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 矜
案例教學法在審計教學中的運用
□文/陳 矜
案例教學法,通過富有代表性的審計案例,提高學生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案例教學已成為英、美等國家大學會計、審計教學的一種重要方法,我國很多大學也已普遍在嘗試。本文主要介紹審計案例教學法的意義、教學的具體程序、組織形式等內容,并對當前審計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審計學;案例教學
審計案例教學法是指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一定的會計、審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剖析審計案例,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審計的實踐活動中,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審計教學方法。傳統的審計教學方式已顯現出諸多弊端,已不適應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的結合,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及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培育綜合型人才的需要,但案例教學法目前在高校中僅處于嘗試階段,在理論和實踐上還尚未成熟,當前仍需對案例教學法在審計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討。
(一)有利于克服傳統教學方式的局限性。傳統的審計課堂教學基本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重理論、輕實踐,費時費力,課堂輸出信息量少。采用“填鴨式”教學模式,學生安靜地坐在教室,教師依照教材傳授知識,學生拿著密密麻麻的筆記應付考試。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不愿聽,課堂氣氛沉悶。教師代替學生思維,嚴重壓縮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征及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才能和開拓精神,導致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束手無策,許多畢業(yè)生走上工作崗位不能很快適應審計環(huán)境及審計業(yè)務需要。可見,改革傳統審計課堂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二)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其他相關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審計學是一門集會計、財務管理、稅法、經濟法、證券、金融等專業(yè)知識為一體的綜合性的實用型課程。學生學這些專業(yè)知識時,還只停留在書本上,是零散的、抽象的。而通過案例教學,將相關知識與審計學專門的理論和技術融為一體,使平面化的知識突現出來,使經濟業(yè)務活動與所學理論結合起來,從而起到加深學生對相關專業(yè)知識理解的目的。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教學研究及實踐成果表明,扎實的理論加上實踐及研究的訓練等于創(chuàng)造。案例教學對于學生掌握學科理論,增加課堂教學信息量,提高教學信息質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作用大,效果好。因此,案例教學模式已在國內外被廣為推崇。
審計案例教學可以向學生提供其在學校不可能接觸的實際問題,使之了解各類審計案件及審計技巧,提高認知及感悟水平;審計案例教學可以體現審計教學宗旨,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和審計理論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弄清審計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提高學生用所學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審計案例教學要求學生參與案例分析和討論,有案情、有場景,學生身臨其境認真研究案例,歸納自己的觀點,參與辯論,提高學生判斷能力、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業(yè)務水平。采用審計案例教學法,能促使教師深入到會計、審計實際工作中,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對搜集的會計、審計實務資料科學合理地加工和整理,選編出適用于教學需要的不同審計案例,并依據會計、稅法、經濟法、審計等實際活動的發(fā)展和變化,及時進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從而使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得到不斷的提高。而教師指導學生剖析審計案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也是教師再學習的過程,也會使教師自身的業(yè)務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為滿足審計學教學對案例的需要,教師要深入審計實踐或通過其他渠道收集大量真實案例,并根據案例案情及教學要求篩選、改編和包裝,使之典型化;同時,在課堂上要恰當地運用,在討論中要當好指揮,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業(yè)務水平。
(一)教師準備案例。案例的選擇很重要,可參考以下幾本書:中國審計出版社出版,王明珠等著的《審計教學案例》;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李若山編著的《審計案例》;中國審計出版社出版,趙保卿主編的《假賬甄別與防范》;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劉寶友主編的《企業(yè)會計錯弊與查證技巧》。另外,教師也可自己編寫數據,還要精心設計介紹的步驟、內容及提問的問題。
(二)學生準備案例。學生準備得充分與否,與案例教學的成功與否密切相關,學生首先要仔細閱讀案例,然后進行詳細分析,還應進一步閱讀和查找老師推薦的相關資料或根據自己的判斷查找相關的信息來支持自己的分析,并寫出分析筆記。
(三)教師組織課堂討論。先請一位同學說明案例,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然后請其他同學從不同角度分析同一案例,闡述自己的看法。學生可以分別從自身角度來剖析同一案例,闡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辯論、唇槍舌劍,形成熱烈的探討問題的氣氛。教師則努力把握和指導好案例討論,要讓學生成為案例討論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討論的方向,使學生緊緊圍繞著案例的主題。
(四)分析評價。教師引導學生對各種見解進行評析,學生在充分討論后,應根據自己的觀點寫出案例分析報告,對以前的分析與討論作一總結,加深理解。
審計案例教學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下面分別舉例說明:
第一部分為課堂引導案例。在講授每節(jié)審計基本理論和方法之前,先介紹一個課堂引導案例,通過對教學引導案例的分析和探討,引出此節(jié)的教學內容,目的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教會學生分析審計案例的思路及審計方法的應用技巧,變抽象談論為具體分析,給枯燥的理論加一點鮮活的背景和情節(jié),使之變得生動,易懂。如,在講授現金審計之前先舉這樣一個例子:河南洛陽的一個企業(yè)里,一名年僅22歲的女孩,擔任出納工作僅三年時間,貪污了現金200多萬元。那她作案手法到底是什么樣的呢?由于這個企業(yè)內部控制不健全,她一人兼管現金的日記賬和總賬,平時增加現金支出,掛在應收賬款上,再通過應收、應付賬款的對沖,達到賬項的平衡,從中將多列的支出貪污。由于她兼管總賬和日記賬的登記工作,所以隱藏三年都未被發(fā)現。
第二部分為課堂討論案例。一般安排兩個案例,可以在課前先布置,課堂再安排一定時間組織案例討論,討論時要求學生針對具體案情及具體問題既有分析又有結論,讓學生以審計人的身份參與到案例審計中來,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如,在講授審計程序——抽查大額現金收支時,加這樣一個例子:審查現金日記賬時發(fā)現,在2月1日開具了7張現金支票提取現金數額巨大,找到對應的記賬憑證:
所附原始憑證兩張:一是公司下屬單位付給公司的貨款450430.01(付款委托書一張);二是該公司付給下屬單位貨款金額999.52元(付款委托書一張),中間無原始憑證,公款私分,采用“兩頭不見面,收支不入賬”的手法,達到漏稅、截利又得惠的目的。
通過介紹這個案例,使學生對銷貨及收款循環(huán)、購貨及付款循環(huán)的經濟業(yè)務加深理解,并能綜合分析收入、支出、利潤、稅金等關系,使會計、稅法、審計等知識得以綜合。
第三部分為課后思考與分析案例。對需要強化訓練的審計理論與方法,可適當安排兩三個課后思考與分析案例,如重要審計方法及綜合性審計實務等可以適當布置課后獨立分析案例,要求學生課后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分析完成。在上述現金審計程序后,教師加以總結:涉及現金的業(yè)務會影響到其他會計科目,所以在審查現金的錯弊時,要結合具體業(yè)務及相關賬戶來審查。然后,布置一個課后思考與分析案例——清理固定資產轉小金庫:查現金日記賬,“付拆除機器勞務費”,無相關收入,查記賬憑證。
介紹到這以后,要求學生回答:接下來的程序是什么?要運用到什么樣的審計方法?會搜集到哪些審計證據?并要求他們編制審計工作底稿,作出審計結論和判斷,并調整會計賬項。
(一)進行案例教學要有理論指導。案例教學法并不排斥講授法,在審計教學中,二者結合才能相輔相成。利用講授法,讓學生掌握審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為案例教學打好理論基礎。
(二)采用案例教學法需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審計課程本身所含的信息量非常豐富,傳統的教學方法只能將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完成,審計案例不僅沒時間講,更沒時間讓學生充分討論和消化。例如,在介紹一個企業(yè)的背景資料時,若不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僅三張報表就夠畫一節(jié)課的,更不用說其他背景資料的介紹。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不僅使課堂教學的知識信息量大大增加,教學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色彩和音響效果可以刺激學生的大腦興奮點,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案例教學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審計案例教學法雖然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就目前具體運用來說,尚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主要體現在:1、由于會計師事務所對客戶資料負有保密的義務,使得案例教學所需資料的搜集受到一定的限制;2、互聯網、新聞媒體、教材等公布的案例大多為調查的結果,缺乏具體的會計資料的介紹,使得案例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3、由于現代企業(yè)規(guī)模較大,一般的背景資料甚巨,對資料的分析研究也需要大量的時間,故而使課堂教學時間顯得過于緊張局促。
(四)案例教學法的運用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
1、案例的選用標準是什么?案例的曲折性、典型性、綜合性及難度應為多少才適當?
2、進行案例教學法,必須要改進教學計劃,合理分配課堂時間,濃縮審計理論,審計理論和基本方法在課堂教學里時間占多大比例才為適當?
[1]王明珠等.審計學教學案例[M].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
[2]趙保卿.假賬甄別與防范[M].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1995.
[3]葉雪芳.關于審計教學的幾點思考[J].北京:審計研究,2001.3.
本文為安徽財經大學教研課題“CPA專業(yè)方向審計學課程實踐教學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G 64
A
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