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民,鄭風群,張愛群,吳繼軍,孫富國
(白求恩軍醫(yī)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81)
外科動物實驗教學體會
王學民,鄭風群,張愛群,吳繼軍,孫富國
(白求恩軍醫(yī)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81)
外科;動物;實驗教學
外科是一門操作性很強、要求嚴密的臨床學科,外科動物實驗教學尤為重要。為了提高外科動物實驗教學質量,外科教研室總結多年實驗教學經驗,不斷對實驗課進行改進,科學安排,收到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1)麻醉。捉拿犬后肌肉注射200毫克1%的氯胺酮。
(2)脫毛。實驗前一天組織學生到動物室給手術動物進行脫毛、備皮準備,以免污染手術間,同時避免學生混淆前段時間培養(yǎng)的無菌觀念。
2003年我校將動物綜合實驗教學敷料改為一次性敷料。以往綜合練習課70名學生參加,每次需用12張手術臺、12只犬,敷料準備與腹部外科手術相同,這導致每次實驗結束后要清洗大量的手術衣及敷料,且每次清洗后都有敷料損壞,因此改用一次性敷料。這樣不僅降低了敷料成本,也利于學生在非常整潔、模擬手術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無菌觀念。
首先利用4學時學習手術器械的用途及使用方法,練習打結的方法,在海綿板上練習幾種常用的縫合方法;再用4學時讓2個學生使用一只小兔進行切開、縫合、止血縫合基本功練習。通過這項練習大部分學生能非常熟練地掌握手術基本操作技術。
綜合練習為8學時,上午7點30分時,部分學生去動物室麻醉犬,以避免動物逃逸及咬傷學生。其他學生進手術室進行犬的固定,負責麻醉的學生行氣管插管術及麻醉情況記錄。
4~5名學生編為一組,確定每名學生所承擔的手術角色(術者、助手、麻醉師、器械護士、巡回護士),根據外科動物示教及實驗講義所講內容寫出每個角色的實驗報告,相互討論學習。
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重視實踐能力訓練的自覺性,引導學生有計劃地達到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筆者對傳統實驗考核辦法進行改革,制定了合理的評分標準,即實驗操作考核占外科總成績的20%。以無菌觀念、基本技術為重點,包括洗手、穿手術衣、戴無菌手套、常用縫合及其打結方式。考核時突破實驗編組的束縛,隨機抽簽,但洗手、穿手術衣、戴無菌手套是每個學生的必考內容。事實證明,實驗考核制度的完善,一方面能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提高學生獨立工作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另一方面,對教師的教學也是一次全面的總結和檢查,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實驗教學質量。
G424.31
B
1671-1246(2010)21-00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