所在,防治指標掌握在單株蔬菜有蟲2.5頭左右為好。常用的有效方法包括25%的噻蟲嗪水分散粒劑6 000倍液或者10%的吡蟲啉乳油2 000倍液灌根,效果理想。也可用上述的熏蒸措施進行熏蒸。
⑤黃板誘殺 黃板誘殺主要用來防治成蟲,對若蟲、卵、蛹無效。方法是:把1 m×0.1 m的黃板涂上10號機油,每667 m2放置30~40塊,掛在與植株等高處即可。
此外,適時摘除被高齡若蟲侵染的葉片,帶出棚外處理,也是不容忽視的措施之一。有條件的還可以釋放麗蚜小蜂,以蟲治蟲。最后一條,在春天打開棚之前,一定要把大棚集中連片熏蒸一遍,這樣才能使露地粉虱數量得到有效控制。
粉虱的露地防治,一般說來使用藥劑防治效果更好些。由于粉虱在黑暗中不活動,所以露地噴藥宜在傍晚時進行為宜,最好用霧滴較細的電動噴霧器,可用有機硅或者500倍的洗衣粉當助劑效果更好。
①殺成蟲可用10%的唏啶蟲胺水劑或者20%的啶蟲脒乳油1 500倍液噴霧;也可用5%的甲維鹽水分散粒劑2 500倍液。
②殺卵用10%吡丙醚乳油800倍液或者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噴霧。
另外,上述提到的灌根以及黃板誘蚜技術同樣適用于大田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