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俊 ,蔣寧鵬 ,王建鋒 ,陳學好 ,曹碚生
(1.揚州大學水生蔬菜研究室,江蘇揚州,225009;2.江蘇省宜興市農(nóng)林局)
水芹(Oenanthe stoloniferaD.C.)原產(chǎn)于中國和東南亞各國。中國的水芹產(chǎn)區(qū)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其中江蘇是我國生產(chǎn)面積最大的集中產(chǎn)區(qū)。 水芹以其嫩莖和葉柄供食用,富含纖維、維生素、礦物質(zhì)等,多作炒菜或涼拌,清香味美;在醫(yī)藥上,具有清熱、利尿、降低血壓和血脂等多種功效,深受消費者歡迎。
但水芹為喜涼性植物,較耐寒而不耐熱,莖葉的生長適溫為12~24℃,25℃以上則生長不良。因此,傳統(tǒng)的水芹生產(chǎn)和消費季節(jié)均在秋冬季和早春,春夏季水芹進入抽薹開花期,莖葉老化,不能食用。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在夏季能吃到鮮嫩的水芹,我們開展了水芹耐熱品種選育和配套夏季遮陽網(wǎng)覆蓋栽培技術的研究,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實現(xiàn)了夏季水芹栽培和上市,且經(jīng)濟效益很好。
選擇由揚州大學水生蔬菜研究室和江蘇省宜興市農(nóng)林局聯(lián)合選育的耐熱新品系“伏芹1號”。
選擇有機質(zhì)含量1.5%以上,排灌條件良好,淤泥層較厚,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微酸性土壤的水田。于6月底前每667 m2施腐熟的餅肥60~80 kg、腐熟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3 000 kg,然后耕耙作畦,要求田土軟爛,畦寬1.5~2.0 m,畦溝寬 30 cm,深 30 cm 左右,畦面和畦溝光滑平直,同時田內(nèi)做好圍溝和中溝,并與田外溝系相通,圍溝和中溝略深于畦溝,以便隨時排灌。
水芹夏季遮陽網(wǎng)覆蓋栽培一般可種植2茬,第1茬于6月底排種,可不催芽,直接將水芹母莖拔起,去除腐爛老葉和嫩梢后洗凈,切成20~30 cm的帶節(jié)小段,間隔3 cm左右排種于畦面上,一般排種后30~40 d即可上市。第2茬排種時間一般在8月10日左右,這一茬排種前需進行催芽:即在7月底把水芹母莖拔起洗凈后扎成小捆,松散地堆放于避光、陰涼、通風處,堆底部用小樹枝適當架空,堆上覆蓋1層干凈的稻草,早晚各澆1次透水,避免堆中溫度過高而造成爛種,其余時間保持堆上稻草濕潤。催芽期間每隔2~3 d翻堆1次。待母莖上腋芽萌發(fā)長至2~3 cm時取出,用刀將母莖切成20~30 cm長的小段,從畦一端向另一端后退排放,并邊退邊抹平腳印,母莖間距3 cm左右。667 m2用種量250~300 kg。排種一般選擇陰天或晴天傍晚進行。排種結(jié)束后,立即覆蓋遮陽網(wǎng)。
一般利用大棚骨架或在種植田塊上方架設高1.2~1.5 m 的遮陽棚,上覆遮光率 65%~80%的黑色遮陽網(wǎng),晴熱天氣中午前后可在遮陽網(wǎng)上噴淋涼水,增強降溫效果。栽培期間遮陽網(wǎng)最好日蓋夜揭。
從排種至腋芽萌生的新苗生根放葉,應保持畦面軟爛濕潤,畦溝內(nèi)水面與畦面基本持平。水芹新苗扎根前如遇大雨,應及時搶排積水,防止母莖漂浮而致腐爛。當大多數(shù)母莖上的腋芽萌生的新苗扎根放葉時,需排干田內(nèi)積水1~2 d,直至畦面出現(xiàn)麻絲裂縫,以促進植株根系生長;以后保持3~5 cm淺水層,待植株長至20 cm左右高時,可隨植株的生長逐步加深水層至10~15 cm。因天氣炎熱,水分管理應做到日排夜灌,最好在每天中午換水1次或者采用低溫的井水灌溉,尤其在高溫強光照天氣,白天應加深水層,僅留葉片浮于水面,以降低環(huán)境溫度,晚上換成淺水,促進芹菜的正常生長。
夏季水芹生長期較短,一般只有30 d左右,因此除重施有機基肥外,追肥宜早。一般排種后10~15 d,幼苗充分扎根并具3~4片葉時進行第1次追肥,每667 m2施腐熟糞肥1 500~2 000 kg,加三元復合肥20 kg;10 d后進行第2次追肥,每667 m2用尿素3~5 kg溶于1 000~1 500 kg腐熟糞肥中澆入。追肥應選擇陰天或晴天傍晚進行,追肥前排干田水,追肥后隔1 d恢復水層,應盡量避免將糞渣澆于葉面上,追肥后最好噴水淋洗植株,追肥還應注意不要偏施氮肥,防止水芹品質(zhì)變劣。
夏季水芹很少有較嚴重的病蟲害,一般無需用農(nóng)藥防治。如有蚜蟲發(fā)生,只要灌深水淹沒植株1~2 h即可防除。
水芹長至30~40 cm時開始采收上市,爭取1周左右收獲結(jié)束,否則水芹極易老化或抽薹開花。如較大面積種植應分批排種,分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