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紹兵
摘 要: 本文從分析目前我國小學班級管理中遇到的問題出發(fā),結合相關的管理學理論和教育心理學等基礎理論,探討了解決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增強班級凝聚力的具體措施,以期服務于小學班級管理,有助于優(yōu)化小學下班級管理的整體效果。
關鍵詞: 小學班級管理 問題 對策
班級對于正處于身心發(fā)展關鍵期的小學生來說,發(fā)揮著不可替換的重要作用。班級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團結互助等基本精神的重要場所,因此,在針對小學生的教育過程中,我們需要著力加強小學班集體建設,通過實施各種各樣的特色教育活動,增強班級體對學生的集體教育職能。但是,在目前我國小學班級建設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突出問題之一就是在多元文化沖擊下,小學班集體的整體凝聚力下滑。
一、多元文化沖擊下,小學班集體的整體凝聚力呈現(xiàn)下滑趨勢
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多元文化的沖擊,使學生的社會意識逐漸增強,隨之學生的個性逐漸加強,進而導致班級的整體凝聚力下降。社會生產(chǎn)力的不斷提高,使我們的社會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是,我們也應當注意到,目前多種媒體和社會公共場所,為了吸引大眾的眼光,經(jīng)常采用一些“特別”的方式進行文化傳播,都對小學生產(chǎn)生了不利的影響。伴隨這些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一些小學生的意識形態(tài)正在逐漸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在現(xiàn)實面前變得越來越“現(xiàn)實”,突出表現(xiàn)為,他們在學校中過于追求自己的個性,盲目地進行攀比,對新鮮事物不能合理理解和運用。長此以往,則必將降低小學生對集體作用的認同,最終會形成過度的自由主義。這對于小學班級的建設十分不利。
二、優(yōu)秀班級文化的合理構建是增強班級凝聚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解決小學班集體凝聚力下滑問題可以有多種手段,但是,我認為構建優(yōu)秀的班級文化環(huán)境,尤顯重要。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是十分有道理的?,F(xiàn)代許多中外學者的教學實踐和研究都證明,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對于人的性格、情感、價值觀的形成都具重要的刺激作用。當前,構建優(yōu)秀的班級文化環(huán)境的重任落在了一線工作的教師頭上。要構建這個良好環(huán)境,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從觀念上進行改變。認識到雖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這是由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還沒有達到完全可以自己獨立判斷事情的是非程度所決定的。因此,構建班級文化環(huán)境需要按照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一步一步進行,而不是順其自然。這一點很重要,很多教師并沒有將班級文化的建設看成是自己的任務,即使偶爾接觸也并非是有意識、有目的的。因此,廣大教師需要首先從觀念上進行轉變。
2.樹立榜樣。教師在學習和生活中應多多接觸學生,以自身和優(yōu)秀學生的榜樣作用去影響其他學生。小學階段是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在樹立榜樣時,要注意尊重學生的意愿,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否則樹立的榜樣效果會大打折扣。
3.參與集體活動,加大對學生參與集體活動的獎勵措施。就小學生來講,大部分不喜歡參與集體活動的原因在于參與集體活動動機的缺失。因此,一線教育工作者應激發(fā)小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的動機。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合理、適時的物質性獎勵和精神性鼓勵對于提升小學生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優(yōu)化小學班級管理模式,造就優(yōu)秀的小學班級管理氛圍
優(yōu)化的教學管理模式有助于活躍班級管理氛圍,同時有助于處于多元文化交織的新世紀的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對于集體主義的培養(yǎng)效果也十分顯著。傳統(tǒng)的小學班級管理模式一般采用的是權威式的管理模式,即教師是權威,根據(jù)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經(jīng)歷,以及學校的教學培養(yǎng)目標對小學生進行直接的引導和管理,通常表現(xiàn)為一種上級對下級的直接領導式管理。就目前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而言,亟待進一步優(yōu)化小學班級管理模式,進而造就優(yōu)秀的小學班級管理氛圍。那么如何優(yōu)化小學課堂教學管理模式呢?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就小學教師而言,首先就是要熱愛孩子。因此,教師應當將自己的慈愛之心全力用于班級管理中。并不是只有班主任應當對整個班級負責,只要身在小學教學的位置上,就應當去全心愛護學生,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其次,優(yōu)化小學班級管理模式,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將人性化和民主性納入到小學班級管理之中來,這是新時期小學班級管理模式的兩個突出性特點。第一,應當把學生當作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待,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給予最大限度的維護。對待小學生在無意之間所犯的錯誤時,不可采用各種各樣的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在教育過程中,要主動積極引導學生合理避免各種不良社會因素的影響,樹立正確的思想,進而在頭腦中構建正確的圖式。第二,每個學年的終結,我們可以向學生家長提交一份年度報告,以便從家長那里獲得關于學校應如何管理的反饋信息(這種做法是根據(jù)英國小學生課堂教學管理所引進的)。將小學課堂教學管理與家長的溝通聯(lián)系起來,將教師在課堂管理中遇到的各種情況,例如小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生活情況、思想動態(tài)與家長進行定時的溝通。這是十分必要的,當我們長期堅持下來的時候,學生將不再會認為“教師去找家長談話”就預示自己即將面臨懲罰,我們的小學課堂管理將更上一層樓。
最后,目前的小學課堂管理中,多半采用的是按年齡與程度編班的班級授課制,在具體的課堂教學管理中,通常比較強調的是統(tǒng)一、步調同步和嚴格的紀律約束。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處于動手能力與動腦能力再發(fā)展、再深化的重要時期之一,因此,我認為傳統(tǒng)的強調統(tǒng)一、同步、一體化的管理模式,應當伴隨社會的發(fā)展和教育的不斷進步而改進。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想小學課堂教學管理應當采用更為靈活的管理手段,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為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提供較多的選擇機會。
綜上所述,有關如何提高目前我國小學班級管理的效率問題和相關的對策研究相對來說比較多,許多教育工作者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都進行了眾多的嘗試,其中有成功也有失敗??傮w來看,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目前我國小學班集管理的收效比較顯著,但是仍有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和不足??陀^來說,許多問題是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短期之內不能夠很好解決。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要能夠用客觀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各種問題,不可以急于求成。只有通過長期的不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最終才能把各種問題解決好。
參考文獻:
[1]索吉.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怎樣有效激勵學生[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03).
[2]徐英.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探索[J].班主任之友,2007,(03).
[3]吳水清.新課程理念下的班級文化建設[J].南方論刊,2007,(03).
[4]陳慧琦.小學管理人性化一點體會[J].師范教育,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