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范大學地理系(200234) 張 健 江 曄
初中地理“防震減災”的活動教學設計
上海師范大學地理系(200234) 張 健 江 曄
在眾多的學科中,地理是實現災害教育的主渠道,這主要是由地理的學科性質、學科特點和學科內容所決定的。在國家頒布的《地理課程標準(7~9年級)》中提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在《上海市中學地理課程標準(試行稿)》中明確規(guī)定在初中階段學生能珍愛生命,了解自我,具有健康的身心、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基本的自我保護能力。2008年以來,“地震”再次成為熱點和焦點問題,對學生進行防震減災教育,是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必要納入中學教學內容。本教學設計是“日本”一課教學內容的延伸和拓展。
地理教學的方法是很多樣的,不同的課題應該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顒咏虒W在防災減災意識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優(yōu)勢,一是活動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講究尋找學科知識和學生生活的結合點,防災減災教育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有利于活動的開展。二是由于防災減災教育的重點是學生災害意識和行為規(guī)范的完善,活動教學是真實而富有意義任務下的“做中學”,有利于學生觀念和行為的統(tǒng)一,更加有利于防災減災技能的形成。三是活動教學更能夠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學過程,能夠滿足學生多方面的需求。因此防災減災教育中鼓勵教師運用各種教育資源自行開發(fā)和設計一些活動。
防震減災(建議放在“日本”這節(jié)課后)
1. 通過地震危害的討論,認識地震災害的危險性;
2. 通過地震應急箱和防震減災行為的探討,知道正確的防震減災措施;
3. 在漫畫配文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4. 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增強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
5. 通過課堂活動的開展,體悟地震災害與自身安全的關系,增強防災減災的意識。
1. 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確定組長;
2. 將學習材料發(fā)放至各個小組;
3. 設計各種學習活動記錄表。
(一)說一說:認識地震災害的危害
1. 播放汶川地震的視頻。
2.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地震的危害并進行總結。
(二)寫一寫:正確的防災行為
1. 學生完成活動記錄表一。
2. 教師和學生共同演示防震小游戲,驗證學生們的想法。
3. 組織學生在課堂中演練下表中的場景二。
活動記錄表一任務:1. 地震突然發(fā)生時,在不同的場景下我們應該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來確保自身的安全。在下列場景中,你會采取怎樣的應對措施,將你的想法填入表格中并寫明你的原因?2. 通過游戲軟件的演示,你已經知道在不同場景下的正確應對地震災害的行為,將這些正確的行為填入表格中,并與你之前的想法進行比較,糾正你錯誤的想法。地震發(fā)生時場景你會采取的應對措施原 因正確的行為一. 當你正在家里看電視時二.當你正在認真聽課時
三.當你和朋友在逛街時四.當你在電影院看電影時
(三)議一議:地震應急箱里應該包括哪些物品
1. 向學生解釋什么是地震應急箱:災害發(fā)生前準備好的,攜帶方便,隨拿即走的救命包。
2.學生完成活動記錄表二。
3.教師對各小組觀點進行總結歸納并補充地震應急箱的相關知識。
活動記錄表二任務:小組討論下列哪些物品應該放在應急箱內,并說明理由?(限選8樣)物 品√用 途物 品√用 途哨子存折/信用卡電筒/電池萬用刀干糧繩子瓶裝水手套糖/朱古力電話處方藥物口罩現金毛巾證件擎窗器(可攀爬墻體)地圖雨具指南針緊急電話號碼
(四)想一想:看圖配文
1. 學生完成活動記錄表三。
2. 小組通過角色扮演匯報漫畫配文情況。
(五)畫一畫:課后設計
活動記錄表四任務:同學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自己設計一幅與地震有關的漫畫并為你的漫畫配上合理的說明。
好的活動設計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谶@樣的考慮,在教學設計中設計了看圖配文、角色扮演、創(chuàng)作漫畫等較新的活動形式,這些活動符合六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新鮮事物、好動手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相對于課堂中經常使用的討論、辯論等更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
新穎的活動形式并不意味著就是優(yōu)秀的活動設計,“優(yōu)秀”的落腳點更應該放在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上面,這就要求活動設計要在學生的基礎上循序漸進,這里的基礎包括了知識基礎、認知基礎和情感基礎等幾個方面。為了體現這一教學理念,本活動設計特別重視促進學生認知水平的發(fā)展。在現實生活中,學生通過電視新聞、報紙等對地震災害有一定的了解,通過形象的視頻資料喚醒學生頭腦中的相關經驗,通過“說一說”豐富和完善學生對地震危害的感性認識,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展開做好準備?!皩懸粚憽焙汀白h一議”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假設——推理論證——驗證三個步驟,培養(yǎng)學生假設-演繹推理的思維習慣,而對“地震應急箱里應該包括哪些物品?”的討論,則是讓學生們自圓其說,自我論證,通過分析、判斷和探究,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建構對地震災害的理性認識,明確正確的防災減災行為。 “為漫畫配文”和“畫漫畫”即最后兩個活動的任務旨在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即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本活動設計試圖體現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聯系性和層次性,遵循從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發(fā)散思維這條主線,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淺入深。
美國華盛頓大學有這樣一條橫幅“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領會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睆倪@句話中,可以領會到“演習”在防震減災中的重要意義,但是我國目前無論是學校還是社區(qū)進行的地震逃生演習都非常的少。因此在“寫一寫:正確的防災行為”中設計了學生進行實際的課堂防震減災的演練的環(huán)節(jié),這是十分有必要的,哪怕只是讓學生抱頭蹲在課桌下面,都有助于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取和防震減災技能的形成。但是在課堂中并不能夠模擬全部的場景,因此希望通過后面“議一議”、“想一想”和“畫一畫”三個環(huán)節(jié)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在動口、動腦和動手的過程中,建立各種與防震減災的聯系,間接體驗不同場景下正確的防災減災行為,加深對防震減災知識和技能的理解。
總之,本活動設計試圖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主動探究,聯系生活,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走進學習,關注生活中的地理,訓練學生思維,拓展學生的想象,意識到地理學習的意義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